自平衡法在基桩载荷试验中的应用分析

2011-05-22 12:29李戟张毅李军
山西建筑 2011年20期
关键词:极限值基桩试桩

李戟 张毅 李军

20世纪80年代,美国Osterberg教授发明了桩基承载力测试的一种新方法,在桩身下部设置压力盒,试验时在桩顶对压力盒容器中的介质施加压力,产生一对向上与向下的反力,使得桩身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得以发挥,进而达到极限,得到基桩极限承载力。该方法由东南大学龚自珍教授引入我国,称为自平衡测试法,它具有加压装置简单,不占用试验场地,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能直接测定桩的侧阻与端阻,目前在工程检测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1 自平衡法简介

1.1 自平衡法基本原理

自平衡测试法是应用桩自身反力平衡原理,在基桩施工过程中将荷载箱(千斤顶)与钢筋笼焊接在一起,埋设在桩身受力平衡点[1]。试验时,用高压油泵通过引至地面的油管对荷载箱的内腔加压,由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荷载箱受力箱盖、箱底被同时推开,从而调动桩侧土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发挥,通过引到地面的位移杆分别测量向上、向下的位移,得到对应的Q—S曲线,即可确定荷载箱上段和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再经过换算,就可得到试桩的极限承载力值[2]。

以自平衡桩的受力平衡点进行划分,平衡点以下相当于抗压桩受力模式,反力由桩端阻力和向上的摩阻力提供;平衡点以上相当于抗拔桩受力模式,反力由桩身自重和向下的摩阻力提供[3],如图1 所示。

1.2 工作方法

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依据DB32/T 291-1999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JGJ 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位移杆外护管连接用套筒围焊,防止混凝土和水泥浆进入;位移杆采用丝扣连接,并用管钳拧紧,与钢筋笼绑扎成整体。埋设完荷载箱,应当及时保护好高压油管,并将出露桩头的外护管封头,防止水泥浆渗入。

2 等效曲线转换方法

2.1 等效Q的转换

由向上、向下的Q—S曲线,可先得到荷载箱上部和下部的极限承载力,再根据DB32/T 291-1999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可计算出试桩极限承载力:

其中,Qu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上为荷载箱上部桩的实测极限值;Q下为荷载箱下部桩的实测极限值;W为荷载箱上部桩自重;γ为荷载箱上部桩侧阻力修正系数,对于粘性土、粉土γ =0.8,对于砂土 γ =0.7。

2.2 等效S的转换

将自平衡法向上、向下两条Q—S曲线进行转换,得到同条件下受压桩的一条Q—S曲线,应符合下述假定:

1)等效的受压桩也分为上、下段桩,分界截面即为自平衡桩的平衡点截面,侧摩阻力用平均值qsm表示,下段桩Q下=σ0Ap。

2)自平衡法的下段桩与等效受压桩下段的位移相等。

3)受压桩上段的桩身压缩量ΔS为桩端及桩侧荷载两部分引起的弹性压缩变形之和,即:ΔS=ΔS1+ΔS2,其中,ΔS1为受压桩下段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量;ΔS2为受压桩上段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量。

在上段桩身侧阻力完全发挥之前,与等效桩顶荷载Q对应的桩顶位移为S,则有:

当上段桩身侧阻力发挥至极限时Q上不变,再根据相应的Q下—S下曲线测定Q下和S下,由下述公式求出等效荷载Q和对应的桩顶位移S:

由此得到传统的静载荷试验的一系列点(Qi,Si),i=1,2,…,n,从而得到等效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其中,L为上段桩长度;Ep为桩弹性模量;Ap为桩身截面面积。

转换后得到的等效Q—S曲线(等效转换曲线)如图3,图4所示。

根据等效转换曲线进行划分,可分为陡变型和缓变型曲线,对于陡变型曲线取陡变的前一级荷载为承载力极限值Qu;缓变型曲线取最后一级对应的荷载为承载力极限值Qu,如图5,图6所示。

3 工程实例

某公路桥为钻孔灌注桩,试桩桩长35.5 m,桩径1.8 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荷载箱埋设位置在桩顶以下24 m。桥位区第四系河流冲洪积物从上至下可分为4层:第①层:壤土层,厚1.0 m~9.0 m。第②层:漂砂卵石层,厚11.4 m~22.3 m。第③层:壤土层,厚2.0 m~11.7 m左右。第④层:砂卵石层,厚4.4 m~28 m以上。桩端持力层为第④层卵石层。

试验加荷至2×8 196 kN时,上、下位移较明显,但由于本级荷载能够判稳,且不满足终止试验条件,所以继续加荷至2×9 562 kN,荷载箱上部桩周土出现较大裂隙,桩身明显被顶出,荷载不能维持并且下降,说明荷载箱上段桩土体系已经破坏,终止试验,最大上位移60.48 mm,最大下位移50.05 mm。

荷载箱上段和下段U—d,Q—S曲线如图7,图8所示。

从图7,图8可看出,加载刚开始时,荷载箱下位移明显大于上位移,经分析可能是受荷载箱下面板的影响,灌浆时在下面板处残留少量浮浆。随着荷载的增加,荷载箱下端逐渐压实,上位移迅速增加,最后一级上位移明显超过下位移,说明荷载箱上段侧阻力已充分发挥达到极限,桩土体系破坏。根据荷载—位移曲线的变化,也反映出荷载箱在桩身内朝着阻力最小方向移动的规律。

由于荷载箱上、下两段桩身的阻力均得到充分的发挥,基本上同时达到破坏条件,说明试验中自平衡点位置的选取是比较准确的。

由钢筋混凝土密度ρ=24.5 kN/m3,荷载箱上部桩侧为卵石和壤土,γ =0.7 得:

绘制出等效Q—S曲线,如图9所示。

4 结语

自平衡法的关键是荷载箱的埋设位置即“自平衡点”的选取,上、下两部分桩身阻力能否同时达到极限值,直接影响到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对于桩长较短的大直径嵌岩桩或扩底桩,向下摩阻力加上桩自重与桩端阻力相比小很多,实际上平衡点是不存在的。另外对于大直径桩还应当考虑折减效应,如直径1.8 m的灌注桩,折减系数达到0.763,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对于传统反力装置无法满足的超大吨位静载荷试验,自平衡法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其装置简单、成本低、测试周期短、测试结果准确,在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检测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马远刚,杨春和.极限状态及变形量控制下自平衡试桩承载力分析研究[J].岩土力学,2009(9):8-11.

[2]程宝辉.自平衡试桩法极限承载力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J].桥梁建设,2009(2):19-26.

[3]曾三海,肖 凯.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自平衡试桩法研究[J].土木基础,2008(6):7.

猜你喜欢
极限值基桩试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06/2021
某超限高层试桩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分析
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研究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多元函数微分学中的一个注记
一种速解方法
对称空间中满足弱压缩条件及公共极限值域性质的4个非自映射不动点定理
考虑侧阻增强效应的基桩极限承载力解析算法
舟山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艺探析
舟山地区超高层建筑桩基础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