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治疗银屑病临床分析

2011-07-02 01:18陈爱明
当代医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卡泊三醇银屑病表皮

陈爱明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边界清楚,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阳性),皮损有冬重夏轻的趋势。发病的部位以头皮、四肢的伸侧以及腰背部最常见[1]。因该病顽固难治,仍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全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我院于2007年12月~2010年5月间治疗125例银屑病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5月间共收治125例银屑病患者,均为斑块状皮损,皮损如黄豆至铜板大小,极少数有掌心大,数量一般不超过120个。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15~79岁,平均(24±2.9)岁;病程(14±3.8)年。对照组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19~77岁,平均(26±3.5)岁;病程(15±3.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参照《临床皮肤病学》[2],按皮损表现分为三期。进行期:皮损的急性发生阶段,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损不断扩大;静止期:皮损发展基本停止,炎症减轻,病情稳定;消退期:皮损逐渐缩小、变平,鳞屑减少,炎症基本消退。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卡泊三醇与卤米松序贯疗法:第一阶段(2周):患者早晨外用卤米松1次,晚间使用卡泊三醇1次;第二阶段(2周):周一至周五外用卡泊三醇2次/d,周六、周日使用卤米松2次/d。对照组外用卡泊三醇,2次/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西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银屑病的疗效标准判定。(1)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皮损消退≥95%;(2)显效:80%≤皮损消退<95%;(3)有效:50%≤皮损消退<80%;(4)无效:皮损消退<50%。

2.2 结果

经x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局部轻微的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但不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3.1 银屑病发病因素

3.1.1 遗传因素 多认为本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根据对双胞胎银屑病的调查研究,对白细胞血型的研究,家族史的调查)。

3.1.2 代谢障碍 银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表皮细胞增殖加速,使表皮细胞更替时间缩短,正常表皮细胞更替时间为26~28d,而银屑病皮损的更替时间则为3~4d,因而表皮细胞的成熟受到干扰,导致表皮组织学、系列化和角化的紊乱,产生银白色鳞屑等一系列病理现象。

3.1.3 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学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体液免疫紊乱,患者血液中T抑制细胞明显下降,T辅助细胞升高,细胞免疫功能偏低,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花瓣形成率降低,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试验减弱[3]。

3.1.4 精神因素 精神创伤和情绪紧张及过度劳累可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临床上多数患者皮疹表现为冬春季加重而夏秋季节自然减轻。因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表皮血管收缩,皮肤供血差,肌肤失去营养所致。在个体免疫机能失调的情况下,季节规律性消失。

3.2 诱发因素

银屑病的诱发因素很多,如饮酒、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注意环境卫生,积极消除诱发因素,也有人认为,忌口应该视个体差异而定,一味忌口,将使人体丧失营养,不利病情好转。慎防感冒、扁桃体发炎等,患病要及时治疗,慎用有些控制性药物等等,才能减少复发机会。

卡泊三醇软膏是合成的维生素D3的类似物,能够抑制皮肤细胞(角朊细胞)增生和诱导其分化,从而使银屑病皮损的增生及分化异常得以纠正。临床研究证实卡泊三醇在银屑病外用治疗上疗效相当于强效皮质类固醇[4]。而卤米松的局部应用具有快速的抗炎、抗过敏、止痒、抗渗出及抗增生作用,活性强作用快,临床上常用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苔藓化比较明显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两者联合使用本组有效率达81%,与单用卡泊三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银屑病的病因主要为感染、遗传、免疫、代谢、表皮增殖等因素。临床治疗上针对病因采用卡泊三醇与卤米松序贯疗法疗效显著优于卡泊三醇单一疗法,不良反应也较少。因此,卡泊三醇联合卤米松治疗银屑病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而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仇珺.阿维A联合中药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32):154.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63-677.

[3]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05-516.

[4]王丽,冯文莉,张荣丽,等.卡泊三醇软膏封包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3):169.

猜你喜欢
卡泊三醇银屑病表皮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卡泊三醇治疗银屑病症状转归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评价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青雄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