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8年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2011-06-01 09:56王爱香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3期
关键词:胎心指征产科

王爱香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二科,河南安阳 455000

本文分析我院1999~2008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力求从中找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9~2008年住院产妇25 228例,其中剖宫产10 342例,占41.0%。年龄最小22岁,最大41岁,平均28岁。

1.2 方法

统计各年剖宫产率及主要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并分析两者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剖宫产指征:胎儿窘迫、臀位双胎、产程异常、骨盆异常、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包括高龄初产、珍贵儿、产妇及家属要求)、相对性头盆不称及其他。

2 结果

2.1 剖宫产率的变化

10年间剖宫产率从1999年的25.1%上升至2008年的59.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U=24.26>2.58,P<0.01)。 见表 1。

2.2 主要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

1999~2000 年以胎儿窘迫(16.0%)、社会因素(15.0%)、产程异常(14.1%)为主要指征,其中,胎儿窘迫居首位,社会因素居第二。以后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08年主要以社会因素 (30.3%)、胎儿窘迫(26.3%)、瘢痕子宫(10.5%)、产程异常(9.7%)为指征,社会因素居首位,瘢痕子宫仅次于胎儿窘迫位居第三,由原来的7%升至10.5%。1999~2000年与2007~2008年比较,由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瘢痕子宫三因素所至剖宫产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U=3.41、10.11、7.05,均>2.58,P<0.01)。见表2。

表1 1999~2008年剖宫产率的比较(例)

表2 1999~2008年剖宫产指征因素的变化[n(%)]

3 讨论

3.1 关于剖宫产的现状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剖宫产所带来的种种并发症及其对再次分娩或再次妇科手术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死亡率及并发症是阴道分娩的2~4倍[2]。目前国内剖宫产率多数医院报道为40%~60%,甚至高达70%~80%[3]。我院剖宫产率由1999年的25.1%已升至2008年的59.3%,与上述报道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剖宫产率不超过15%,以5%~10%比较合适。但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特殊国情,段涛[4]建议我国的剖宫产率控制目标不超过30%,以15%~20%为宜。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已成为社会问题,需要产科医务工作者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产科整体质量。

3.2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分析

本资料显示,近10年来剖宫产指征主要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产程异常、瘢痕子宫,而社会因素已跃居首位,占30.3%,且瘢痕子宫已位居第三,这是剖宫产率升高所带来的最直接的不良后果。

3.2.1 社会因素 本资料显示,社会因素由1999~2000年的15.0%升至2007~2008年的30.3%,位居剖宫产指征首位。主要原因有:①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分娩期望有 “完美母婴结局”,在分娩过程中不愿意承担一点风险。而剖宫产及麻醉技术的提高,使手术能迅速安全地完成,所以愿意直接选择剖宫产。②孕妇惧怕分娩阵痛,产妇承受痛苦及抗风险能力差,拒绝试产。③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及医疗纠纷的增加,产科医生不敢也不愿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产妇及家属的不合理要求,放宽了剖宫产指征。

3.2.2 胎儿窘迫 胎儿窘迫在剖宫产指征中占有很大比例。1999~2000年占16.0%,2007~2008年占26.3%,位居第二。胎儿窘迫的诊断主要依据胎心监护、羊水污染等。文献报道,胎心监护仪诊断胎儿窘迫的假阳性率高达77%[5],而以此为指征的剖宫产儿重度窒息率不足1%[6]。有时单凭一时的胎心监护异常就做出诊断,而忽视了羊水、胎盘、胎儿、母体状况等多因素的分析。没有经过给氧、改变体位、静推等“三联”处理,没有进行充分的试产,草率地选择了剖宫产,明显存在“过度诊断”。不能凭一过性的胎心改变、羊水轻、中度粪染及单纯胎心监护结果做出诊断而施行剖宫产。

3.2.3 瘢痕子宫 本资料显示,2007~2008年剖宫产指征中位居第三的是疤痕子宫。近年来,我院瘢痕子宫需二次剖宫产孕妇明显增多,与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而相当一部分产妇要求生育第二胎(因我院孕产妇多为市区周边乡镇,计划生育允许生第二胎)而不得不采取二次手术有关。而其他一些剖宫产指征如臀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相对比率有所下降,可能与近几年来我国加强围生期保健、进行产前教育,孕期有医生的正确指导,避免了一些并发症、合并症的出现。

3.3 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本资料显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增加及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起了很大作用。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多个方面做起,如加强围生期保健,包括产前教育、产时一对一护理、严密观察产程。广泛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提高阴道助产技术等,尤其是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因此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医疗系统内部应设立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创造宽松的医疗环境,加强医患沟通,要患者充分认同产科的高风险性,减轻产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思想压力,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1]张坚,李萍,谢静燕,等.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61.

[2]邢淑敏.剖宫产的合理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8):450-452.

[3]黄醒华.对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7.

[4]段涛.剖宫产临床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0):721-723.

[5]翁霞云.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8):502.

[6]赵春华,邢固芬.12年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47-48.

猜你喜欢
胎心指征产科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胎心监护,聆听宝宝的心声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