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针灸学术流派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

2011-06-08 03:13杨秋晔李赛美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家传郑氏学术思想

杨秋晔,李赛美



当代针灸学术流派特点与相关因素分析

杨秋晔1,李赛美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

针灸疗法;针灸流派;针灸学

我国的针灸医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通过众多医家反复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研究,我国针灸医学在研究深度及广度上都有长足进展。医家们以某种独特的理论为中心,运用独特的方法、技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因而形成了众多的学说和流派,这对丰富和发展针灸医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及划分

李锄[1]指出,学术流派产生的过程是某个学者提出一种独树一帜的学术内容,而日益为学友、门人等一群人所拥戴和传播,并逐渐产生相当的学术影响;他人为了便于称述,乃谓其为某某学派,并得到公认(一提派名,其人员、学术及影响等,即了然于胸,不言而喻),完全是自然形成,而并非人为划分的。学术流派的必备条件有①必须有一个学术上的代表人物;②必须有一群学术上的拥戴和传播者;③必须有反映代表人物独树一帜的学术内容的著作;④必须有相当的学术影响;⑤必须有形成学术流派后产生并公认的派名。魏稼[2]将针灸学术流派的形成因素总结为7个方面,即包括学术发展因素、师承因素、地区因素、工作对象因素、特定环境和条件因素、疗效因素、学科渗透因素。

2 当代针灸学术流派的特点

本文以文献学方法为主,结合访谈实录及信息采集模板基础上,以“十五”、“十一五”立项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课题中200多位名老中医为筛选对象,根据其所属专业不同,从中筛选出17名针灸核心医家为本课题研究对象(郑魁山、程莘农、郭诚杰、张沛霖、秦亮甫、田从豁、张缙、于致顺、靳瑞、王翘楚、陈全新、石学敏、黄鼎坚、孙申田、张永树、孔昭遐、王国才)。

2.1 流派形成的学术源流

针灸学术流派的源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传、师传、院校教育。这对他们自身学术思想特色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由表1可见,在17位名老中医当中,有6位是中医世家,9位有师传源流,有14位经过了现代中医培训班或中医院校教育。但有明显学术流派因素的7位名老中医中,家传及师传的源流也占了重要的地位,由此看来,家传、师传与现代中医教育是当代针灸学术流派形成的主要源流因素。

表1 不同针灸学术流派源流介绍

2.2 流派学术思想共性

2.2.1 强调辨证论治、经络辨证,以辨证施针

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患者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病属何经,并进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属络,它可以反映经络本身及所属脏腑的病证,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脉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

2.2.2 注重选穴配穴组方

由于不同穴位有不同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根据穴位的特定性能和治疗作用而选穴、配穴,灵活运用五腧穴、原络穴、俞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特定穴和经外奇穴,互增功效,以提高临床疗效。

2.3 学术思想及治法的创新性

现在医学传入的影响,使当代中医学术发生了较之此前要激烈许多的变化,传统的学派在绵延,新学派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与科技条件下产生,立足中医传统而融会现代科技,成为现代中医学派形成并发生影响的新特点[3]。名老中医的特色经验、观点、思想既来自传统,又有所创新,并通过某种更可靠的方式绵延,形成新的学派,十七位针灸名老中医都有其各自学术创新点,详见表2。

表2 不同名老中医创新成果介绍

2.4 流派的学术传承

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即家传、师传、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在17位名老中医当中,其中有2位是家传,17位是名师带徒,17位通过研究生教育进行学术传承,还有10位通过国际交流传承学术。可见,师传仍是当代针灸学术传承的主要方式,但也不难发现,家传的传承方式明显减少。而相对于古代针灸流派,国际交流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承方式逐渐为针灸学家们所推崇。

3 当代针灸流派的现状与未来

3.1 针灸流派的兴盛与没落的原因

3.1.1 兴盛原因

以郑氏家传手法为例,当代针灸流派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源流方面。流派渊源长,拥有影响力的创始人。郑氏家传手法的创始人为我国现代著名针灸学家郑毓琳先生,郑毓琳一生秉承家学,勇于创新,担纲中国中医研究院创院初期的针灸科研、教学、临床工作,为新中国培养出一大批针灸名家,为新中国针灸事业的发展奠基,为中国针灸医学的科研、教学、临床作出卓越贡献。

②学术思想。有完整的学术体系及显著的疗效。通过郑毓琳及其长子郑魁山等几代人的努力,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的针刺手法与家传手法相融合,并结合内功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郑氏家传手法,郑毓琳用于治疗眼疾重症等疗效超群,郑氏父子二人应用郑氏手法治疗顽疾,疗效显著,不仅在国内名声大振,还受任治疗外国领导人,获得神奇的疗效,誉满四海。

③传承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承。郑氏家传手法以“家传”为主要传承形式,上源至郑魁山之曾祖父、父亲郑毓琳、夫人孟昭敏,下传至子女们,形成郑氏家传手法的主要传承体系。郑毓琳在解放初期在中医研究院开办了全国针灸高级师资进修班,先后有十余位徒弟投在郑氏门下,学习针灸针法绝技,让郑氏家传手法走出家门,在全国各地传播,多名徒弟而后都成为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郑毓琳肩负起“外交纽带”的使命,向各国使节传播针灸的神奇,在中医研究院又先后成立了苏联、印度、越南、朝鲜等国专家班,由郑毓琳父子任主讲,成为新中国政治外交的重要纽带,使郑氏家传手法走向世界。

