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儿舞蹈“童心”与“童趣”的关系

2011-08-15 00:42穆保燕
戏剧之家 2011年1期
关键词:布娃娃编导童趣

□穆保燕

情感焦点:童心

少儿舞蹈创作应聚焦在儿童的情感上,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事物,用童心去感受外部世界,也即是说,童心是创作少儿舞蹈的重点。儿童的心灵和天性向往真善美,思维很单纯,纯真稚气的行为中往往带有梦想,直观、形象,极具丰富的想象力。

曾看过一个幼儿舞蹈《你、我、他》,是讲述两个孩子争抢一个布娃娃的小事情: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一个布娃娃,正争执不休时,布娃娃从玩具柜里走出来边歌边舞讲道理:“妈妈生下我,就有你我他,排排坐,吃果果……你为我,他为我,大家乐呵呵。”于是,孩子懂得了道理,相互礼让,一起高兴地同布娃娃玩起来。

欣赏这个节目,成人无论如何不会相信布娃娃能说话,可是在孩子心灵中,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完全可以架起一座桥梁,布娃娃能说话、做事却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童心构筑在儿童对事物的想象、憧憬之中,有别于成人。假若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圆圈,请儿童来辨别是什么,那么十个儿童也许有十种回答。他可能说是铁环、太阳、麦饼、车轮……甚至有更为精彩的说法,但极少有孩子会说是一个圆圈。因为“圆圈”毕竟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成人因生活经验的积累,很容易将事物理念化,高度概括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少儿舞蹈编导切不可“以成人之腹度儿童之心”,不然将弄巧成拙!

事实上,我们的一些少儿舞蹈更趋向成人化,某些编导不知不觉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硬要灌输给少年儿童,演员“貌是儿童貌,心是成人心”,一个个像小大人似的,儿童看来看去不像“自己”,这样的“儿童形象”他人何以能亲近、又何以会认可呢?

高明的编导往往能“从少儿中来,到少儿中去”,怀着一颗童心在少儿的世界中酣畅遨游,处理起儿童题材得心应手。

让我们来看看舞蹈《郊游》是如何用一颗童心来打动孩子们的:

美丽的春天,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去郊游。在大自然中,孩子们欢乐地跳呀唱呀:“春天正是郊游的时候,花儿在笑鸟儿在点头,走啊走啊走啊走……”一会儿将大积木搭成桥,上桥、下桥;一会儿搭成山洞,钻来钻去;然后搭成一条曲线,模仿小溪上的大石头,在石头上过小溪;最后又搭成一条直线,一人充当小司机,大家排排坐,表示玩了一天,开着汽车回家去!

这个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编导深深地了解孩子,他选取了幼儿园中孩子们最常见、最喜爱的大积木来作道具!他真切地知晓在儿童心目中,积木可以不是积木,而是小桥、山洞、石头……甚至于是大汽车,一切都显得那么天真、自然!

编导应针对少儿的审美心理,研究少儿不同层次的心理结构,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典型情境设计来进行舞蹈构思,去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情感。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对少儿产生影响,是通过少儿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来发生作用的。所谓“中介”或“折射”,乃是建立于少儿当时或现场的内心体验。

如果舞蹈作品不是构筑在童心之上,不是用儿童的眼光来发现真、善、美,那么就会缺乏吸引力,不能使孩子们感兴趣,当然也就无法通过少儿心理特点的“中介”或“折射”来达到编导预期的目的。

例如在舞蹈《荡秋千》中,舞台上吊下无数的秋千绳,化成一条条绿色的枝条,随着秋千荡啊荡,枝条与孩子构成了种种图形、画面。孩子因为有荡秋千的经历,完全能将秋千绳与枝条等同起来,因而这个舞蹈既美观又自然,很受孩子们欢迎。

当然,并非所有的舞台情景都能引起孩子们的情感认同,经过观察我们注意到,只有被少儿经历过的社会实践所感知的感性认识,才能有效地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起他们的共鸣。

审美特征:童趣

童心是指少儿舞蹈的心理特性即情感焦点,而艺术特性则较集中地表现为舞蹈的趣味性,即所谓“童趣”。童趣来自儿童的好奇、求新心理。

在舞蹈中,童趣的功能在于培养儿童的鉴赏、审美能力,并引导儿童的参与意识,吸引其注意力。童趣是与想象力、形象化相伴生的少儿舞蹈的主要审美特征。一个缺乏童趣即缺乏想象力、形象化的舞蹈无外乎枯燥的说教,很难在舞台上下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编导与儿童之间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心灵交流。

假若我们为儿童讲述“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不管你苦口婆心的“阐述”,逻辑性多么强,也不管多么“有理”,面对枯燥的说教孩子们往往坐立不安哈欠连天,老是听不进去。这时我们不妨让孩子们一起表演一下“龟兔赛跑”的舞蹈,孩子们反而更加乐于接受和参与。这就是童趣对童心所产生的对应作用。只要切入的童趣“对路”,就能激发起少儿的拳拳赤子心。表现在舞蹈中,编导在选材上、语汇上以及服装、道具上必须特别注意到儿童的兴趣与情趣。

舞蹈《蝴蝶飞》就是成功运用童趣这个主要审美特征的一个例子:

