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珍刺良弼的经过

2011-07-26 01:31李华英
世纪 2011年6期
关键词:家珍同盟会清廷

李华英

李华英(1885—1974),云南大关人。同盟会会员。1905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派赴日本见习军事。辛亥革命时,在京津同盟会进行革命活动,曾协助武备学堂同学彭家珍刺杀良弼。1912年至1919年任护国军劳军使,并两次赴日本学习军事。1939年至1945年任军政部主任参事兼国防最高委员会代表。1946年末任中国驻日本军事代表团主任。1954年6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58年8月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参事。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一九〇三年春(清光绪廿九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因年岁较轻,编入次课班,补修普通科学,一年后升本课丙班步兵科,三年毕业。一九〇六年春我们同被派往日本见习军事,曾一同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又同在四川弁目队(后改为速成学堂)工作。一九〇七年我调回云南,家珍仍供职弁目队。陈宧曾任四川武备学堂会办,陈随锡良至奉天,家珍与其同去,由陈介绍,任奉天讲武堂学兵营教练官。

辛亥革命军武昌起义,清廷令禁卫军及各镇守停止秋操,我供职陆军部军学司参加秋操,于是由永平(秋操地点即今卢龙县)回到北京,家珍也到了北京。当时北方同志组织京津同盟会,天津方面推家珍为军务部长,旋即辞去。据赵铁桥告诉我,当时在津会员中多系文学生,家珍以军队命令方式指挥,众不服,排斥家珍。他很生气地说:“老子不一定要当军务部长,一个人也可以干革命。”是年十二月某日,以炸弹炸伤了良弼,家珍亦当场壮烈牺牲。良弼被炸,清廷大震,彼时南北各省已先后纷纷起义,尤以北京附近所谓中枢肘腋之下,如任丘、雄县、滦州、通州、天津等处,义旗所指,此呼彼应,满清王朝到了最后关头,只好由隆裕太后下诏退位了。

良弼系清廷宗室,他祖辈分发到四川,他父亲在四川做过州县之类的官。良弼是在四川生长的,由四川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士官学校第二期。清肃王善耆出使各国考察,路过日本,到士官学校参观,经该校校长介绍,以宗室关系,善耆特在芝离宫宾馆召见良弼。良弼对善耆痛哭流涕地说,朝政腐败,以致革命党人所在多有,必须早行宪政,重用人才。善耆即命其留心所谓人才,并按时拨给款项,作为交际联络经费。良弼回国后,历任练兵处军学司长,军咨府军咨使,并兼禁卫军第一协统领(禁卫军训练大臣名义上是军咨府大臣载涛,其实均由良弼负责主持),镶黄旗副都统,禁卫军训练副大臣,为清廷一班亲贵所倚重。良弼主张君主立宪,他企图像日本皇室一样,把满清王朝做成“万世一系”。

载湉(即光绪皇帝)被幽禁而死,由三岁孩童溥仪继承帝位,而以溥仪的父亲小醇亲王载沣(载湉的亲兄弟)监国摄政。载沣弟兄载洵、载涛缅怀往事,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意欲处死袁世凯,为载湉报仇。经奕劻、张之洞等人再三苦求,始改为开缺,将袁驱逐出京,借回籍养病了事。良弼也因戊戌政变同样的仇恨袁世凯,在筹备永平秋操时,一谈到袁世凯,良弼就怒形于色,愤不可遏。据说在幕后鼓动载沣弟兄要处死袁世凯的便是良弼。

武昌起义,全国鼎沸,清廷企图利用北洋军队来消灭革命军,遂起用袁世凯,继奕劻之后做了内阁总理。良弼认为袁世凯心怀叵测,曾坚决反对。在南北议和时,袁世凯以内阁总理辞职要挟清政府,良弼又极力主张准其辞职,另组战时内阁。是年十一月某日,袁世凯在东华门遇刺未中,炸弹伤及随从。袁受此惊骇后,即命袁克定密告李石曾说:“御前会议时,一班亲贵均唯良弼之言是听,彼虽身为内阁总理,亦无可奈何!”李石曾以此言转告京津同盟会,于是同志们决定要刺杀良弼。彭家珍毅然引为己任,与赵铁桥、黄复生等在津秘试炸弹,谋刺良弼,并随时往来于北京、天津之间。某日,家珍到了北京,住西河沿金台旅馆,访我于军学司长罗泽家(罗系四川人,良弼最亲信的同学,罗家房屋宽敞,经常住有留日陆军同学,良弼、吴禄贞、蒋百里等亦常来),指罗家墙壁上所挂的一些照片中问谁是良赉臣(良弼字赉臣)。

辛亥先烈彭家珍

彭家珍(前排右一)在日本与部分同盟会会员合影

十二月某日,时已黄昏,家珍乘马车一辆,持崇恭(旗人,奉天讲武堂监督,家珍的上司)名片赴西城光明殿良宅访良,适良不在,废然而返。离良宅不远,良弼乘马车归来,两车挨身而过,“赉臣!”良问是“哪一个?”而车已抵家,良下车步上石阶扣门,家珍知是良弼,急令回车,于相距数丈处跃下,取炸弹击之。弹中阶,碎片横飞,良弼受伤坐地,家珍被破片反中头部,当即壮烈牺牲。良弼高呼:“快拿刺客!”其随从人等持马灯来,见刺客已死,而良弼犹云:“好! 他死了,我还未死。”随召日本在北京的川田医院医生治疗,医云: 腿已中弹,弹有毒,须断腿方能得救。良弼豪于饮,施用麻药,不济事,竟忍痛令医施行断腿手术。在断腿后,犹强自挣扎云:“日本大隈侯爵也是一条腿。”越日,良弼下体异常肿大,惨叫数日而死。外传日医有意漏查炸弹碎片,未尽取出,因而疑系袁世凯贿通日医,必须致良弼于死地。

事发后,同志们把各方面情况告诉了我,并催我离开北京,我即南下。

一九一六年— —倒袁护国,我再到四川,有《入成都怀席儒》诗一首,兹录如下:

革命前驱数老彭,

歼仇饮弹震燕京。

今来一片桃花好,

濯锦江边百感萦。

猜你喜欢
家珍同盟会清廷
余华《活着》中家珍的人物形象分析
又见家珍
《活着》·家文化·忍让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镜子里长出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