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的震撼

2011-06-04 08:33晓东
飞碟探索 2011年12期
关键词:爪哇佛塔浮雕

爪哇岛喀多盆地的中央是片不见天日的椰子树海,婆娑椰影深处,似乎永远静寂,却耸立着佛教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婆罗浮屠。

当地位于古都日惹西北约40千米处,东南是常年蠢蠢欲动、不断冒烟的美拉比火山,北侧是兼具雄奇与秀丽之美的森宾山,南方是蜿蜒起伏、笼罩在热带密林中的密诺勒山脉。

爪哇岛是马来群岛的一分子,风光明媚,美景如画,婆罗浮屠所在的喀多盆地景色更是特别绮丽,古来即有“爪哇花园”之誉。盆地四周环绕着3000米的高山,蜿蜒流淌的普罗可河和艾罗河在盆地中相会,淌过摇曳生姿的广大椰林,于盆地南端注入印度洋。

婆罗浮屠的知名度不高,却备受考古学家的重视。

这座浮屠建于海拔270米的山丘上,离普罗可河和艾罗河的交汇点很近。由于印度人把恒河和佳木纳河的交汇处视为圣地,东移爪哇的印度移民也选择这个二河相会的地方为圣城的建造地。不单如此,当地拥有丰富的石材及劳动力,也是雀屏中选的主因之一。

这座无比珍贵的遗迹,如今已成为印尼的国之珍宝,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

火山灰下的珍宝

尽管喀多盆地拥有这般珍贵的历史遗产,但是,关于古爪哇时期的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至今还没有整理出一个头绪。即使考古学家再三交换研究心得,也不敢遽下定论。只知当地曾出现二个政权,一个是信奉印度教的马塔勒姆王朝,另一个是信仰大乘佛教的夏伦得王朝,不过,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还处于扑朔迷离的阶段。

当地曾在10世纪初成为爪哇岛最繁华的圣地,却在极短暂的时间内便自历史上消逝,并于其后数百年间,完全湮没无闻。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界的说法差异颇大,大致上不外发生瘟疫、外族入侵、内战、遭受热带风暴肆虐及火山爆发。后者的可信度较高,美拉比火山曾于10世纪末大规模爆发,喷出大量的熔岩及火山灰,可能掩埋了整个盆地,婆罗浮屠自然不能幸免。

摄于1873年,婆罗浮屠重见天日之后的第一张照片

从东北方看婆罗浮屠

近来,学者陆续在盆地地面下数米的火山灰堆积层中,掘出许多昔日寺院的遗迹和雕像,为火山爆发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重重谜团

与同为东南亚珍贵历史遗迹的吴哥窟相比,婆罗浮屠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1814年即被人发现,但是,若非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面临摧毁的婆罗浮屠,这个遗迹今天恐怕已经自地球上消失了。

今天,不单世人对爪哇遗迹一无所知,连当地人对祖先昔日光荣的文化遗产也没多少认识。尽管马塔勒姆王朝的文献典籍上提到有座“浮屠”的佛寺,并且学者已经断定那是专指婆罗浮屠,但是,还远谈不上有全盘的了解。

1811年,英国挟其不可一世的国威,出兵占领爪哇,使一个叫拉福勒斯的英国人得以登临这块土地。拉福勒斯是一名行政官,他在考古学方而也具备深厚的造诣。1814年,他在前往三宝珑视察途中得到消息,称喀多盆地的椰林中掩埋着大型建筑,立即指派荷兰人克尼洛前往调查。克尼洛将大型建筑物上方的密林全部砍除,最后掘出婆罗浮屠的大部分。随后,他写了一份题为《婆罗浮屠遗迹记述》的观察报告,连同婆罗浮屠的草图送交拉福勒斯。这篇报告便是目前有关婆罗浮屠最早的文字资料。

2年后,荷兰取代英国成为爪哇的宗主国,岛上的考古行动从此热络起来。随着考古行动的日益频繁,所浮现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每个学者都在想:婆罗浮屠是何时建造的?什么人建的?为何要建?如何建?

由于史料实在贫乏,即使学者日夜不息地埋首研究,所得的成果依然有限,整个谜团尚未到拨云见日的时机。

婆罗浮屠顶层的圆形大佛塔

婆罗浮屠的浮雕

印度文化的影响

刚刚曾经提到古爪哇时代并存着二个王朝,一个是信奉印度教的马塔勒姆王朝,一个是信仰大乘佛教的夏伦得王朝。由婆罗浮屠庄严肃穆的建筑结构来看,显然是属于大乘佛教的产物。考古学者大多倾向这个说法。问题是,夏伦得王朝何时兴起?何时灭亡?政局如何?至今依然幽暗未明。

目前,夏伦得王朝的历史已经成为考古学家探究的焦点。有关这个王朝的起源,主要有二派不同论点:一派认为夏伦得王朝是由爪哇土著建立的,另一派认为是由入侵的外族建立的。二派论点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史料或文献佐证,因此夏伦得王朝的起源之谜,恐怕还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探索才有揭晓的可能。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婆罗浮屠的形态与结构带有十分浓厚的印度文化艺术气息。中爪哇时期的艺术创作,明显反映出印度原始艺术的形态。但是,印度文明渡海传播到爪哇之后,并未全盘为土著吸收,反而以崭新的风貌重新出现。

