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丸辅助治疗肝癌恶病质30例

2011-08-07 03:45欧阳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吴春明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肝病科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症候肝功能肝癌

欧阳钦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吴春明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肝病科

癌症恶病质是以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乏力和衰竭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也包括与癌的进行性生长相关的能量和代谢方面的异常,约有50%的晚期癌症患者主要死于恶病质[1]。肿瘤患者一旦出现恶病质,则不仅对放疗、化疗反应性差,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008年以来,笔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资生丸辅助治疗肝癌恶病质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6月,我科住院及门诊的肝癌恶病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肝癌分期等基线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肝癌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选择其中Ⅱb或Ⅲ期符合恶病质诊断条件的患者。肿瘤恶病质诊断标准参考文献[2]:①3个月来渐进性消瘦,体质量较原始体质量(诊断时)下降>7.5%;或体质指数(BMI)<诊断时BMI的80%;②伴有食欲不振(食欲差,食量比健康时减少1/3、乏力)者;③总蛋白<55g/L,白蛋白<35g/L,前白蛋白<250mg/L。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泰等护肝、降酶、退黄,补充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共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资生丸口服,1次8g,1天3次,共4周。

2.2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如乏力、肝区痛、腹胀、食欲)改善情况;中医症候评分方法:按症状轻重分级,分别计3分(+++),2分(++),1分(+),0分(-),满分33分;中医症候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相关内容,各单项症候评分和中医症候计分,依据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情况评定症候疗效(临床症候积分值下降≥2/3为显著改善,积分值下降≥1/3为部分改善,积分值下降<1/3为无改善)。生活质量评价[4-5]:按照卡氏(Karnofsky)评分标准,增加≥10分为改善,减少≥10分为下降,无变化者为稳定。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TP、ALB;肝癌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AFP);恶病质相关细胞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卡氏生活质量评价改善;各种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TNF-α下降≥50%;有效:卡氏生活质量评价改善或稳定;各种症状及体重部分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TNF-α下降<50%;无效:未达到以上显效和有效标准。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TNF-α、AFP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TNF-α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F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AFP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AFP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n/例 TNF-α/(pg/L) AFP/(ng/L)对照组 30 治疗前 98.62±24.25 681.43±426.38治疗后 87.66±25.74 735.31±369.43治疗组 30 治疗前 99.96±24.15 796.75±328.25治疗后 58.36±24.85*△ 728.88±462.65

3.4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治疗后两组ALT、AST、BILT 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n/例ALT/(U/L)AST/(U/L)BILT/(min/L)TP/(g/L)ALB/(g/L)对照组 30 治疗前 102.32±25.25 124.42±24.16 54.46±25.76 75.46±10.32 30.42±5.25治疗后 87.45±27.25* 98.87±26.85* 43.45±28.65* 76.27±10.17 30.67±4.98治疗组 30 治疗前 108.34±26.77 138.41±28.54 61.35±23.38 76.21±10.02 30.28±5.39治疗后 67.42±10.35*▲ 65.27±12.23*▲ 26.53±21.41*▲ 80.43±12.68*▲ 32.27±6.68*▲

3.5 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治疗组卡氏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例(%)

4 讨论

迄今为止,癌症恶病质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用于治疗癌症恶病质的药物,主要是从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出发,基本处于试验研究阶段[1],临床上缺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治疗药物。

中医将肿瘤恶病质归属“虚劳”范畴[6],其病机为脏腑阴阳气血虚损、脾胃功能衰退。肿瘤恶病质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纳差、形体消瘦等症状皆由于患者久病不愈,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障碍,脾胃运化失常,肌肤失于濡养所致;同时因虚致实,出现毒、瘀、痰、湿等病理产物,临床表现为黄疸、腹胀,甚至吐血、神昏等。因此,中医治疗以补益为主,同时配合消导之法,祛邪以扶正,兼顾调理脾胃。

资生丸首载于明代缪仲淳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近代名医岳美中认为,该方是参苓白术散基础上加味而成,意取“大哉坤元,万物资生”而命名。方中以参、苓、术、草、炒扁豆、炒薏米之甘温健脾阳,以芡、莲、山药之甘平滋脾阴,扶阳多于护阴,用补脾元提脾气;以陈皮、曲、楂、麦、砂、蔻、桔、藿调理脾胃,黄连清理脾胃,且用小量,有苦味健胃作用,是重在补而辅以调,正合癌症恶病质的发病机制。笔者临证时以此方加减应用治疗肝癌恶病质患者,疗效明显;兼肝郁者可加白芍、当归以养血柔肝木;湿热重而泄泻甚者可加煨葛根、黄芩(即合仲景葛根芩连汤之意)燥湿清热,厚肠止利;脾虚甚者可加黄芪增强健脾益气之力;湿甚者可加泽泻、车前子以淡渗利湿;湿阻气机,壅滞不畅,脘腹胀满者,可加苏梗、木香以行气化湿(木香合黄连,即为香连丸);痰湿甚而泛恶,咯痰多者,加半夏(半夏合陈皮、茯苓、甘草即二陈汤)燥湿化痰,以绝生痰之源。

[1]刘爱国,李同度.癌症恶病质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3,1(2,3):126-130.

[2]崔慧娟,谭煌英,李园,等.113例肺癌恶病质发生原因分析[J].中国肿瘤,2004,13(2):45-4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7:6-36.

[4]Gehan EA,Tefftme TA.Will there be icsistance to the Reclest Cicsponse Evaluation(riteria in solid Tumors)[J].Natal Cancer Inst,2000,92(3):179-181.

[5]吴继萍,李晓琳.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胰腺癌恶病质的临床研究临床[J].合理用药,2009,2(22):42-43.

[6]翁家武,陈培丰.癌症恶病质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2):123-125.

猜你喜欢
症候肝功能肝癌
更正说明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