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臂型大动脉炎致严重脑缺血1例的治疗报告

2011-08-11 08:25颜秀丽王海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大动脉炎椎动脉脑缺血

王 琪, 颜秀丽, 王海峰, 朱 辉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1]。头臂型最常见,累及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若闭塞血管较多或侧支代偿不良,易导致脑梗死[2]。对于出现严重脑缺血的重症患者,治疗主要目的即是解决脑血供问题,避免严重脑缺血事件发生。现就我院治疗的1例急性期重症头臂型TA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60岁。因头痛、眩晕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痛、眩晕,头痛以头顶及双颞部为重,眩晕不伴视物双影及旋转,休息3~5min可缓解,每日3~5次。2个月前病情加重,头痛眩晕发作频次增加、时间延长、且无缓解表现;伴有双眼胀痛、一过性黑蒙,肢体乏力、间歇跛行。既往体健,吸烟饮酒30年。入院查体:左上肢血压测不出、桡动脉未扪及;右上肢血压80/40mmHg、桡动脉搏动弱;左侧锁骨上动脉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体征。辅助检查:血沉(ESR)34mm/h,超敏C反应蛋白(CPR)20.40mg/L。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凝血、类风湿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筛查试验、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确证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检查均正常。颈部彩超:(1)无名动脉狭窄﹥90%;(2)左侧颈总动脉闭塞,管腔已萎缩。头部MRA:左侧颈内动脉未显示,考虑闭塞。左侧椎动脉纤细。DSA造影:(1)无名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见图1);(2)右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3)左侧颈总动脉闭塞、锁骨下动脉闭塞、椎动脉倒流;(4)双肾动脉无异常。诊断: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行支架置入:用导丝导管通过无名动脉狭窄段至右侧颈内动脉C2段远端,释放SpideRX保护伞、6.0×30mm SubMarine球囊及10×24mm Carotid Wallstent支架,造影复查示支架贴壁良好,血流畅通(见图2)。术后辅以激素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术后1d:右上肢血压130/85mmHg,桡动脉搏动有力,无阳性体征。术后2w复查血沉(ESR)2mm/h、C反应蛋白(CPR)1.09mg/L,病情好转出院。术后2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颈部彩超:无名动脉支架内管腔通畅,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均大致正常。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无明显脑缺血症状。

2 讨论

TA诊断标准(2011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3]至少符合3项:(1)年龄≤40岁;(2)肢体乏力、间歇运动障碍;(3)肱动脉搏动减弱;(4)双上肢收缩压差≥10mmHg;(5)听诊血管杂音;(6)DSA示狭窄或闭塞。该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5%和97.8%。Kerr等[4]提出判断 TA 活动期至少具备2项:(1)全身症状;(2)血沉增高;(3)受累血管供血区缺血表现,如间歇跛行、动脉搏动减弱、血压不对称;(4)DSA血管异常。根据如上标准,本例患者符合5项诊断,3项活动期表现,明确诊断为急性期重症头臂型TA。

TA病理进展分急性期、迁延期、稳定期。重症头臂型TA治疗途径如下:(1)药物治疗;(2)外科手术:血管重建、旁路移植,其中动脉搭桥是常用方法;(3)微创介入。急性期应首选药物抗炎,既控制炎症,又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如果有效则无需手术。待血沉恢复正常2个月后,再决定是否手术[5]。因为活动期血管炎症重且脆性高,此时手术会增加再狭窄、血栓形成以及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理想的外科手术时机是稳定期。但约30%患者药物治疗无效[6],如重症头臂型TA,多数在炎症稳定前,就因缺血而发生了严重脑梗死或脑缺血事件,因此重症患者要及时手术。本例患者:(1)主动脉弓上仅剩一支狭窄率﹥90%的无名动脉供血,责任血管已导致严重的脑缺血;(2)DSA示病变动脉狭窄程度重,无良好的动脉流出道,不适合动脉重建外科手术;(3)考虑年龄及颅内血管状况,患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中长时间的脑部缺血。综合各方面因素,为避免病情恶化,选择狭窄段支架介入治疗,其特点:血流阻断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再规范抗炎巩固疗效,辅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重症头臂型TA病情复杂,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不仅改善供血,也为进一步治疗做充分准备,此时炎症是否活动、血沉是否加快,已不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保证患者生命质量。

图1 术前主动脉弓DSA造影示无名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右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颈总动脉闭塞,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

图2 置入自膨式血管内支架,术后造影示支架位置良好,管腔通畅

[1]Watts R,AI-Taiar A,Mooney J,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Takayasu arteritis in the UK[J].Rheumatology,2009,48:1008 -1011.

[2]姜卫剑,王拥军,戴建平.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腔内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 -83.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2):119 -120.

[4]Kerrs GS,Hallahan CW,Giordano J,et al.Takayasu’s arteritis[J].Ann Intern Med,1994,120:919 -929.

[5]Fields CE,Bower TC,Cooper LT,et al.Takayasu’s arteritis:operative results and influence of disease activity[J].J Vase Surg,2006,43(1):64-71.

[6]汪忠镐,谷涌泉,张 建,等.大动脉炎性脑缺血的临床对策[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4-17.

猜你喜欢
大动脉炎椎动脉脑缺血
年纪轻轻就得了脑卒中,别忽视大动脉炎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大动脉炎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危险因素分析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DQA1基因启动子区及编码区与大动脉炎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