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眼光看世博——透过世博看水危机求解之道

2011-05-24 02:52李向军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阪屋面用水

李向军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倚水而居,我们的文明因水而生,我们的城市依水而建。正是那一条条流淌不息、清凉灵动的河流滋润了大地,孕育了文明,诞生了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水,让城市更美丽。

然而,古老的驰道被钢铁的洪流所淹没,昔日油菜花香的原野成为都市宠物们活动的操场。越过天道轮回,兴亡转眼的历史,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阻挡,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不断索取,人们的肆意挥霍,一再地挑战自然,挑战水的容忍极限。原本清澈的河流里流淌着了肮脏的污水,清可见底的湖水里漂浮着乌油般的蓝藻,甚至于人们已经喝不到清冽的井水了,因为地下水的开采已经越来越深......

也因如此,水,成为了本次上海世博会上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展馆不约而同提出的命题。上海世博会在博览会创办以来首次推出以城市为参照主体的 “城市最佳实践区”,大阪是日本唯一入选的城市案例,其主题是 “环境先进城市,水城大阪的挑战”。

被称为 “东方威尼斯”的大阪是一座被水围绕的城市。大阪也曾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造成污染公害等各种问题,但通过先进的环境技术,又重新获取了天空和河川的美丽风景。在大阪案例馆,展示了一辆特殊的自行车,可以把污水转变成纯净水。这是使用了反渗透膜净化技术。这种宣传让人感受到节水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治理被污染的河流,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财力,有时候可能超出工业化带来的成果本身。

热岛效应是很多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日本大阪案例带来了一个巧妙用水的解决方案。大阪采取了喷雾降温的方式为城市降温。在空气中的水蒸气最终又会变成雨降落到地面,通过大阪先进的下水道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走进大阪案例,就能听到水声潺潺,小巧的影视厅被一弯清水包围,周围还不时喷出茫茫水雾,送来阵阵清凉。

此次世博园内使用的水循环降温喷雾系统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瑞士巴塞尔、日内瓦和苏黎世的联合展馆,同样在探讨“水”的命题。一名表演者在水中舞蹈,剔透的水流从指尖挥洒而出,象征洁净的水与人和谐共生。水池上方360度的环形银幕则用影像讲述瑞士几十年来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城市间及跨国合作等水资源管理的努力。

西班牙马德里案例馆则展示了欧洲最佳的水资源再利用系统。这个城市100%的污水都得到处理,年处理量在3亿多立方米,经过净化的再生水通过150公里地下水管网络,供给喷泉和城市清洁等公共用水,年再利用水量达600万立方米。

新加坡是淡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存储雨水,以及从邻国进口。为避免出现供水危机,新加坡政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提出雨水收集、淡水进口、海水淡化和废水利用的四大 “国家水喉”计划。其中最著名的是 “化腐朽为神奇”的新生水计划,它通过对工业或生活废水的有效回收和新生水系统处理,通过净化加工使之达到可以再次使用的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新加坡的用水问题。

在 “海贝壳”以色列馆,观众可以看到以色列的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以节水为核心的滴灌技术在以色列问世改变了传统粗放的灌溉模式,令以色列这个极度缺水的国家成为农业强国。滴灌还启发了水资源的多项利用技术,以色列70%的水都可重复利用。

成都也是一个跟水密切关联的城市。在本届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都按1∶10的比例还原了成都的活水公园,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 “活水公园”案例把园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水和污水进行有效收集,经过沉淀池厌氧处理,将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或分解;再通过高低错落的水流雕塑,增加水与氧气的接触,提高水的“活力”;然后经人工湿地生态净化,最终洁净的活水从喷泉广场喷出,人们可以尽情接触喷泉,切身体验死水变活的过程。

世博园内的直饮水,一轴四馆的雨水回用都是实践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工程。

世博园区供水厂均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园区内的直饮水去除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钙、镁等无机离子,并辅以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确保了饮水安全。同时,它还节省了储水的一次性塑料瓶,减少了塑料垃圾和制造塑料产生的二次污染,而且可彻底滤除自来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为实现世博园区绿色、环保的主旨,中国馆设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雨水收集处理以及回用系统。国家馆及地区馆的屋面面积则分别达到1.9万平方米及2.7万平方米,国家馆及地区馆屋面雨水经虹吸雨水管道收集后,被汇集至雨水调节池,经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空调补给水、绿化洒水、景观补水及车库冲洗地坪用水等方面。

主题馆中的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措施主要包括采用节水设备器具和雨水回收利用。主题馆供水系统竖向分两区,地下室、一层和一层夹层由市政直接供给,二层采用智能箱式泵站变频供水,以充分利用市政压力,地下车库、室外道路、绿化浇灌及水景补水由雨水回收处理后由变频装置供给;生活变频泵选用高效、节能型水泵;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卫生洁具;坐便器采用容积为3/6L的冲洗水箱。主题馆屋面约6万平米并设计雨水回收系统,处理工艺为:屋面雨水-雨水收集池 (预沉淀及调节)-加药混凝-过滤器-杂用水清水池-用水点。其中用水点包括屋面清洗、地下车库、室外道路、垂直绿化微灌和地面景观绿化喷灌及水景补水。

上海,这个不缺水的城市,尤其是世博馆就建在黄浦江的边上,在这里收集雨水并回用,其意义并不仅限于这种工艺可以带来多少的投资回报、每年可以节省多少运行费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绿色、环保、节能等众多符合当代设计理念的一种推广。

世博是都市风情的舞台,是建筑思维的展现,更是工业新技术的窗口,环保理念的宣讲。 “天生庶民,有物有则”。一座座古城走出岁月沧桑,迎来全面复兴;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走向更加明媚的朝阳。城市化的进程探索生活的真谛,如何让自然被城市装点而不是取代,如何让文明传承而不被挖掘,如何让水充分利用和循环而不被变成海水,让城市特色更加凸显,让人们生活更加幸福,让微笑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猜你喜欢
大阪屋面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大阪PALETTE连续就业基地
W大阪酒店
节约洗碗用水
一场屋面火灾引起的思考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大阪ATM幼儿园
建筑屋面防水及排水设计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