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加快小蚕专业化共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1-07-25 02:35钱忠兵
中国蚕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小蚕如皋市蚕业

钱忠兵

(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 226500)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养蚕措施[1],是适应现代蚕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组织形式。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技术人员匮乏、年龄老化、技术到位率低及经济效益差等已成为制约小蚕共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集聚农村人力、财力和技术因素,提高小蚕共育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小蚕共育的技术水平和共育质量成为目前农村蚕桑技术推广研究的热点。为了促进专业化小蚕共育的规范化发展,为蚕桑的高效规模化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于2011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对如皋市农村现行共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如皋市小蚕共育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专业化小蚕共育的建议。

1 专业化小蚕共育的现状

我国很早就在农村创立了小蚕共育组织,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2]。如皋市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小蚕共育,一般只将家蚕共育到2龄眠中或3龄起蚕分发,到20世纪80年代也有共育到3眠眠中至4龄起蚕分发的共育室;共育室根据共育小蚕的数量分摊消毒药品、加温材料、桑叶、人工费用及蚕室、蚕具的租赁、折旧费用等。由于经过共育的小蚕蚕体强健好养、蚕头足、整齐度高、蚕病少,小蚕共育深受蚕农的欢迎。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如皋市开始兴建商品化育小蚕的小蚕店,把原来的集体共育室予以保留,仍坚持集体共育,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建设共育室[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皋市各级政府和蚕农不断加强对小蚕共育的基础设施投入,并制定了小蚕共育室建设的标准和小蚕共育质量验收要求。如“有贮桑室、有消毒池、有天花、有地坪、有加温设施和有足够的蚕具”的六有共育室和“小蚕3龄起蚕开叶后出室,无病、盒种小蚕数量不少于2.2万头”等质量标准。如皋市财政还按照桑园的规模和小蚕共育室建设的需求在基础设施、小蚕共育器械上给予了扶持和补贴,促进了小蚕共育技术的进步。同时,由于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也促进了蚕桑新技术的采用,小蚕炕床育、薄膜覆盖育、平面少回育、片叶立体育等技术及小蚕电加温补温器、小蚕环境控制器等设备不断普及与推广,提高了消毒防病效果,节省了小蚕饲育的人力和财物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如皋市专业化小蚕共育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产业分工和产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蚕桑生产的区域优势和效益优势逐步弱化,劳动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专业化共育小蚕面临严峻考验。

2.1 专业化共育小蚕的比较效益下降

从我们对如皋市蚕桑产业的调查看(表1),从收蚁到3龄起蚕分发,每盒蚕种仅收取50元的小蚕共育费,1个蚕期共育100盒蚕种的共育室,在不计房屋折旧的情况下,其每期共育纯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如计算房屋折旧,则保持持平已属不易,投入与产出严重背离,使绝大部分商品化小蚕店关门,取而代之的是代管代育的人情化共育或联户共育。

表1 共育100盒蚕种材物料消耗及收入情况

2.2 专业化共育小蚕的人员老化

如皋市在20世纪80年代培育的一批共育能手大部分都已接近或超过60岁,进入了老年行列;但是,新生代共育技术人员缺乏,可以说已很难寻觅到45岁以下的共育技术人员,形成了所谓共育就是“大家放在一起养、大家帮忙”的状况。据我们对2010年如皋市东陈镇共育室人员结构情况的调查(表2),如皋市东陈镇共育室的技术人员中年龄在56岁以上的人占到了7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0%。在所有共育人员中46岁以上的人员达88.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0%,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堪忧。

表2 2010年如皋市东陈镇共育室人员结构情况

2.3 专业化共育小蚕的风险加剧

随着如皋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蚕桑生产的一大制约因素,蚕期因周围环境污染造成的小蚕损失比例越来越高,共育室收取的一点点共育费用,连支付蚕农的蚕种款都不够,更不要说出现诸如大面积中毒现象或其他损失的情况,一旦出现家蚕大面积中毒等情况,该共育室将就此关门,停止服务。

2.4 专业化共育小蚕的技术规范难以到位

因为时下农村蚕茧收购市场秩序混乱,且根本不按质论价,行情不好时压级压价,行情好时又普遍存在哄抬、哄抢蚕茧的情况,导致蚕农出售毛脚茧的情况愈演愈烈。因此,基于出售毛脚茧或嫩蛹茧可增加收入的利益趋动,在小蚕饲育期,许多共育室不按目的温湿度要求进行操作,总是处于适温偏低的状态,蚕体生长发育缓慢,人为拖延小蚕生长周期,与原定的“十日眠三眠”的标准相比,总要推迟2~3 d。

3 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体系建设的建议

茧丝绸产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国家和省、市对蚕桑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更是为促进蚕桑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引领作用和有力支撑。从蚕桑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现代化蚕业的发展来看,都需要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的组织建设。专业化共育小蚕有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集中农村的技术、人力等优势资源办大事,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共育小蚕有利于促进蚕桑技术的进步,是现代蚕桑技术发展最好的孵化器,能够促进小蚕共育标准化技术的推广、省力化技术的应用和现代高科技器具的实施;专业化共育小蚕适应了产业分工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化格局的形成,社会化分工将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特别是蚕桑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需要更高层次的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运作。因此,在现阶段,巩固和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是现代蚕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切实解决好专业化共育小蚕面临的矛盾,为专业化共育小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强以下4个方面的建设。

3.1 加强蚕业专业合作社建设

要将蚕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小蚕专业化共育的主体,发挥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优势,承担起专业化服务的职能,集中合作社社员的智慧和资源,提高小蚕共育的集约化水平。

3.2 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保险机制建设

由于小蚕共育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故此,各级政府要将小蚕专业化共育纳入农业保险的范畴,制定标准化的保险条例,对于发生蚕病和非人为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赔。如皋市根据“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养蚕保险条款(2009版)”的精神(表3),专门发出了皋政办发[2011]159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养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秋季开始采取省、市财政承担大头,蚕农承担小头的办法筹集保险资金,对蚕农养蚕给予保险。保费20元/盒,其中省财政6元、市财政6元,养蚕农户8元;保险金额400元,免赔率20%,赔偿金额=保险金额×蚕不同生长期最高赔偿比例×损失蚕种盒数×损失程度×(1-免赔率)。

表3 江苏省家蚕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比例(2009版)(%)

3.3 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小蚕共育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规模化共育的小蚕店缺乏相对独立的饲育环境,大多数共育室与大蚕室紧靠在一起,或以家庭其他附属用房改建为共育室,桑园、蚕具、蚕室达不到“三专一远(即,“专用小蚕桑园、专用小蚕具、专用小蚕共育室和远离农田”)的要求,这也给蚕室的消毒带来不便,难以做到完全、彻底。另外,在加温、消毒、贮桑、蚕沙处理等设施上还不配套,也要进行科学规划并加强投入。

3.4 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20世纪90年代,如皋市就制定了小蚕共育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颁布了小蚕饲育的技术规程,为小蚕饲养技术和质量体系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3]。但总体而言,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未能有效衔接,只规范了如何做,却没有规范做的效果,更没有与市场体系下经济效益挂钩;因此,有必要在规范技术的基础上对小蚕共育的质量、成本核算、价格生成作一科学规范,以适宜专业化共育小蚕的发展要求。

[1]陈锡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蚕业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242.

[2]韩益飞,徐世清,沈卫德,等.建国以来我国养蚕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中国蚕业,2001,22(2):4 -7.

[3]张健.江苏现代蚕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与蚕桑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小蚕如皋市蚕业
如皋市抡好安全监管三板斧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爱的表白书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