3.1.2 弱化原因

①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方法的弱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西医医学的深入影响,医学的治疗方法向简便、可行的方向发展,有些流派与方法虽然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治疗过程繁琐等原因,加上后续的研究与改进不够,方法不能满足临床的变化需要而淡出临床。有些流派由于过于“西化”,给患者造成不信任感及临床疗效的下降。

②教育模式的改变。当代中医教育以院校教育为主,逐渐发展为“一元化”的教育模式,加上现代教育逐渐淡化了中国传统的文明教育,即使是师承,也难以培养出具有明显流派特色的传人,不能最好地继承针灸流派的学术精髓。

③传统传承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家传式”与“师传式”的传承形式逐渐淡化,以前的师带徒,徒弟几乎日夜都跟着老师,每时每刻都在耳濡目染,能更好地体会师父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方法,而既然收了徒,师父也会倾其所有,将一生的宝贵经验都传授给徒弟。当代的“师带徒”传承形式已不能很好地继承流派的学术思想,有些流派就是由于缺乏可以胜任的学术传承人,使流派的学术思想得不到延续。

④流派精髓未能妥善保存。缺乏专门的人才与政策对各个针灸流派的学术精髓进行总结与保护。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也不同程度地使中医流派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3.2 流派弱化的利与弊

3.2.1 中医流派弱化之利

有些流派由于治疗方法不能满足临床与时代的需求,随着新方法的产生,一些成熟度低的流派与方法被新的方法和流派替代,优胜劣汰后一些具有强大生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医学术流派被保存下来,引领中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3.2.2 流派弱化对中医学发展之弊

①医学理论的停滞不前。任何一个医学流派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它在医学上有新的内涵。这种新的内涵是说某个医学流派提出的理论或方法,是同时代的其他医学流派没有提出或不完全具备的,因而它能够填补医学上的某个空白,即开拓了某一个新的领域。可见,创新和独特是医学流派的本质,也是医学流派的生命。所以,随着一个又一个医学流派的诞生,便有一种又一种新的医学理论得到创立[4]。在当代西医学的强烈冲击下,中医学术流派思想的弱化,使新的理论学说难以诞生,必然导致医学理论发展的停滞不前。

②医学学术传承的受阻。医学流派要使其所创造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以较稳定的形式流传下来,形成传统,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就必须在继承中发展,所以中国古代重要医学理论的保存和发展都与医学流派分不开。当代中医流派的传承模式已由传统的家传及师带徒演变为“一元化”的院校教育模式为主,使各具特色的流派学术思想未能被很好地继承及保存,使我们宝贵的医学资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医学界淡忘。

3.3 发展困境的解决方法

3.3.1 建立符合中医流派发展规律的政策

政府要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各流派扶持工作的经费投入。成立中医药学术流派研究中心,及时挖掘整理各大中医流派学术渊源、基础理论、特色经验、技术方法等,重点对其独特疗效通过临床协作进行研究总结,继承其学术精髓,并进行发展、创新而运用于临床,既可繁荣学术,又可以培养一代又一代医学人才。

3.3.2 名家带徒融入当代教育

如今,规范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使传统的师承方式日渐式微,改革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让传统的“名家带徒”的师承方式融入当代教育。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既要会养老鼠做实验,也要在老中医的言传身教中,继承中医名家流派医脉。例如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才培养项目,从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中遴选中医流派传人,推行高层次中医师承教育。

3.3.3 提高流派继承人的素质

流派继承人要有锲而不舍的事业心,尤其要具备奉献学术、知难而进的精神,联合志同道合的医学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继承和发展流派的内涵,扬长避短,为中医流派事业作出贡献,是当前迫切需要的。有必要创办“学术研讨会”之类的学术团体,全面搜集、整理、研讨流派的系统资料,在此过程中锻炼出一批新的业务骨干,成为名符其实的流派传人。流派的家族传人或亲传弟子尚有健在者,也要尽快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为流派精髓挖掘整理肩负起主要责任。

3.3.4 加强国际交流以发展流派

放眼世界,走出国门,加强医学流派的国际交流,培养一支宣传医学流派的队伍,既要熟悉流派学术理论及治疗,又有较高的外语口译、笔译能力,将流派思想传播至世界各地,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同时也使学术流派的精髓能够保存下来。

针灸学术流派是难得的学术结晶,是经过众医家学习认可后保存下来的,应加强对针灸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深入挖掘、系统整理、认真研究,为当代针灸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保护好现存针灸学术流派的珍贵资料,利于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播与继承。

[1] 李锄.针灸流派议[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8(3):169-171.

[2] 魏稼.各家针灸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9-28.

[3] 郑身宏,龚慧涵,金小洣.中医学术流派刍谈[J].江苏中医药,2010, 42(6):66-67.

[4] 黄政德.论医学流派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0,41 (1):7-9.

2011-05-2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2007BAI10B04-02)

杨秋晔(1985 - ),女,2004级七年制研究生

李赛美(1960 -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

1005-0957(2011)11-0789-03

R245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1.789

猜你喜欢
家传郑氏学术思想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for dry eye syndrome of lung-yin deficiency pattern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warming-unblocking needling techniqu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due to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咏书
创意蚊帐修复术
郑氏富贵黄金屋
恐龙科普秀——郑氏晓廷龙
家传豆腐脑助留美学子致富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