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稿信

2011-06-26 08:03冯磊
读者·原创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纸篓苏步青纳博科

文 _ 冯磊

1992年的一天,我的一个同窗兴冲冲地拿着一封信跑回我们宿舍。在双人床上,我们围观了这封普通信函:“小葛同学,来信收到。你的关于费马定理的论文我已经看到。您想,如果费马定理这么容易就被证明,那不是太简单了吗?”这封短信的最后,落款为苏步青。

我的这位中学同学数学成绩极好,曾费尽心思去研究费马大定理的证明问题,之后写了几十页的论文,寄给了苏教授。然后,有了苏教授的这封回信。

苏步青不因为自己年高德劭而忽视一个热爱数学的中学生,即使在他看来是十分幼稚的举动,也没有忘记回信予以鼓励。这种做法,我的理解是在“保存革命的种子”—很可惜的是,我的同学后来并没有将他的爱好继续下去。

有投稿,就必然会有退稿。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星星诗刊》的编辑在“编读往来”里回答过一个问题。有读者问:“听说你们的纸篓是‘万人坑’,对吗?”那位编辑怎么回答的,因为时间久远,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纯纸媒时代,写作是一件苦差事。那时候没有电脑,稿子必须靠手写。我们本地的一个文学青年,跑到残联借来一摞稿纸,又买来复写纸,一次将自己的稿件复写30张。然后,按照地址一份份投出去。这份工作看起来非常荒谬,但竟然也偶有小报5块、10块的稿费汇过来。之后,某一天,这位仁兄拆开一封远方来信。信上字迹龙飞凤舞,内容如下:“大作拜读,完璧归赵。”接着,编辑写了几句让人吃惊的话:“你的稿子我不要看,不要看!”

后来我想,编辑大概是被这种一稿多投的把戏给惹恼了。

知名作家也大都有过类似遭遇。俄国作家纳博科夫把自己写好的《洛丽塔》交给一位出版商,后者在退稿信里写道:“作者实在应该把他的想法都告诉他的心理医生(他也可能真的说了)……这里面有些段落写得不错,但是会让人吐到爬不起来,即使是比弗洛伊德还开放的家伙也会受不了……这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沉溺在一种堕落的氛围里面……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这作者居然还想找人出版这本书……我建议不如把这本书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至于福克纳,似乎也是一个不走运的投稿者。他的《圣堂》被退稿时,审稿编辑竟然发出如此感叹:“这本书(不能出版),否则我们只好相约牢里见了。”普鲁斯特的《在斯万家那边》遭遇退稿时,编辑冷嘲热讽地说:“乖乖,我从颈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经死掉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会需要用30页的篇幅来描写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

很幸运的是,这些作品最后都得以问世,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现在看来,作为一个作者,确实得有强大的内心。否则,纳博科夫、福克纳们早就死在编辑的纸篓这个“万人坑”里了。

写到这里,我想也应该向那些优秀的审稿者致敬,他们不辞劳苦,从纸堆里发掘出一篇篇有趣的文字。这些辛勤的裱褙匠们,其实和福克纳们一样了不起。

猜你喜欢
纸篓苏步青纳博科
苏步青:从“背榜生”到数学之王
苏步青:我曾经是班级倒数第一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纳博科夫:归去来兮松菊犹在
苏步青逃课
墙和纸篓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国内首次结集出版
小纸篓
爱因斯坦的废纸篓
爱因斯坦的废纸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