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炎60例

2011-08-03 10:35范志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牵正僵蚕口角

范志强

(醴陵市均楚中心卫生院,湖南 株洲 412200)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为“面瘫”、“口僻”、“吊线风”等,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1],病因尚未明确。本文意在调查分析中药加味牵正散在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展示中医中药在治疗中的优势。对于本院30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味治疗,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58岁,平均49岁,病程最短13d,最长49d,平均29d。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57岁,平均46岁,病程平均27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30例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①泼尼松30mg/d,晨1次顿服,l周后开始减量;②维生素Bl100mg、维生素B12500 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③地巴唑片1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的30例患者只使用加味牵正散。药物组成:白附子5 g,僵蚕 10g,全虫 5g,银花10g,双钩藤10g,制川乌 10g,制草乌10g,蜈蚣1 条,忍冬腾20g,丝瓜络10g。日l剂,水煎分2次温服。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忌生冷寒凉、酸辣油腻、燥热煎炸之品;避免患侧直接吹风,吹冷气。其中蜈蚣用瓦片烤干研粉,方药久煎。2组患者通过治疗后,以21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2]

痊愈:达I级。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问不滞留食物残渣,谈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评分满分。显效:达Ⅱ级。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颧肌肌力约为徒手肌力Ⅳ级,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评分在75分以上。好转:Ⅳ~Ⅵ级经治疗后改善为Ⅲ级,评分75~50分。无效:经3个月治疗后仍停留在Ⅳ级以上,评分在5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d和21d分别进行疗效总结,结果表明,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1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痊愈率为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痊愈率为30%,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减轻,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有所改善。经过统计学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14d) [n(%)]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21d) [n(%)]

3 讨 论

面神经炎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发病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多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有关,从而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面神经炎的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3]。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准确导致患者不能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由于病损后神经纤维再生时易进入其他功能的神经细胞膜管道中,导致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等严重后遗症[4],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有的患者病前1~3d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晨洗漱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口角歪斜。检查可见同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眼动作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5]。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动作,鼓腮进病侧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挟痰乘虚入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生口眼歪斜,因此,其形成以虚、风、痰、瘀四者为基本病理基础,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瘀为病之标。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6]。研究表明以牵正散加味为主的中医治疗,对于面瘫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方中白附子味辛性温有毒,主入阳明经,善行头面,祛风化痰止痉,故以为君药。臣以僵蚕、全蝎,二者皆可熄风止痉,全蝎长于通络,僵蚕并可化痰,共助君药祛风化痰止痉之力。配以丝瓜络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蜈蚣祛风止痉通络,与僵蚕、全蝎配伍可增强疗效。双钩藤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制川乌,制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忍冬腾疏风通络,用热酒调服,宜通血脉,以助药势,引药直达病所,而为佐使。

该研究表明,用单纯中医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明显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尤以牵正散加减为主的治疗加快了患者面神经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预后较好。

[1]吴青.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炎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128-129.

[2]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

[3]吴振英.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67.

[4]徐明录,秦顺朵.加味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46例[J].陕西中医,2010,31(8):56-58.

[5]杨万章,吴芳,张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9(3):786-787.

[6]厉延君,王喜臣.推拿结合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瘫46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3.

猜你喜欢
牵正僵蚕口角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视角与口角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两代人的不同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