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配置规划中利用象限图进行需求分析的思路探讨

2011-05-24 10:19黄小光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
邮电设计技术 2011年6期
关键词:网络覆盖象限站点

黄小光(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

0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网络规模的日趋庞大,网络覆盖、市场力度及业务收入等均达到了新水平。面对目前复杂的网络系统及地(市)和区域间业务的不均衡发展,如何在基站规划中体现成本低、产出高及效益优的建设思路,如何深度挖掘不同地(市)、区域及业务模型下的网络建设需求,合理规划新建站点,以及如何在保障网络覆盖、容量及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等问题,已日益成为网络规划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虽然对网络覆盖及质量等问题曾有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以保障合理站距、解决弱覆盖需求及用户投诉为基本目的,但对于网络已满足一定覆盖及容量需求下,如何深度挖掘网络建设需求,如何规划不同地区的站点规模,在一定投入下获取最大效益回报等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为把握各地(市)现有网络综合水平,获取各地(市)、县在未来网络规划建设中对覆盖、市场、收入、业务等维度的发展需求,提升基站规划的前瞻性、计划性、准确性及系统性,本文提出通过采集现有网络各项指标,对筛选后的指标进行维度划分,充分利用象限图坐标离散型及呈现的直观性,将各关键指标以坐标方式进行映射,准确获取各地(市)网络综合水平及建设潜力,根据建设需求指导合理配置新建站点,以提升规划准确度和建站效益性。

1 网络评估维度及指标求取

1.1 网络评估维度

欲从通信概念角度评价网络的优劣,可对其覆盖、容量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但作为一个以巨额投资建设的商用网络体系,在为用户提供基本通信保障的同时,也需考虑网络的投资回报效益。从这一角度出发,网络评估不仅是单方面地考虑用户需求,同时也要评估网络的投入与产出,即: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加大网络容量、提升网络质量的同时,也要不断扩大网络市场效应,以获取更大的建设利润空间。

本文主要是从以下4个方面对现有网络建设及效益情况进行评估的。

a)网络覆盖。网络覆盖反映在网络站点建设的疏密程度上。网络覆盖在站点的区别上可用站间距及单站覆盖面积这2个指标来体现。通常在人口密集、业务量大的区域站间距相对较小(如市区等),而在人口稀疏、业务量小的区域覆盖相对较弱(如农村等)。

b)市场竞争。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获取较竞争对手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可与竞争对手相抗衡的站点规模数以保证网络质量和业务吸收能力。市场竞争分析通常可通过基站领先度指标来衡量。基站领先度高时可吸收更多的业务、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领先度不够时则需进一步提升建设规模。

c)业务收入。收入是建设效益的最终体现,也是运营公司业绩考核的关键性指标。网络的业务收入与网络规模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各地(区)市场激励情况及用户业务行为有一定关系。业务收入可通过平均单站收入及人均贡献这2个指标来衡量。平均单站收入越高,网络效益就越好。

d)网络业务。网络业务是指网络提供的各项业务数据情况。对2.5G网络来说,其业务主要为语音业务及数据业务,其中数据业务可用占用的分组数据信道(PDCH)数和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数据流量来衡量。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因此对网络业务的分析应考虑其综合业务的大小(包括语音和占用PDCH总数)。网络业务评估可通过单站业务量及平均区域话务密度这2个指标来衡量。单站业务量越大,该地区业务潜力越大,在资源配置中需分配的资源也就越多。

1.2 网络评估指标求取

从横向来看,网络评估范围可按各个业务区大小,对某一个特定指标进行分析,即可将每个地(市)或县(市)分别作为一个单元(也可将城区或农村分别作为一个单元),或按业务疏密程度划分的各个不同数据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如核心城区、县城及一般城区、市郊、农村等);从纵向来看,也可只比较同一个区域的不同指标情况。在网络分析中,需确保各个范围内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

以多个维度分析现有网络时,需调研及求取以下基础性指标。

a)地(市)地形。获取各个地方具体定位为何种地形,确保相较的县(市)具有同样的地理特征,以使指标具有可比性。

b)地(市)常住人口数及面积。需据最近年鉴进行统计,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以用于人均及单位面积相关指标的求取。

c)基站规模。基站规模是指统计时间点内各个地区在网的基站总数,以用于计算各项单站指标。

d)网络总业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间区间内的网络综合总业务。时间区间的选择需克服网络各项突发因素的影响,且需保证各地区选择时间区间的一致性(如可取综合业务日忙时、某月底一周均值)。

e)收入。可提取各地(市)1年(或半年)收入总数。

据上述基础信息数据可计算出用来进行网络分析的各项关键性指标信息(见表1)。

2 评估指标在四象限图中的体现

2.1 四象限图的设计与制作

充分利用Excel提供的图形呈现方式,可更直观地将大量的数据以简洁的图像方式进行表达,而对于网络指标的评估来说,则需同时考虑多个维度的情况。如果把每个维度作为1个坐标,则可用1个四象限图进行描述。象限图的X-Y轴取对比指标的均值,由此可将各个地区 (区域)的各项指标反映在同一象限图中。据落点在四象限图中的位置,可迅速地分析出各个地区(区域)在每个维度上的站点需求潜力情况。据多个维度评估后的综合情况,按轻重缓急对各地区 (区域)站点建设进行规划指导,以获取最大的规划效益。

