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氮肥水平对早籼稻中嘉早1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11-05-30 05:14谢以泽张银华叶信祥陈仲球邵利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育期氮肥高产

谢以泽,张银华,叶信祥,陈仲球,邵利琴

(1.浙江省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2.上虞市永和镇农技信息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3.上虞市农业信息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

近年来我们引进种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选育而成的早籼稻新品种中嘉早17,该品种属中熟偏迟类型,具有株型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丰产性好等特点。为了探索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2],确定适合上虞市土壤条件的最佳高产栽培方式,2009年进行了中嘉早17种[3]植密度与氮肥联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上虞市永和镇安家渡村进行。试验田面积667 m2。试验田前作冬闲田,黄泥砂质壤土,土壤基础肥力较好,经取样化验,试验田有机质45.5 g·kg-1,速效氮 192.5mg·kg-1,有效磷5.6mg·kg-1,速效钾94mg·kg-1,pH 值5。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氮肥用量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小区面积20 m2,重复3次。氮肥(N)用量 (折纯)设4个水平,高肥 (N1)195 kg·hm-2、中肥 (N2)150 kg·hm-2、低肥 (N3)105 kg·hm-2,和不施氮肥 (N0)。种植密度 (A)设2个水平,分别为 (A1)30万丛·hm-2和(A2)24万丛·hm-2。各小区用小田埂隔开,四周设保护行。

育秧方式为湿播旱育,采用大苗人工移栽,播种4月1日,移栽4月29日,收获7月21日。用种量75 kg·hm-2。氮肥施用分4次,基肥在插秧前1 d施用碳酸氢氨 (占总氮量40%),第1次追肥 (占总氮量25%)在插秧后10 d(5月9日)施用,第2次 (占总氮量25%)在幼穗分化始期 (5月15日)施用,第3次 (占总氮量10%)在倒1~2叶期 (5月25日)施用,追肥均为尿素。所有小区均施过磷酸钙375 kg·hm-2、氯化钾56.25 kg·hm-2作基肥,施穗肥时再施氯化钾 56.25 kg·hm-2。试验采用间歇灌溉,够苗 (计划穗数的80%~90%)后搁田。试验田人工耘田除草,病虫害防治参照当地常规方法。

调查记载生育期,分蘖动态,成熟期考查株高、穗长、产量及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试验结果 (表1)表明,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大,以高氮高密度 (N1A1)处理产量最高,为16.410 t·hm-2,其次为高氮低密度 (N1A2)处理,为15.915 t·hm-2,空白对照处理产量最低。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产量随氮肥用量的下降而明显下降;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产量随种植密度降低而降低。从不同水平的统计结果看 (表2),氮肥用量是决定高产的主要因素,高氮区 (N1)平均产量为16.162 t·hm-2,随氮肥用量下降产量下降明显;种植密度亦是影响产量的因素,但作用没有氮肥大,说明氮肥用量对中嘉早17产量影响较大。

表1 不同处理组合的产量及构成

2.2 穗粒结构

从表1、表2表明,各处理对有效穗数影响显著,以高氮高密度区最高,达396万·hm-2,随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下降而下降。从穗部性状看,各处理间每穗实粒数差异不明显。结实率以对照区最高,其次为中肥区,而不同种植密度区差异不大。

表2 不同因素水平间的产量及构成

2.3 植株形态

不同处理的植株高度有一定差异 (表3),空白对照区只有70 cm左右,明显矮于施肥区。但不同氮肥、密度之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间穗长基本没有差异,说明中嘉早17稻穗长短受外界影响较小,是由其品种特性决定的。

表3 不同处理组合的植株形态和生育期比较

2.4 生育期

不同处理对中嘉早17生育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十分明显,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生育期相应推迟,高氮区齐穗期比对照区推迟2 d,比低肥区推迟1 d,而不同密度之间没有差异 (表3)。说明在生产实际中,中嘉早17偏施氮肥会延长其生育期。

2.5 分蘖成穗

各处理最高苗、有效穗、成穗率均随着氮肥用量的下降而减少,高氮高密度区为最好,分别达到516万·hm-2、396万·hm-2、76.7% (表 3、表1)。在相同氮肥用量情况下,各处理最高苗和有效穗与种植密度有相关性,高密度区均比低密度区高;而成穗率的高低则随种植密度降低而提高。

3 小结与讨论

中嘉早17是一个超高产品种,本试验条件下,栽插密度24万丛·hm-2与30万丛·hm-2的产量有明显差异,30万丛·hm-2密度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内的有效穗数,更有利于中嘉早17的增产。从本试验结果看,适当增加落田苗,有利获得高产,但在生产实践中,建议在确保基本苗的前提下,适当稀植,可以发挥其大穗型品种的增产潜力。

试验中高肥区产量排在第1位,中肥区、低肥区产量明显偏低。因此,在施足基肥和氮磷钾相配套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和适施穗肥,能够增加有效穗数,确保获得高产。

选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是确保早稻高产的基础,中嘉早17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伏力强,穗形较大,有较大的高产潜力。通过试验,我们认为,中嘉早17在本地区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只要在插足2万丛·hm-2基本苗前提下,掌握适量氮肥,配施磷钾肥,完全可能达到高产稳产目标。

[1]何建华,陆增根,黄筱敏,等.密度和施肥对杂交粳稻甬优8号产量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2007(6):678-681.

[2]谢金木.氮肥用量对晚粳稻秀优5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7(2):181-183.

[3]罗炬,杨尧城,唐绍清,等.超高产早稻新品种中嘉早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中国稻米,2009(6):50-51.

猜你喜欢
生育期氮肥高产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