编导巧妙地将东北秧歌中的手巾花想象成五彩缤纷的蝴蝶,小演员把红的、黄的、绿的手巾在台上抛来抛去,仿佛是大自然中纷飞的花蝴蝶!这样一个简单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得到孩子们的认同,他们全然被充满童趣的巧妙构思所诱导,认为台上飞来飞去的就是“蝴蝶”,已经完全没了“手巾”这个概念。

舞蹈《我和风筝》中,童趣也表现得非常充分,非常有吸引力:

一位小姑娘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则由一群双手持扇的小姑娘扮演。随着领舞作出放风筝的动作,队形一会儿分,成为一只只单独的风筝,飘舞在空中;一会儿合,又组成蜈蚣风筝等各种美丽的图形……舞台上场面逼真,惟妙惟肖,活泼有趣。由于孩子多少有过放风筝或看人放风筝的经历,舞台上领舞与群舞之间的有机结合,使放风筝这件事在孩子头脑中迅速“闪回”,因此完全抓住了小观众的心!

在少儿舞蹈创作中,切忌“一是一,二是二”所谓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这样一来,“准确性”虽然提高了,但相应“童趣性”也就大打折扣。

比如:有的编导,生硬地图解生活,选取舞蹈动作时生搬硬套,假若歌词中有“五一劳动节”,便作使锄挖地状,“六一儿童节”就晃头手指脸蛋,“太阳高高照”就双手比作圆圈高举过头……这样的“语汇”儿童虽然能看懂,但失去了少儿舞蹈宝贵的童趣性,舞台形象一定不美,那还有什么审美价值可言呢?

童趣来自对少儿生活的体验。人的思想感情、人的灵魂以及广阔的内心世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有了充分认识之后所产生的主观认识。

舞蹈编导从看似平常的少儿生活情景中提炼、发展有儿童个性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舞蹈语汇,通过虚拟、夸张、变形,或风趣、或谐谑、或纯真、或调皮……并以布景、灯光、服装、道具等衬托,这样,舞台形象才会显得格外可爱、逼真,小观众才会为之捧腹,忍俊不禁!

出发点与归宿:以童心追求童趣

少儿舞蹈作品应充分注意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少儿的生理特点,也即“童心”,要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少儿群体中找到相应的切入点,也即“童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编导所赋予的作品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

少儿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以童心追求童趣,一个成功的少儿舞蹈作品应是找对了支配儿童情感的兴奋点,即找对了儿童情趣关注的焦点。

《石榴花开》是一个把童心与童趣处理得较好的舞蹈作品:

幕启时,我们看到舞台后方竖立着一个硕大的石榴果实硬景片,十分醒目。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扮演成一簇簇鲜红的石榴花,借鉴山东胶州秧歌的动作,不断变换队形,把红灿灿的五月装扮得欢乐、热烈……最妙的是在舞蹈结尾时,孩子们跳进大石榴中聚集在一起……忽然石榴裂开,从中蹦出一小姑娘,立即使人联想到这是一颗熟透了的石榴籽儿!这妙趣横生的一“招”,不仅令儿童兴奋、神往,就连成年观众也无不为此神来之笔拍案叫绝!

儿童是挺难“侍候”的,他们太天真、太单纯,他们只喜欢“打比方”,不喜欢“就事论事”。他们的眼睛老是盯住有趣的东西,忽略掉没有“色彩”的物事。

他们总是与新鲜、好奇作伴,老是同枯燥、乏味无缘。在心灵的天空中,他们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狼外婆与小兔子绝非一家子,老狐狸同小山羊不共戴天……他们只爱“走极端”,绝无“中间状态”……只有牢牢掌握住童心的本质,并由此及彼追寻到童趣,我们才有可能谈“创作”少儿舞蹈!

舞蹈艺术擅长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的灵魂和广阔的内心世界。在少儿舞蹈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品格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行为,作品寓教于乐的功能将为孩子们的成长起到榜样的作用。因此,编导应倾其所有的生活积累,有感而发,把握住少儿舞蹈“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本质特征,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中去,运用童心支配的眼睛去捕捉事物动态,在童趣的自然流露中夸张、变形……以童心追求童趣,反复对作品进行提炼,选取带有强烈个性的舞蹈形象来争取小观众的首肯和青睐。无论是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大、小、高、低的动作幅度,强、弱、快、慢的节奏感觉,视、听、嗅、摸的目的意图……在整体构图、动作设计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少儿舞蹈的个性。

在舞台上,只有你捧出你的童心来奉献给少年儿童,孩子们才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因你的悲哀而悲哀,最终为你的感动而感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初略认识到:

在少儿舞蹈中,童心与童趣之间有着鱼和水一般的共生关系。童心之于童趣,犹鱼因有水而生龙活虎,自在畅游。童趣之于童心,犹水因有鱼而生动活泼,才充满盎然生机。没有童心,就没有少儿舞蹈动人的主调,也就没有自然天成的童趣。没有童趣,无论主题怎么正确,题材怎么典型,动作设计怎么流畅……却总是缺乏少儿舞蹈应有的个性。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以童心追求童趣,是少儿舞蹈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少儿生活是少儿舞蹈创作的源泉,题材广阔、体裁多样,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作品是我们少儿舞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编导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用爱心架起桥梁,以童心追求童趣,求索不断,创新不止,将民族的审美观和现代少年儿童的审美观融会贯通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既有民族风格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少儿舞蹈。

猜你喜欢
布娃娃编导童趣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布娃娃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童趣照相薄
布娃娃脏了
可爱的布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