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1-08-13 02:51李世学张芳孙艳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5期
关键词:羟乙尿激酶进展

李世学 张芳 孙艳霞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见亚型,约占脑梗死的20%~40%,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所以预防脑梗死的进展有重要临床意义。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7例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②头颅CT或MRI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③发病6~48 h,病情呈进行性加重。④发病年龄≤75岁。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①昏迷或大面积脑梗死者。②近期有出血性疾病史及新近手术史。③严重全身性疾病者。④血小板数目<80×109/L。⑤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180/110 mm Hg。⑥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⑦1个月内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制剂者。

1.3 一般资料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41~79岁,平均63.1岁;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2~77岁,平均62.8岁。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面积、梗死部位,既往史、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脑细胞保护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乙基淀粉300~5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14 d,尿激酶2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 d。用药前需检测凝血四项正常时方可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时均给予相应治疗。2组患者均住院半月以上。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5 d后脑梗死进展的控制率(该组停止进展的例数/该组总例数)。②治疗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③治疗14 d临床疗效比较。④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 按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2]判定疗效,功能缺损减少91% ~100%为基本治愈,46% ~90%为显著进步,18% ~45%为进步,0~17%为无变化,0以下为恶化,包括死亡。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以及进步归为有效;无变化、恶化、死亡归为无效。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控制率 治疗组控制率为85.1%,对照组控制率4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7 d和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14 d时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评分治疗组67 24.53±7.79 17.31±6.59 12.31±5.12 60 25.14±8.32 22.41±6.35 18.52±5.89组别 例数 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7 d评分 治疗后14 d对照组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皮下、牙龈及颅内出血。

3 讨论

进展性脑卒中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典型起病方式之一。由于血栓在48 h内继续发展或再形成,患者发病后和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脑梗死的原发神经症状和体征加重,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致残率与死亡率增加,特点是可以双向发展。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很多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均与进展性脑梗死有关。急性脑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内因有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液供给,尚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如果血液恢复,损伤仍为可逆。由于纤溶系统活性降低,高凝、高脂等状态仍存活,血管闭塞进一步发展破坏了缺血半暗带的侧支循环,使闭塞的脑动脉范围扩大,临床症状加重,出现新的症状和体征[3]。

为更有效阻止血管进一步闭塞,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尿激酶是人尿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分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不但可使正在形成的或新近形成的那部分血栓溶解,而且可以阻止缺血发展,增加侧支循环,改变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缩小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大血管病变可导致狭窄远端血流灌注减低,在侧支循环不良的部位发生梗死,如果这时血压下降,可加重这部分缺血,从而发生进展性卒中。因此,目前认为改善和增加脑血流是抑制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静脉内输注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可增加脑血流,对病情恶化的控制是有效的[4]。羟乙基淀粉不但可以增加血容量,改善由于低血压和低血容量而引起的脑血流灌注不足;同时能稀释血液,改善血液高黏状态,降低红细胞聚集能力[5],从而改善机体微循环;还可以减轻脑缺血-脑灌注损伤。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都有显著效果,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于进展性脑梗死,除脑梗死的常用治疗方法外,联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与羟乙基淀粉能明显抑制进展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缩短病程,加快脑功能缺损症状的康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贺茂林,陈清棠.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现状和进展.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5,3:186.

[4]高政,姜丽杰,宋妮娜,等.进展性脑卒中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11):50-52.

[5]哲银,任永功,王定一,等.中分子HES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3):357-359.

猜你喜欢
羟乙尿激酶进展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羟乙基淀粉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应用进展
取代硼酸与羟乙基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