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特色亮出来

2011-07-06 04:58蒋光宇
意林原创版 2011年5期
关键词:试镜大胡子演播室

蒋光宇

1992年4月的一个星期六,班主任老师通知陈鲁豫:“王纪言院长要你下午去电视系演播室试镜,中央台导演要来广电学院挑选节目主持人。”

吃过午饭,陈鲁豫照例跑到教室去做托福习题。那时她一心想要出国留学,喜欢做托福习题,一做就上瘾,一上瘾,就忘记时间。等她赶到演播室的时候,播音系的女生早都到齐了。

这时,王院长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其中有一个大胡子男人,她好像在哪儿见过,看他的样子,想必就是导演。

院长指着大胡子对学生们介绍:“这位是中央台文艺部的张晓海导演,今天来咱们学校是为中央台一个新开的栏目挑主持人。”

院长又指着学生们对大胡子介绍:“这些都是播音系88、89级的学生,哦,还有一个88级外语系的同学,叫陈鲁豫。”院长站在屋子中央,用目光在演播室里找了一圈,发现她坐在最后一排,用手指着说:“就是她,刚获得了北京市申办2000年奥运会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

话音刚落,整个演播室里三十几个人的目光一下都转向了陈鲁豫,她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张导演也对她扫了一眼,但没有任何表示。

试镜开始了。每一位候选人要做一段现场采访,被访者就是张导演,采访内容不限,可以把他假设成任何一个人。

播音系的女生一个接一个地上场了。她们声音圆润、吐字清晰,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修长的身材和飘逸的长发,但可惜的是,她们的采访四平八稳,大同小异,缺少特色。从张导演礼貌的表情里可以看出,一直没有感到惊喜。

和播音系的女生相比,陈鲁豫显得太另类了,并不是酷,而是外表几乎没有一样符合传统美的标准,但她的逻辑是:另类=和别人不一样=容易被记住。加上采访是她大学里学的专业课,尤其是那些外教,几年来给她灌输了西方成套的采访技巧。这些理论,今天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正因为有这些垫底,所以她信心十足。

陈鲁豫拿着麦克风出场了,胸有成竹地对张导演说:“我就采访您。”

“行!”张导演点点头,但眼神里却有一丝不易觉察的不耐烦,大概是已经站了两个多小时的缘故吧。

陈鲁豫对张导演并不了解,只知道他是中央台文艺部最有潜质的年轻导演之一,是广院毕业生,仅此而已。但她记得中央台文艺部还有两个大胡子导演:赵安、张子扬,也颇有名气。于是,她的第一个问题就从大胡子开始:“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留大胡子?您、赵安、张子扬。”

张导演愣了一下,还没来得及答,陈鲁豫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们3个人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你们之间的竞争激烈吗?”

……

后来,张导演多次提到陈鲁豫对他“恶狠狠”的采访,提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逼得他没处躲也没法藏。

陈鲁豫非常感谢张导演,不仅没有“恼羞成怒”,没有以貌取人,而且从众多靓丽的广院女生里选中她来主持《艺苑风景线》。从此以后,她和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緣。

如今,人到中年的陈鲁豫已经成了香港凤凰卫视访谈节目的当家人。在多年的采访生涯中,她知道了温和、宽容远比咄咄逼人有力得多。可她依然很欣赏自己当年对张晓海导演的提问,那是真正的锋芒毕露、畅快淋漓。因为有一种成功,就是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特色亮出来。

(图/迟兴成)

猜你喜欢
试镜大胡子演播室
大胡子国王
电解槽进口总管管道试镜出口总管内的不明物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通用试镜架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大胡子传奇
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
试镜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