一直以来,很多中国人都在努力地学习英语。为了更好地掌握英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记忆词汇,但效果却并不显著,因而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去学习英语词汇一直是研究的一个重点。研究多关注于网络形式学习(张云勤,许洪2014;崔旻,周春芳2015;毕鹏晖2017)、动机调控作用(马蓉,秦晓晴2016;马蓉,秦晓晴2017)以及词汇推理识别发展(范琳,何漂飘,魏泓2015;马拯2016)。除此之外,利用阅读进行词汇学习是学习词汇广受认可的方法之一,因此学习方式研究也包括读后续写对词汇学习的作用(姜琳,涂孟玮2016)和不同复杂阅读任务中英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赵龙武,李毅2016)。

其后,印度梵文原著也流入爪哇,著名的印度古典叙事诗——《罗摩耶那》,即曾被刻在爪哇中部一些建筑的壁面上。爪哇人还积极进行梵文的翻译工作,印度第二大叙事古诗《摩诃婆罗多》,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翻译出来的。译者为了使印度文学适合在爪哇岛推广,改编了部分内容,成为后来爪哇文学、戏剧、雕刻和舞蹈最常用的题材。

世界第八奇景

婆罗浮屠的外观有点像埃及的阶梯式金字塔,以六层方形台阶和其上的三层圆形台阶组成主体部分,顶端装着巨大的吊钟形佛塔。佛塔的四周环绕着三圈72座小佛塔,每座小佛塔里都供奉着一尊佛像,佛塔中还有许多镂空的方格。方形台阶回廊的二侧壁面,有许多经典画卷的浮雕,浮雕上端排列了432座佛龛,每一座佛龛都安置一尊坐佛像。

这般宏伟的规模与细腻的镂雕,竟然出现在爪哇这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岛屿上,令人惊讶万分,也为之叹为观止。因为婆罗浮屠珍贵的历史价值与高超的艺术价值,有些学者认为称之为世界第八奇迹应不为过。

婆罗浮屠的精密建筑

婆罗浮屠以一片片安山岩覆盖于突起的土堆上而成,内部没有任何空间,外观便是它的一切。

整个婆罗浮屠没有特定的“主佛”,从它对称的结构来看,居民膜拜的对象应该是整个建筑物。正确地说,婆罗浮屠应该是一座大佛塔。但是,婆罗浮屠并非一幢佛塔式的建筑,它是由下面六层方形台阶和上面三层圆形台阶构成的,外观很像埃及的阶梯式金字塔。同时,第一层台阶后面,隐藏着160面浮雕;第四层台阶四周环绕宽约2米的回廊,二侧壁面还有紧密连接的浮雕嵌板,其中光雕刻着佛典的部分便达1300余面。此外,第五层的壁面共有432座佛龛,里面都端坐着一尊坐佛像。上方的三层圆形台阶中,由上而下,分别有32、24、16座镂空的小佛塔,每座佛塔里又各有一尊坐佛像。大佛塔的顶点中央是个巨形圆顶,象征至高无上的天。

婆罗浮屠共有504尊佛像,全是结六种手印的如来佛像,佛典浮雕嵌板也多达1460面,为爪哇最大的佛迹所在。

婆罗浮屠的钟形尖塔

太阳在活跃的默拉皮火山身后升起,突出了地平线的制高点冒出的火山烟气。火山的对面呈现出一幅神圣的带格子的婆罗浮屠佛塔,厚厚的雾充满了佛塔下的森林和村庄

隐埋的基坛

浮屠的基坛没有浮雕装饰,只砌积着几块平滑的石块,平淡无奇,与上方数层镂刻着华美浮雕的情形对比强烈。

其实,在建造之初设计者也曾对基坛做了一番精心的设计,然而不知怎么回事,竟将部分华丽的浮雕隐藏在巨石下,成为“隐埋的基坛”。有些学者认为,基坛上的浮雕尽是佛典上的善恶因果报应论,情节十分丑陋残酷,所以设计者要将它隐藏起来。

基坛160面嵌板中,有1/4没有完成,未完成的嵌板缘石上还残留着指示雕刻工人应该刻什么样的图案的文字。建筑学家推断,在建造过程中浮屠上方曾经崩塌过,工程只好停止往上盖,加强地基的补救工作,原来砌积在地面以上的浮雕便被埋没了。

难解的建造目的

虽然我们已经了解婆罗浮屠是个膜拜的主体,但是,爪哇人建造这座极富宗教与艺术价值的巨大建筑物,似乎还有其他的用意。

德国建筑学家霍尼西于1924年发表论文,认为婆罗浮屠顶端原来的设计,是一个供奉主佛的庙堂。1928年,法国考古学家伯迈奇发表《大佛说》论文,指出婆罗浮屠第六层方形台阶和上部圆形台阶连接的部分很不自然,因此,第七层以上的部分可能要建造一座大型佛塔,只是后来设计者怕基坛无法承受佛塔的重量,所以改变原来的设计。

霍尼西和伯迈奇似乎都倾向于认为,婆罗浮屠最上面还有一层要供奉主佛的大佛塔没有建成。事实是否如此,目前还没有定论。无论如何,婆罗浮屠的价值已不下于金字塔,虽然种种谜团犹在扑朔迷离之中,但这一切并没有降低它神秘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爪哇佛塔浮雕
爪哇金丝燕:被燕窝拖累的小燕子
浮雕圆圈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读图
出错的浮雕
爪哇蜡染艺术里的中国元素探析
印尼六三茶叶生产商推介爪哇乌龙茶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
RP-HPLC法同时测定广金钱草中夏佛塔苷和异夏佛塔苷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