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杨树烂皮病害早春症状1)

2011-08-09 11:08高国平祁金玉李美惠张中一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皮病物候杨树

高国平 唐 玲 王 月 祁金玉 王 允 李美惠 张中一

(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866)

杨树烂皮病(Valsa sordida Nit.)是东北地区杨树经常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干部病害。关于此种病害的研究报道较多。在发生时期上,大多文献报道该病害的最初活动是每年的 3—4 月份[1]164-165,[2-4],也有一些文献报道该病害在4 月开始活动[5]77-78,[6]100-101,[7-9],可见该病害在早春( 树木放叶前)就已经存在。但相关文献资料对早春前期的病害症状描述都很少,特别是对早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不同时间段上发生症状未见有描述,现有的描述都缺乏具体时间的对应性[1]64-65,[5]77-78,[6]100-101。由于缺乏早期发生症状的详细研究,生产上一般专业人员很难早期识别诊断该病害,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笔者选择辽宁沈阳地区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107杨(P.euramericana‘74/76’)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杨树烂皮病在早春不同时间段上病斑的平均大小、形态、发生方位及病斑的解剖特征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观察了早春不同发病时间段上树木所表现的物候特征,便于生产上掌握该病害发生时期。本研究为林业、园林部门提供生产上病害的防治指导,对绿化环境和保护现有杨树资源有重要意义。

1 试验地概况

银中杨试验地位于沈阳市东陵区浑河北岸,为人工杨树风景护岸林,面积150 hm2以上,造林株行距为2.0 m×2.5 m,林龄5~6年生,林内郁闭度0.7~0.8,林内卫生状况良好,少见杂草。个别杨树干部有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危害症状,并呈局部块状分布。

107杨试验地位于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高坎镇桥头,为生产用材林,面积180 hm2左右,林龄6~7年生,林内郁闭度0.5~0.6,林内卫生状况一般。该林地多见过去2 a发生杨树烂皮病的枯死株,一些活立木可见过去发生过烂皮病病斑的残痕。

2 研究方法

病树的早期症状观察: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每年早春3月下旬至4月下旬(沈阳地区是从冰雪已经融化到树木放叶前,温度6~15℃),在选择的杨树试验观察地内,采取5角线取样法进行抽取样方,样方面积为20 m×20 m,仔细检查每个样方内的所有树木,发现干部带病斑的植株后用红色铅油进行标记并选择观察试验株,采取肉眼直接观察法,后期可结合手持放大镜法进行观察(病斑子实体)。一般每5天观察1~2次,每次观察时详细描述和记录所见的症状,描述记录的内容有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发生的方位、子实体的有无等,最后总结不同时期杨树烂皮病的早期症状特点[10-12]。

杨树的早期病斑解剖:在对病株病斑观察的同时,每次借助刀具来对发病部位解剖,主要剥开树皮,观察杨树病斑内皮层、韧皮层和木质部边材的变化,记录病斑的颜色、扩展程度、腐烂程度等,最后描述不同时期杨树烂皮病解剖的典型特征[13]。

早期症状与物候特征:结合早期症状观察,在林中采取5点取样法,每次每个样点随机取样3~5株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不同发病时间段杨树的树液、叶芽、花芽、花絮等本身物候特征,最后将早期不同时间段病斑发生的特点与物候特征结合起来,给出早期杨树烂皮病害不同时间段症状对应的杨树物候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斑外部症状

通过3月至4月的连续观察,结果显示:银中杨和107杨在早春(冰雪融化时期)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烂皮病发病症状,而且二者在症状上有明显的区别。

3.1.1 银中杨病斑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是干部。病斑一般4月上旬以前,距离地面在1.0~2.5 m范围内,后期至4月下旬病斑在干部上下延伸,离地面0.5~3.0 m。

发病方位:银中杨在树干各个方位都可以发现该病害病斑,但在南侧或西南侧病斑较其他方位多而且较大。这可能是晚秋或早春南侧或西南侧光照较多,局部温度高,所以病斑中的病原菌发生发展快。

病斑大小:病斑呈不规则块状,前期多数是纵向长于横向,变化范围较大。3月下旬最初病斑大小(0.6~3.6)cm×(3.0~29.6)cm,到4 月下旬病斑延伸到(1.0~4.5)cm ×(3.1~30.5)cm,说明病斑在早春有一定发展。

病斑形态:3月下旬可见病斑暗灰色或深黄色,边缘浅黄色界限明显。表皮稍凹陷,多有纵向开裂,偶见水渍状;4月上旬可见病斑暗灰,边缘不明显浅黄色。病斑水渍状褪去,向外稍延伸;4月中旬可见病斑暗灰色,边缘有不清楚水渍状暗黑线,病斑中心处干枯明显,病斑边缘不明显,手按有明显弹性,边缘横向稍延伸;4月下旬可见病斑暗灰色,边缘有清楚水渍状暗线。病斑表皮凹陷明显,病斑边缘不明显,雨后按很容易下陷,边缘横向延伸。

病斑颜色:在3月下旬病斑大部分暗灰色或深黄色,边缘浅黄色明显。4月上旬病斑暗灰,边缘浅黄色。4月中旬病斑暗灰色,边缘有不清楚水渍状暗黑线。4月下旬病斑暗灰色,边缘有清楚水渍状暗线。

