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2011-08-04 02:23俞卫宁宁夏中卫市第三人民医院755000中卫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3期
关键词:西咪替丁利巴韦蒙脱石

俞 萍 俞卫宁 宁夏中卫市第三人民医院 755000; 中卫市第二人民医院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发展中国家每年5岁以下婴幼儿患轮状病毒肠炎约1.25亿,每年有87万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腹泻。我国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肠炎约占40%[1],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秋冬季,每年10月-次年2月为高发季节,多发生于6个月~2岁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感染性极强,发病率很高,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了提高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愈率并降低医疗费用,根据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理特点,笔者用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蒙脱石散联合治疗2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3月符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2]的住院患儿88例,其中3~6个月26例,6个月~2岁32例,2~3岁30例,男60例,女28例。所有病例病程在3d以内,粪轮状病毒抗原(RV-Ag)检测(ELISA法)均阳性,粪细菌培养均阴性。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利巴韦林+西咪替丁组)36例,男20例,女16例;Ⅱ组(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蒙脱石散组)28例,男16例,女12例;Ⅲ组(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予以常规补液、对症支持治疗。以上病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及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以下分别以Ⅰ组、Ⅱ组、Ⅲ组代称。三组年龄、性别和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液体疗法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Ⅲ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滴。Ⅰ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液10mg/(kg·d)静滴。Ⅱ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滴,西咪替丁注射液10mg/(kg·d)静滴,蒙脱石散剂加生理盐水稀释保留灌肠,<1岁1.5g/次,>1岁3g/次,2次/d。静滴治疗均1次/d,疗程5d。

1.3 疗效判断 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2],于治疗72h后判断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粪RV-Ag转阴;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明显改善,粪RV-Ag转阴;无效: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及性状无好转甚至恶化,粪RVAg仍阳性。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治疗3d内总有效率见表1。三组疗法经χ2检验,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6.33,P<0.01)。组间比较显示,Ⅰ组和Ⅱ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组(χ2=17.73、15.90,P<0.01)。Ⅱ组总有效率与Ⅰ组比较无显著意义(χ2=0.09,P>0.05),但显效率(64.3%)明显高于Ⅰ组的36.1%(χ2=5.01,P<0.05)。治疗中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秋冬季是其发病的高峰期,其发病机制是: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聚集而引起腹泻。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水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目前,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可被细胞内腺苷激酶磷酸化形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和利巴韦林三磷酸,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阻断DNA病毒复制,无交叉耐药性,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出体外,且价格较便宜。西咪替丁是一个高度选择性的H2受体阻断剂,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在人体内可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可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H+对病损肠黏膜的刺激,有利于绒毛的修复。蒙脱石散剂为陶土成分之一的双八面体蒙脱石的制剂,可吸附并固定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然后随大便排出体外,并能在胃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加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黏膜的修复[3]。

本组资料显示,Ⅱ组(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蒙脱石散剂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Ⅲ组(对照组)(P<0.01),Ⅱ组(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蒙脱石散剂组)的总有效率与Ⅰ组(利巴韦林+西咪替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其显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表明利巴韦林+西咪替丁+蒙脱石散剂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比用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治疗效果更佳,并且短期用药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0.

[2]方鹤松,魏承毓,段恕成,等 .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张荣娜.儿科用药手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3,223,230.

猜你喜欢
西咪替丁利巴韦蒙脱石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蒙脱石中元素杂质铅的质量控制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 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研究
蒙脱石散可治口疮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西咪替丁联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