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追寻那一抹美的灵光

2011-06-08 07:13江枳潼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江枳潼

摘 要:通过对林徽因的诗歌进行摘选并加以分析,浅谈我从林徽因诗歌中所品味到的她个人的纯美性灵,从心灵之美谈到情感之美,再谈到思想之美,最后谈及气质之美。

关键词:林徽因诗 心灵之美 情感之美 气质之美。

徜徉于书海,每每不得不为女人的命运而感到哀痛。漫步于历史,每每不得不心生感慨,有多少红颜薄于性命,有多少才女善始而得善终?翻阅近代历史,林徽因的出现,总算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带来了一丝暖意。作为旷世的美人,多少风流才子思之欲断肠?一个徐志摩,一个梁思成,一个金岳霖?作为一代的才女,多少阅读者狂迷于其优美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思想?一个,两个,三个?她作为“新月派”为数不多的女诗人,其诗意境优美,情真意切,往往于不经意的平凡意象中流露出微妙的人生之理,点滴的哲理之思。其诗如其人,于字里行间中,正映射出她纯美的性灵。细腻的她,温柔而多情。聪慧的她,脑袋里尽是些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

一、心灵之美——美,在那天使般天真而纯洁的心

《你》你,烟花般灿烂的笑。你,小鸟般欢快的影。岁月的尘土湮没不了你。我穿越时光,在某一角落,偷偷的把你望。你是那样美,如夜空中的星,闪闪,发亮。

在那暖意洋洋的初夏,林家自有小女在欢声笑语中渐渐成长,娇小的她生来一副可爱的娃娃脸。身为名门之后,因其聪慧懂事,颇受父亲宠爱,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她自幼受便到良好教育。后来游学于西方,中西方文化的通融,使她在思想上自由奔放。环境性格影响着一个人的创作风格。就这样,她的创作深深地烙上了“新月派”诗风的印迹。其内省的审美之风,时而散发出她内心的那份纯,那份真。《笑》:“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还原的漩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诗中,诗人以一系列模糊的比喻来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女性幽兰般的微笑,朦朦胧胧如水中的映影,清清淡淡如风的轻歌。那是一幅多么梦幻般的美人笑靥图,图中的她该是一位多么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娘,是那样天使般的笑,是那么单纯,是那么令人怜惜。诗人该是一位多么生性爱美的女子,是一个多么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这反映了,“新月诗派”浪漫主义文风下,诗人朦胧化,唯美化的倾向。诗如其人,诗中所描绘出的这样的笑,更是诗人自己身影的化身。反映了她天真而纯美的心。试问,有哪个内心浑浊污秽的人能勾勒出如此静美纯真的意象?

正如杨永生所说“在众多回忆文章里,我发现,林先生是一位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心直口快的现代女性”。

二、情感之美——美,在那如夏花般灿烂而多情

《是你》:是你,多情的种子遍地播种。是你,淡淡的柔波总将他人吸引。岁月的尘土怎能把你湮没?我穿越时光,在某个角落,偷偷的把你望。你含情默默的眼神,我是多么的难忘。

在那个雾雨连绵的冬季,在那个阴霾而潮湿的伦敦,两位文学青年于异国他乡相遇。相识的火花摩擦出相见恨晚的激情。然而,激情的背后,两个人对这份感情却是不一样的心。他,前世多少次回眸,换取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为此,我早已虔诚的向佛苦苦祈求了数百年。她,旅居于异国他乡,于茫茫人海之中,寻寻觅觅,蓦然回首之间,能适逢几个如斯的知己?是的,他是痛苦的,我们是在一个多么错误的时间里相遇?或许,今生我不能获得你的爱,但是,你不能阻止我那颗深爱你的心。即使今生我们只能成为知己朋友,我此生已足矣,我甘愿继续等待,不论是百年还是千年。一首《偶然》谱写了一首悲歌,为了你,我甘心等待。人已去,茶已凉,我心伤。点点的星辉是我的泪光,泠泠的溪水如我流逝的热血就让我积累的情感宣泄成不朽的诗篇,记载着今生我对你的爱,见证着来世我爱不变的诺言。即使,于你,我只是那片云,那片转瞬便消失了身影的云。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你对我那份淡淡的爱意。因为你说: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著晴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相遇,如同偶然间划破夜空的流星,转瞬即逝却永世美丽。

这样的多情就是一种美,它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幻想。这样得多情,正如那夏花般灿烂而美丽。

就如陈志华《爱美。审美。创造美》中所述:“林先生是诗人,是真正的,出色的抒情诗人;林先生是爱美的人,是十分敏感的追求一切美的人。”

三、气质之美——美,在那寄宿诗魂的建筑

《还是你》:还是你,好个古灵精怪的姑娘。还是你,骨子里尽是奇异的思想。岁月的尘土怎舍得将你湮没?我穿越时光,在某个角落,偷偷的把你望。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林徽因是一个著名的建筑家和诗人,一方面她与丈夫梁思成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古建筑学,成为这一学科的第一代学者;另一方面,她与生俱来的文艺天赋,在诗歌,小说,散文,喜剧等文学创作领域也显露出非同凡响的才华。因此,在她那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时而散发出阵阵“建筑美”的幽香。

譬如,在《小楼》中:诗中对矮楼的描写,以诗的描写手法将一座矮楼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独特的意境,这样生动的建筑意象,唯有建筑师兼诗人的林徽因的笔下才能将它们汇聚成诗。

正如《建筑师》中所说:“她撰写的若干篇古建筑调查报告,是用建筑假的头脑去衡量,美术家的眼光去观察,诗人的心灵去感受而写出来的”。她成功的将诗与建筑融合于一体。

诚然 ,在群星璀璨的现代文学的天空里,林徽因不是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毕竟,在她的许多诗中都流露出了不纯熟的痕迹。虽然她不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但是她那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诗篇却是无人可比拟的。透过她的诗篇,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这样一位有着“一代才女”称号的女建筑家兼诗人。徜徉于她的诗海中,我们可以体味到的是她自身的心灵之美,情感之美,气质之美。

参考文献:

[1]杨永生编:《记忆中的林徽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年版

[2]张清平著:《林徽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5年版

[3]林徽因著:《林徽因经典作品》[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9年版

[4]《穿越岁月的灵性之光_试析林徽因诗歌的美学意蕴》[D],南京师范学院 郑娟

[5]《林徽因诗意探究》[J] 韩惠芬

[6]杨永生:《建筑百家轶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