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清心也

2011-06-26 08:12南在南方
读者·原创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瓷杯蒙山毛尖

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尘梦。

那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外爷拆了河道旧屋,却把新房盖在了半山腰上。为盖房子,他开山凿石费了很多工夫,亲朋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他要么是中了魔道,要么是读古书读呆了。新房落成时,外爷砍了一根竹子打通关节,接在山墙外面的石缝里,一股清水款款流了出来,外爷这才揭开了谜底:我贪这一股好水啊!

外爷喜欢喝茶,大多是些粗茶,逢年过节去集市买二两紫阳毛尖。这茶是陕南名茶,据外爷说,茶老祖陆羽在《茶经》里都记了的。这书外爷有,竖排版,至今还记得他念一段煮水的文字: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外爷有一把梅桩紫砂壶,平时喜欢捧在手上,有时不肯用杯子,便就着壶嘴来一口。外爷和我爷爷聊天时说过一句 有茶学佛,有酒学仙 的话,我一直记得,很喜欢。

爷爷也喝茶,用一把铜壶烧水,泡茶用带盖的白瓷杯。他叹息说要是有个茶托就好了,那就是天地人和啦。祖母笑他穷讲究,他笑笑罢了。爷爷喝的茶叶大体与外爷喝的相似,只是水不同。我家里吃井水,水质不太好。下雪时,爷爷来了兴致,会融雪烧水喝,他以为很好,我尝不出分别。他惜物,一个茶杯可以用十几年,有一年得到一个保温茶杯,用了一次就放下了,说,茶不得凉怎么喝咧?他于人生最后几年,喝了一些外地的茶,像碧螺春、龙井、信阳毛尖之类,茶具用四爷送的小瓷杯,盖子上写了五个字:可以清心也。这是回文,不管从哪一字开始念,都可成一句有味道的话。于茶,爷爷始终都在喝,他去世前一天我为他泡了一杯茶,他喝了几口,伸手把我放在桌上的杯子朝里推了一下。葬礼过后,那一杯茶还在,忽觉 人走茶凉 四字的悲怆。

我平时也喝点儿茶,绿茶多一些。我家孩子小时,我用毛笔在纸上写字,问他是啥字,他答黑字;让他尝茶水,问他味道,他说苦。小孩子总有正确答案。

晚明有个叫圆信的和尚说,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读之怡然自得,苦只是一部分,心情才是要紧的,虽说独啜见性,但有二三知己方有妙趣。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好像茶与名士,与僧人皆有不解之缘。苏东坡写过一句 从来佳茗似佳人 ,被千古传诵。妙事妙物与女子比拟,众人都有心得,东坡先生深谙此道。

因为喝茶,平日看书留心茶事。《茶经》自然看了,陆羽的见识着实让人艳羡。后来看到《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又艳羡作者皎然。

吃一杯好茶,无疑是快事。清人袁枚《随园食单》记,山西裴中丞尝谓人曰:余昨日过随园,才吃一杯好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在杭州喝过一杯好茶 在虎跑喝的一杯龙井。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脏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贵了。一杯茶,一块大洋,比吃一顿饭还贵。

有好茶,得有人赏,如果不这样,拿梁实秋的话说是:如果名茶一盏,而客人并不欣赏,轻咂一口而已,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这是非常讨厌之事!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是许多酒馆喜欢用的老联。蒙山在四川雨城雅安与名山两地之间。江心水,是指江苏镇江的中泠泉。《茶经》记了一个故事:唐相李德裕让朋友返京时从扬子江南零水带一壶水来,朋友给忘了。船行南京,伸手打了一壶给他,他一喝,叹息说,最近几年水味变化太大了,怎么像南京城下的水啊。朋友大惊,告之实情。口舌之精微,由此可见。

周作人说,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

那么,吃茶去,可以清心也,清心也可以,也可以清心

猜你喜欢
瓷杯蒙山毛尖
美丽的蒙山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试论信阳毛尖商标保护的困境与对策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小狐狸和阳光午后茶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论广西新创名茶一桂林毛尖
绵羊咖啡杯
勺子“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