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业报内容与形式的几点思考

2011-06-08 07:13高宁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形式内容

摘 要:产业报管理体制情况复杂,有特定服务对象,应以“广告人”的思维办报,不介意“炒冷饭”,在内容与形式上需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新的发展思维。

关键词:产业报 新闻报道 内容 形式

作者简介:高宁,女,1979年10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石化报社编辑。从业以来撰写、编辑石油石化行业领域优秀作品众多。多次获得中国行业报协会有关奖项。对产业报发展的脉络和方向有很深的研究。

产业报管理体制情况复杂,既有隶属国务院各部委和协会的事业单位,又有隶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事业单位,还有的报社已经是企业性质。在发展与改革中,产业报都面临必须转型、提档的现实,处身于机关报与市场报的夹缝之中,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下面就笔者从业九年来的感受与业内人士交流探讨一下。

一、以“广告人”的思维办报

提出“广告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办报概念,决不是搞有偿新闻,做软广告,而是像广告公司对待客户一样,完全以客户的角度出发来做策划、设计、制作产品。“我们现在生活在顾客经济的时代,顾客是上帝。公司必须学会如何将注意力从产品生产转向赢得顾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顾客是公司的新老板。如果员工没有为顾客着想,说明他们没有思考;如果他们没有直接为顾客服务,他们最好能找到这么个服务对象;如果他们不关心你的顾客,有人会来关心。①”

产业报的客户是谁?主管公司与读者受众——主管公司给产业报投资,使产业报可以正常运作;读者受众订阅产业报的报纸,使产业报得以传播,他们就是产业报的客户,产业报要忠心地为他们服务。

这就是产业报所处的位置。产业报为主管公司做好宣传,是公司与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这是产业报的任务和使命,产业报摆脱不了,事实上也没有必要摆脱。相对于地方区域性质的“块报”,产业报是一贯穿行业,从上向下的“条报”,既具有国外行业观察报的特点,也具有“中国特色”,小到职工了解企业的形势、前途、命运,大到国家经济发展都需要这样的“特色”。产业报的这个任务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如果完成不好,有可能直接导致“断粮”——没有主管公司的拨款,也会丧失来自下属企业的“订单”。

同时,产业报的读者受众比较专业,范围小但是针对性强,除了企业职工这个广大的群体,还有专家、企业管理者等,他们需要的信息,产业报必须能够给予,因此也需要宏观信息的分量,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客户需求不同,产业报必须清楚地界定平衡点。“用心对待每一位顾客,但不是平等对待每一位顾客②”,注意到客户之间的不同与价值正是广告人的特点。

一旦,产业报被推向市场,主管公司逐步减少甚至取消财政拨款,真正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时候,产业报的主体客户就发生了变化,届时,产业报的客户群的变化,不是“想不想变”的问题,而是“不得不变”的问题。但是,这种变化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产业报可以通过子媒体进行这样的市场探索,“小报大报化,大报小报养”是一种生存思路,但是主要媒体 “不要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争取新顾客上,而是保留和提升现有顾客的市场③”。保留客户和争取客户是需要产业报付出智慧的。

完成“二元”身份带来的诉求,以广告人的思维来思考,满足客户的要求就很重要,内容与形式处置得当,将二者有机结合并不是没有可能。

二、不介意“炒冷饭”

新闻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效性是其第一生命,新闻是客观实际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反映。新闻事实不断出现并转化为一般事实,新闻不断转化为旧闻,时效既是新闻的一个特点,也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新闻的时效明显重要。报纸可以一日多次印刷,广播、电视直播可以随时插播最新的新闻。新闻界为了抢时效竞争非常激烈,谁争取到了时效,谁就拥有了最新的新闻,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但产业报情况不同,产业报绝大部分不是日报,即便是日报,相关版面也不是每天都有,尤其是周刊,就做新闻而言,周期就很长了,产业报在“抢新闻”上竞争不过社会媒体;在运作方式上,报纸本身就快捷不过广播电视,更加滞后于网络;在采编流程上,产业报的部分版面通常都是出版前几天就已经做好了。时效性,是产业报“望洋兴叹”的无奈。

那么,产业报的活力与张力在何处?“翻炒冷饭”,做“旧事新闻”——“新闻不但是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件,还包括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的事件。”

扬州炒饭闻名遐迩,事实上是翻炒的剩饭。产业报能否将失去时效性的新闻事实深度挖掘,采访更多的知情人,做好更多的背景链接,侧重于揭示和阐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及意义,有精辟的分析透视,追求和体现深刻和厚重感,做系列,做连续,做追踪,使产业报的报道独特而具有启迪性,恐怕是较好的解决之道。据了解,很多成功的社会媒体也是很擅于做旧事新闻的文章,擅于将各种消息资源整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三、产业报要有自己的“桔”

“桔生江南为桔,移至江北为枳”,一样的东西未必能够因地制宜地“嫁接”成功。

西方新闻理论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1945年美联社成立,西方新闻创作进入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时代,在实践中更是诞生了很多新闻策划与制作的理论。8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从摒弃“阶级斗争工具论”到继承发展“喉舌论”,从承认新闻是一门科学,承认新闻事业具有其自身的传播规律开始,到引进西方传播学的观念开始舆论学研究、受众研究。理论界对于新闻的定义、新闻事业的性质等基础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些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必然指导产业报的新闻报道工作,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理论“移植”到产业报来是否适用,或者说是否全部适用是值得商榷的。在产业报特有的报道范围和采编业务中,要有自己的新闻策划和制作的技巧,有自己的新闻语言、内容和形式。

在内容方面,无须讳言,产业报在报道内容有其局限性,会议报道和工作报道是产业报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怎样使这些报道闪光,一直是困扰产业报的问题。其实,会议也是新闻的资源,很多新观点,新理论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会议,。

擅于从会议上,从材料中提炼报道需要的新闻事实,是产业报采编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举例来说,同样一个高峰论坛,很多专家高管在论坛上发言,讲解自己的观点,产业报有可能将所有的与会人物,观点罗列起来形成一篇综合报道,标题也许是“XXX论坛在京隆重开幕 XX莅临并讲话”,而社会媒体的记者通常以多篇灵活多样的小篇幅报道来向读者介绍,抓住最具有新意,吸引眼球的新闻事实,一个会议,可以作出很多篇文章。

同时,一个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的新闻报道,离不开细节,背景,直接引语,间接引语,通常产业报的会议报道最不缺的就是直接引语,如“会议强调”,“会议指出”,“某某人说”等等,差不多就是领导讲话材料的照搬照抄,记者没有在里面,记者没有在现场,没有背景介绍,这样的话,记者参会还有什么意义?只要有材料就行了。

在版面安排上,头条新闻的选取是是所有媒体都非常重视的,但是,产业报的头条新闻经常是领导的活动,行业信息,宏观信息只能被放在下面,能否尝试其他的形式,比如北青报,将领导的活动竖着放在版面的左半边,虽为头条,但是不抢其他版面信息。

版面是编辑的名片,版面是编辑的语言,一张产业报的采编理念是通过报纸传递出去的,所以必须通过自己采写的稿件来引导作者,既不能完全社会化,也不能机关报化,简报化,会议化,文件化,掌握合适的度,培育出产业报自己的“桔”来。

注释:

①②③《科特勒精选营销词典》 (美)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机械出版社

参考文献:

[1]《科特勒精选营销詞典》 (美)科特勒著 俞利军译 机械出版社

[2]《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美)威廉•E.布隆代尔著 徐扬译 华夏出版社

[3]《童兵自选集 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新闻传播学名家自选本》童兵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形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主要内容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