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墨艺术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2011-07-05 02:47王文荣
对联 2011年19期
关键词:楹联群众精神

●王文荣

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显示出我国的文化建设已经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文化产业也已经与国民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为贯彻这一方针,联墨艺术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跟时代审美价值取向, 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

人是世界上唯一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们有两种不能相互代替的基本生活,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根据生产力水平高低来划分的农耕时代、工业时代、高科技时代, 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 整个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当中的比重。 )我国居民已经进入了小康的消费阶段,汽车、住房等大额的消费产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文化、教育、旅游等新型的消费支出,在整个消费当中快速增长,这些都是大众消费的新特征。

需求理论告诉我们: 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便会产生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社会物质财富得到迅速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 必然使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随之发生变化,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量上的提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联墨艺术是中华国粹,也是古老文明的祖国文化百花园里盛开不衰的奇葩。人民群众在需求上的变化,对联墨艺术的需要也随之变化。特别是到了春节,家家门前红红火火,联语呈祥,墨韵飘香。华夏大地呈现『春风一缕千畴绿; 联韵两行万户红』的景象。 华夏民族长期流传下来的这种联墨文化,雅俗共赏、喜闻乐见,贴近人民的生活, 联墨作品越来越多地走进百姓家。

二、时代呼唤联墨艺术的繁荣、发展

当今, 联墨艺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联墨艺术无论从艺术观念、参与人群、交流方式还是创作规模来说,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宝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有助于加强爱国思想、培养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 联墨作品首先要体现思想性,其次才是艺术性。 联墨的核心是表达思想,体现一种品质、一种意志、一种志趣和意境。 没有这个核心,联墨缺少了抒情达意,没有了品位,没有了风格,那就亵渎了上祖创造文字的意义!联墨意在表达,意在传导做人的经典,意在传承高尚文明。 联墨艺术的繁荣、发展,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 所以我们应该倾其心力,做成高品位的联墨事业。

联墨艺术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作品内容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主旋律,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当今多元发展时代, 联墨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联墨艺术既要体现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元素, 又要有时代气息、 融进时代精神。 联墨艺术的繁荣、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只有符合时代的要求, 联墨艺术才能长盛不衰,才有生命力。时代呼唤联墨艺术的繁荣、 发展, 呼唤有时代气息的经典联墨作品。 联墨的历史使命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为时代服务。

三、 联墨艺术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联墨艺术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 理应满足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当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和参与意识普遍提高的时候, 人们对联墨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天津为例,市学会认真贯彻党中央、中楹会的有关指示,落实市政府部署的文化建设发展目标, 沉寂多年的津门联界乘势而上,楹联组织、书画院,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沽上联坛展开了一幅春天的画卷,九河之上的联舟画舫,又扬起发展的风帆。 人民群众对联墨文化的需求如同干涸的田地对雨水的渴望, 让我们深深感到, 联墨艺术在中国人中普及和受欢迎的程度确实不容小觑。

联墨艺术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其作品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在我国,联墨历来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联。春联早已是年文化的组成部分,贺联、挽联、行业联、庆典联、风景联、场所联等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婚丧嫁娶、生辰庆典等活动。联墨艺术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住房大了,人民对自己居所的布置出现了多元化,或豪华、或古朴、或简约、或淡雅,虽然对风格的追求各异,但在设计中都加进了文化元素,而联墨又是文化元素的主要代表。 联墨艺术从文人化向大众化的转型, 展示出联墨艺术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很多现代建筑、人文场所、殿阁楼台,迫切需要联墨艺术的装点和美化。

辛卯春节,『重庆市委、市政府不仅关心老百姓的油盐柴米酱醋茶, 还关心百姓购置的年货中有没有春联。 这看似一件小事,实际上是一件深入人心的大事。 』(摘自《重庆日报》)春节前几天,该市呈现了红纸脱销,洛阳纸贵的盛况,五百多副红联铺天盖地而来, 刮起红联为主题的红色旋风。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欣然题联『一城纸贵; 万户联红。 』天津市楹联学会也在春节前开展了『让红联进万家』活动,贴近人民生活、为社区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古人云: 『翰墨书香』,『翰墨』和『书香』自古就是紧密不可分的。联与墨貌契神合,摇曳生姿。 联墨作品,用篆书的刚毅、隶书的古拙、魏碑的雄浑、楷书的清逸、行书的流畅、草书的淋漓,抒发楹联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谐音韵、高雅情怀和思想感情。将楹联和书法的融合,更加夯实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楹联因书法得以传承、弘扬,书法借楹联而使其内涵博大精深,这正是联墨结合的魅力所在。

联墨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雅艺术品。联墨艺术只有紧跟时代、反映生活,紧扣时代主旋律,把握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 融入时代的灵魂与特色,才能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猜你喜欢
楹联群众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多让群众咧嘴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拿出精神
孔府的年节楹联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