为更好地在象限图中反映出各个维度的指标情况,象限图采取以下制作步骤。

表1 网络评估指标信息表

a)指标提炼。对于需考核的市场、覆盖、业务、收入各选取1个较有代表性的指标 (如覆盖可选站间距或单站覆盖面积)。

b)将上述指标划分为覆盖及业务指标(X-Y)(如单站覆盖面积、单站话务量)及市场及收入指标(X-Y)(如基站领先度、人均贡献)2个组。

c)计算求取各指标对特定关注区(如城区、平原农村)内的平均模型,即获取区域平均水平。

d)选中数据组,制作散点图,调整坐标轴,设定坐标交叉值(上面选定区域平均模型值)。

e)调整序列显示效果,进行数据图像呈现。

2.2 利用四象限图对网络进行评估

在选定分析指标和完成象限图设计制作后,据指标坐落在象限中的位置,通过横向比较可建立一个较为直观的评价模型(见图1)。

由图1可知,由右往左、由下往上方向代表指标由差至好,因此处在第四象限的各地区(区域)网络整体情况较差,第二象限网络整体情况最好,第一、三象限网络只有指标较好。基于以上判定思路,网络建站应采取如下规划原则。

a)第一象限地区为网络覆盖较弱(站间距较大)、业务发展较好(单站业务量较大)、市场规模不足(基站领先度低)及业务总收入较高(人均贡献大)的区域。该区域各个维度均有建设需求,需重点考虑网络建设;同时该象限右上方的地区效益最好,左下方靠近坐标轴的效益较好。

b)第二象限地区为网络覆盖较强(站间距较小)、业务发展较好(单站业务量较大)、具备一定市场规模(基站领先度靠前)及业务总收入较高(人均贡献大)的区域。该区域网络覆盖较为完善,但还有大量业务可以吸收,具备一定的市场及业务发展需求,规划中需以深度业务吸收为主 (如可考虑增加室内分布站点及建设双频网等)。

c)第三象限地区为网络覆盖较强(站间距较小)、业务发展较慢(单站业务量较小)、具备一定市场规模(基站领先度靠前)及业务总收入较低(人均贡献小)的区域。该区域网络已建有大量站点,目前资源较为充沛,可考虑进行适度建设,同时需进一步内部调配该区域网络资源分配,以获取最高的网络资源利用率。

d)第四象限地区为网络覆盖较弱(站间距较大)、业务发展较慢(单站业务量较小)、网络规模一般(基站领先度靠后)及业务总收入较低(人均贡献小)的区域。该区域为效益较差区域,如果位处农村,规划时以覆盖为主,可考虑适度的站点建设。

3 利用四象限图进行网络评估实例

3.1 分析范围的选定

评估范围的选定是否合理,对网络水平的横向评估会有较大程度的影响。由于各种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用户业务行为、市场发展及业务需求等指标相差很大,各项指标也不具可比性,因此对比的各个地区须处在一个基本相同的粒度等级中(如所有地(市)总体情况及所有市区情况比较等)。在评估中,建议按地(市)、县(市)全网及县(市)级城区、平原农村、丘陵农村、山区农村等多个级别进行分析,评估范围由大到小、由宏观至微观。下面以某省移动地(市)级全网分析为例,挖掘各个地区站点需求信息。

3.2 地(市)全网指标的评估

图1 地(市)网络指标在各个象限中的分布及评估模型

某省运营商的地(市)指标提取统计结果见表2。根据统计结果设计四象限图,将各项指标在四象限图中进行映射的结果见图2。

由图2可得出如下结论。

a)地(市)C、I单站收入基本上平均,但覆盖相对较弱;地(市)J、K覆盖一般,但单站收入均超过平均水平。该部分地(市)需加强网络建设(图2(a)中红色区域);地(市)N、M覆盖较好,业务发展也较好,具备深度挖掘业务的潜力,在建设条件具备时建议增加室分站点及双频网规模(图2(a)中黄色标签区域)。

表2 某省各地(市)指标统计结果

图2 各地(市)全网站点建设需求分析

b) 地(市)N、F、D、L、K、G 站点领先度不足,但人均贡献较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潜力,需保障性地进行站点建设(图 2(b)中红色区域)。

c)就地(市)全网规模而言,地(市)K需重点建设,地(市)C、I、J具有一定的覆盖需求,地(市)N、F、L、G市场竞争力不如对手,需保障性地规划建设站点。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在网络规划前期如何对现有网络覆盖、市场、收入、业务等维度进行分析,以获取规划期内的网络发展需求情况。通过提炼各项关键指标,借助象限图辅助分析法,总结前期网络建设经验,找出网络建设不足,旨在未来网络规划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各个区域的站点配置。这不仅为站点倾向性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提高了站点规划的合理性,使有限的网络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空间。目前,该方法已作为一个经验分享案例,在多个地方的基站规划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赵培,周胜,高鹏.小区分簇方法及其在3G网络规划与优化中的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09(9).

[2]张国建.WCDMA/GSM 网络规划与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9).

[3]田同超.WCDMA 无线网络的精细化规划[J].移动通信,2010,34(10).

[4]李翠萍.如何提高 WCDMA 系统容量和覆盖[J].现代通信,2005(1).

[5]高勇.TD-SCDMA 网络规划浅析[J].中国新通信,2009(21).

[6]姜启广.TD-SCDMA与2G共址网络规划探讨[J].电信科学,2009(11).

猜你喜欢
网络覆盖象限站点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上网课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以“夏季百日攻坚”推进远教工作拓展提升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通过MR实现跨运营商LTE网络覆盖对比的研究
三角函数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怕被人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