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2011-07-22 05:49张炳惠
母婴世界 2011年7期
关键词:南希爱丽丝彼得

张炳惠

通过模仿培养创造力

记得有一天,对于科幻类题材颇感兴趣的彼得,拿着一本自己写的小说给全家人看。那是一本科幻小说,虽然我知道彼得对科幻一直很感兴趣,但是自己亲手写小说,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因此,这件事对我而言,真是有点儿惊讶。

虽然彼得拿给我看的是一本他所谓的小说,但其实那充其量不过是一些台词罢了。再者,其内容也是已经在别的小说和电影里出现过的。

两个女儿爱丽丝和南希说:“什么嘛!这也叫小说啊!这不过是从别的地方抄袭过来的。”并表现出很不以为然的神情。

可是,我看了彼得写的内容后,还是给予他鼓励道:“写得很有意思,你怎么会想出这些呢?”彼得的科幻小说创作从此就继续下去了。刚开始那些从别的小说或电影里抄袭来的情节。有一天突然不见了,不知从何时起,彼得加入了自己的意见,而完成了真正的作品。

彼得的小说变得越来越有趣了,而一开始很不以为然的爱丽丝和南希,读完彼得的小说后,也会互相讨论,并提出其他的构想。

模仿这个字眼,在大家的认知里,总被人为是不好的。可是,没有模仿。人们就不能发展。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始于模仿。从小孩看到太人使用汤勺吃饭,会跟着学习,甚至画画。写小说等,这一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模仿并不是单纯的只限于跟着别人做而已。比如一个想当画家的人,这个人拿着那个促使他想要当画家的作品来模仿并研究,刚开始可能仅仅是模仿,但通过模仿,他不但得到了技巧,也积累的实力。最后加上自己的想象力,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所谓的创造力,并不是妈妈们想的那么简单就容易形成的。但也不是多么了不起,多么困难的事。其实,它是在模仿别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死记硬背和理解就像硬币的两面

大部分人无条件地认为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就是不好,是一种倒退,但我却不这么觉得。所谓学习,不是只靠着某种能力就能成功。虽然不可以盲目地死记,不过某些基本概念不死记硬背,是无法学成的。

换言之,所谓学习,不是由死记硬背或是理解力、集中力、创造力等个别形成的,而是将所有能力结合,并加以记忆形成,因此,直接否认死记硬背,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问题不是出在死记硬背上,而是错在那些无法将其他学习综合并灵活运用的人。

反复练习比求新更重要

床边故事时间,我把前一晚看过的书拿过来再看,南希就很惊异地问:“为什么昨天看过的书,今天还要再看呢?”于是我对南希说:“妈妈觉得昨天看和今天看的感觉不一样,你们的感觉如何呢?”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才开始仔细比较昨天第一次看和今天再看时的感觉。然后各自表达出昨天和今天感觉不一样的地方。

不只是书,音乐也一样。同样的曲子,随着气氛。感觉和天气的不同,听起来就会有所不同。我认为与教小孩新的东西相比,把学过一次的拿来反复练习更为重要。通过这样反复地学习,孩子们能够把知识都变为自己的,并且学会系统地完成学习。

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或许会以为比起超前教育,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成绩会落后。教育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完成,这是一个从小持续到老的过程。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几天或者几个月并不重要,重要的也不是在那个时间点上孩子们知道什么,知道多少。往往要等十年或二十年以后,才能体现出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猜你喜欢
南希爱丽丝彼得
爱丽丝的疯狂茶话会
第二个奇迹
第二个奇迹
变大变大
南希·里根:1921~2016年
长不大的彼得·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