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言语关系的辨析

2011-06-08 07:13李婷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索绪尔言语语言

李婷

摘 要:语言和言语的分立,是由索绪尔首次提出的理论之一,也是其对语言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也引发了不少学者的讨论及研究。语言和言语二者从概念到具体内涵都有所同与不同。从整体与个体、抽象与概括、稳定与否、阶级立场方面等,都能够找到二者的关联与区别,对此加以辨析,对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關键词:语言 言语 索绪尔

在上世纪初,通过提出著名公式:言语活动=语言+言语,索绪尔第一次提出语言与言语二者的区分并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进一步认为,语言研究与言语研究是两条路而不能同时走。无论赞同与否,这一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语言学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历程,也引发了更多学者的讨论与研究,这无疑符合了一门学科必定会发展到的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更多的研究与讨论不断展开,即使有学者一再阐明二者不需区分,但语言与言语这两个被区分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反而越来越明朗。

一、 社会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语言与言语虽然都是作为社会现象存在的,但二者在本质上存在着整体与个体的区别,前者具有一定的全民性,而后者则体现在个体方面。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共同体。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生存背景,所产生的语言也就不尽相同,但是毕竟还是属于一个社会所共有的,作为相对完整的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本身普遍代表或体现的都是创造它的社会这个整体,因而具有社会的整体性。而言语,主要体现为个人对语言的使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一种语言环境下的社会成员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总是要遵循其语言系统的规则,但在使用过程当中,每个具体的发音、词语及句子的使用都有个体自身的特色。所以,言语除了受社会整体因素的影响,也具有个体性。

因此,作为整体,语言包含了个体的言语,而言语自身也无法脱离语言整体而独立存在。言语作为个体性的,要被人们理解,就必须有由社会共通性的语言作基础,达成一种共识,从而能够使语言起到传递信息的功能。

二、 抽象概括与具体体现之间的关系

索绪尔将语言释为符号系统,并认为其由“能指”与“所指”两部分构成。如果将一种语言看做一种整体语言,那么具备社会性的这种符号系统必定是从一系列的具体的个例中抽象出的,能够反映处于这个整体中的个体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成员之间通过的契约而确立的一整套符号”,语言是抽象并具有概括性的。言语作为一种过程和结果,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一种外显存在,也因此能够让语言学家们对具体的言语素材进行整体的抽象与概括。而因为行为主体确定到个体,言语的内容也是具体的,是通过听觉或视觉感受到的语言的具体体现。

由此说来,语言是存在于言语之中,源于言语的。只有广大的个体成员不断地运用,语言才能够获得生命力。因此,研究具有抽象性质的语言,只能通过言语才能进行。与此同时,语言所具有社会性对于言语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三、 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既然语言与言语具有抽象概念与具体现象之间的关系,那么二者自然会具有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越是抽象的概念,往往越能够体现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在索绪尔看来,和言语相比,语言是第一性的,“语言科学不仅可以没有言语活动的其他要素,而且正要没有这些要素掺杂在里面,才能够建立起来”。[1](P152)可以看出,语言所体现的是言语活动这一社会活动的本质,而言语则是作为该活动的现象构成成分。

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各种研究的不二法门,那么,也只有通过不断研究作为现象的言语进而研究语言,才能够彻底地清楚言语活动的本质。

四、 相对稳定和相对运动之分

语言作为符号的本质是具有任意性的,当社会成员之间普遍达成了某种共通性,无论是以往使用过的还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新旧语言,都可以用来表示或指代新的事物或现象。但正是因为有“社会成员普遍达成”这一限定,所以,面对一个社会的整体成员,语言自身想要迅速更新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语言不会更新,只是缓慢些。相对的,言语作为行动过程或结果存在,就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及变动性。语言在被个体使用的过程中,结合是相对自由的,一个人在一生中究竟能够说多少、写多少、想多少,这都是无法预算的,而每个人因各自的交际需要,在具体情况中总能够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去表达某种相同的意识。

这样一来,语言在具体的个体使用中,也就是言语现象就体现出一种相对运动的状态,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也正是如此,“人类社会的语言变化是从个人的言语变化开始的,可以说言语活动历时演变的动力在于个人”。[1](P153)

五、 全民性与阶级性的对立

如前面所述,语言作为抽象的符号系统,它所具有的社会整体性限定其必须反映出整个社会所共有的特征。而一旦普遍共有,在整体上,阶级性就被排除在外,全民共有成为唯一,具有极为广泛的使用范围。而言语是具体到了个人的,每个人所处的生活背景、阶级立场以及自身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不同阶级的个体在运用语言表达的时候便会产生明显的差别,就如同皇帝与臣子在对话的过程当中,双方阶级立场一高一低,前者的言语总是会对后者的言语产生一种阶级压制感。这就使得言语具备了一定的阶级性。

因此在这一点上,语言和言语是相互对立的。

萨和丕尔在他的《语言论》的第二章讨论“词”这一语法成分的时候,写道:“从言语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语言的根本成分和语法成分,适应从经验的现实里抽象出来的科学的概念的世界;而词,作为活的言语的现实存在的单位,则适应人到实际经验的单位、历史的单位、艺术的单位。”[2](P29)这里是在讲语言成分,虽没有明确表达却也不难理解出,语言,总是从言语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即使二者结构之间在本质上有着“类聚性”和“线条性”[1](P221)的不同,但它们之间所具有的一系列联系与区别,也不能将它们硬生生地彻底分开。

参考文献:

[1] 姚永明、刘晓红: 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语言文字学卷[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7

[2]【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85,2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猜你喜欢
索绪尔言语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关于冬天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