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下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溶出率观察研究

2011-07-09 03:13赵海峰马文龙王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46
陕西中医 2011年12期
关键词:汤中原方量瓶

赵海峰 马文龙 赵 锦 王陕西中医学院(咸阳 712046)

近些年来,许多中草药处方的剂量越来越大,尹利平[1]药房调剂和煎药工作多年发现,中草药处方量越来越大,加大煎药加水量,虽然提高了有效成分提取,但也增加了杂质的溶出,影响质量也给患者服用带来困难,浓缩使有效成份流失,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张碧玉[2]从中药处方中随机抽取 1918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认为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问题过去一直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只是作为一种临床现象长期存在;张福海,王景洋[3]抽取处方共计 19151张,发现单味药的剂量偏大,大多数都超出了药典规定的用量,近半数处方有药味剂量偏大的现象,个别用量达到了药典规定的 3~4倍;支持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古代及现代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芦柏震[4]认为中药化学成分是中药药理效应的物质基础,其化学成分在煎煮过程中,随着内在的和外部的改变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各种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直接影响药物的效应。以“经方”作为切入点,研究中药处方剂量大小必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以黄连解毒汤为切入点,以黄芩苷为指标,研究处方剂量大小对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DIONEX(戴安)P680 HPLC PUM P、UV D170U紫外检测器、CHROMELEON(变色龙)软件(美国戴安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黄芩苷对照品(090226-200613)。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液相用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连解毒汤中芍药苷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 4.865mg,置 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 0.1946mg/m L的对照品溶液,即得。

2.1.2 黄芩原药材供试液制备 精密称定黄芩中粉 0.3035g,加 70%乙醇 40mL,加热回流 3h,放冷,滤过,滤液置 100mL量瓶中,用少量 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 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1mL,置 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0.45u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4],测得黄芩中每 g药材含黄芩苷 84.1554mg。

2.1.3 样品及溶液的制备:按黄连解毒汤处方量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4种常用中药按 9、6、6、9 g精密称取,加水 250mL,浸泡 30min,煎煮 30min,滤液过滤,置2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渣加水 200mL,煎煮 30min,过滤,滤液置 2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1mL滤液加甲醇稀释至 25mL,过 0.45uL滤膜,备用。

2.1.4 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5 测定方法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色谱柱 5 μ m 150mm×4.6mm.(天津特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 1 mL/min,测定波长 280nm,进样量 10uL。

2.1.6 方法学考察:黄芩苷在 0.1946~ 3.892ug之间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计算得回归方程Y=48174X-0.1729(R2=0.9999)。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实验考查 RSD分别为 1.04%、1.3%、2.67%,平均回收率为 98.7%。

2.2 不同剂量下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溶出率测定

精密称取原方处方量、原方(1.5、原方(2处方量的黄连解毒汤,按 2.1.3项下,制样,测定黄芩苷含量,如表1。

表1 不同剂量下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溶出率测定

从上表可以看出黄连解毒汤剂量增加 50%倍,黄芩苷溶出量仅增加 12%,溶出率下降 20%,剂量增加100%,黄芩苷溶出量仅增加 28%,溶出率下降了30%。

2.3 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浸膏率测定 将不浸泡原方处方量、原方×1.5、原方×2处方量的两次煎煮的滤液各精密量取 50m L,分别置入 6个已精密称定的干燥蒸发皿中,干燥至恒重后,精密称取此时六个蒸发皿的重量,并计算浸膏含量,如表 2。

表2 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浸膏率测定

从浸膏浸出率中可看出,随剂量增加,浸膏的浸出量逐渐增加,浸出率微弱减小,但比例不大。

3 讨 论 3.1 黄芩苷的溶出率随剂量增加而减小 溶出量随剂量增加而又较小的增加,表明了黄连解毒汤药材的利用率随剂量增加而减小,随剂量增加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仅仅有 50%左右,造成药材的浪费严重。

3.2 与黄芩苷的溶出率相比,浸膏的溶出量随剂量增加都比黄芩苷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得快,溶出率减小的慢,表明随剂量增加,药液中的杂质也增加比有效成分增加得快。增加剂量则容易改变药液成分比例,增加对人体的副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1]尹利平.中草药用量探讨[J].山东医药工业,1999,18(2):24.

[2]张碧玉.中药的剂量问题[J].海峡药学,2010,22(2):148-149.

[3]张福海.综合性医院中草药使用状况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6):444-445.

[4]芦柏震.中药处方药味剂量大小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38-40.

猜你喜欢
汤中原方量瓶
图片赏析
火锅汤里有2个“坏蛋”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含量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热水炖肉凉水熬汤
不同配伍防己黄芪汤中黄芪甲苷含量变化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天丹通络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六炭止血散加减”治疗家畜内外出血
HPLC同时测定加味桂枝茯苓汤中咖啡酸和芍药苷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