子实体:3月下旬—4月中旬看不到。4月下旬病斑上多见黑色小突起,雨后偶见桔红色的丝状物。

3.1.2 107 杨病斑症状

107杨幼龄树干部,皮相对光滑,5年生以上的树皮比较粗糙,所以早春病斑不太明显,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发病部位:干部。3月下旬—4月上旬病斑分部在距地面1.0~2.0 m,后期4月下旬病斑上下延伸,分部在距地面0.2~3.0 m。

发病方位:病害病斑多分布在西南侧居多,其次是南部,北部几乎不发生。

病斑大小:病斑呈不规则块状,3月下旬病斑大小为(4.8~6.5)cm ×(4.9~10.0)cm。4月上旬和中旬变化不明显;4月下旬病斑横向和纵向延伸发展,大小为(5.6~7.5)cm×(6.0~12.3)cm。

病斑形态:3月下旬病斑块状不规则形状,表皮稍凹陷,边缘明显并有纵向开裂,偶见水渍状。4月上旬病斑表皮凹陷,水渍状褪去,病斑边缘不明显,边缘向外稍延伸。4月中旬病斑中心处干枯明显。病斑边缘不明显,手按有明显弹性,边缘横向延伸。4月下旬病斑表皮凹陷明显,病斑边缘不明显,雨后按很容易下陷,边缘横向稍延伸。

病斑颜色:在3月下旬病斑树皮由灰黑色转变为浅棕色,发光发亮。4月上旬至下旬健康树木表皮发绿,发病处树表皮发暗,不均匀棕红色。

子实体:个别病斑上可见到小黑点。

3.2 病斑组织解剖症状

银中杨病斑解剖结果表明:3月下旬可见皮层解剖组织多褐黑色坏死,其韧皮部坏死范围大于表皮坏死范围。木质部白色中带浅黑色条纹;4月上旬可见皮层解剖组织黑色坏死,其内皮层坏死大于表皮,木质部浅黑色坏死;4月中旬可见皮层解剖组织黑色坏死有糟烂现象,木质部黑色、组织坏死;4月下旬可见皮层解剖组织黑色坏死或糟烂,木质部黑色、组织坏死范围扩大(表1)。107杨病斑解剖结果表明:3月下旬可见皮组织棕色坏死,木质部浅黑色坏死;4月上旬可见皮组织棕色坏死,木质部浅黑色坏死;4月中旬可见皮组织棕色坏死,失水变硬,木质部浅黑色坏死;4月下旬可见皮组织深棕色坏死、腐烂变软,木质部黑色坏死(表1)。

表1 不同时期杨树烂皮病病斑解剖学观察结果

3.3 发病与物候特征

对不同时期杨树自身物候的观察结果显示:银中杨可以观察花芽的变化作为鉴别病害不同发生程度的物候特征,花芽主要分饱满→前端开裂→全部开裂→花絮长出4个过程,不同病害发生时期表现明显。而107杨主要观察叶芽的变化,一般是叶芽比较饱满→饱满→饱满开裂→叶芽伸长4个过程。在观察叶芽的同时,也可结合幼枝表皮的颜色变化等物候特征来确定病害发生程度。具体见表2。

4 结束语

银中杨和107杨在早春时期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烂皮病症状,且二者发生的病斑表现明显不同。一般银中杨烂皮病病斑在树干各个方位均可发生,但以南侧或西南居多,而107杨病斑多分布在西南侧,北侧很少见;银中杨的前期病斑多纵向长于横向,而107杨前期横向和纵向区别不明显;早期病斑银中杨多表现暗灰色,而107杨则表现深棕色;从早春到树木放叶前期,2种杨树不同时期的症状均有一定变化。发病树木病斑组织解剖,银中杨和107杨表现略为不同。一般银中杨病斑组织多表现为黑色坏死、腐烂。而107杨多表现为棕色坏死,仅边材黑色坏死,在发病后期的韧皮部也表现为黑色坏死。2种杨树的韧皮部坏死病斑边缘均较表皮病斑延伸,其中后期延伸的较大。银中杨花芽的物候变化明显,在早春花芽可分饱满、前端开裂、全部开裂、花絮长出4个过程,可作为鉴别病害不同发生程度的物候特征;而107杨主要观察叶芽的变化,叶芽可分比较饱满、饱满、饱满开裂和叶芽伸长4个过程,并可结合幼枝表皮的颜色变化的物候特征来鉴别病害不同时期发生程度。

表2 杨树烂皮病症状发生与自身物候特征

[1]周仲铭.林木病理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64-167.

[2]黄卓.杨树烂皮病的防治技术[J].林业勘查设计,2006(4):58-59.

[3]王广.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J].北京园林,2009,25(4):57-58.

[4]姚金,全兴军,陶华,等.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的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西部科技,2009,8(7):73-74.

[5]邵力平.中国森林病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77-78.

[6]袁嗣令.中国乔、灌木病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00-101.

[7]汪太振,于和,姜常丰,等.杨树烂皮病(Valsa sordida Nat.)的研究[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1(1):18-28.

[8]赵经周,魏侠,韩益斌,等.杨树烂皮病测报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1,16(4):22-24.

[9]刘洪军,姜立强,任少松,等.外环线林带杨树烂皮病发生规律与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04(2):11-12.

[10]项存悌.林病研究法[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1-14.

[1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10-112.

[12]傅和玉.林木病害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30-34.

[13]张忠华,董希文,闫敦梁,等.25种杨树感发烂皮病程度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5(4):28-29.

猜你喜欢
皮病物候杨树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跟踪导练(五)
延边地区红松人工林烂皮病初步调查
建昌县核桃烂皮病的发生与防治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
中华鳖常见病害图谱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