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乐队伴奏的特点

2011-08-15 00:42□吴
戏剧之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板胡评剧乐队

□吴 明

戏曲乐队伴奏,是戏曲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突出一个“伴”字,同时还有制定舞台气氛,控制舞台节奏的作用。

戏曲音乐伴奏的首要特点,就是一个“伴”字,所谓“伴奏”,系指以器乐配合演唱或表演,这里,“伴”与“傍”意思颇为相近,均有帮衬、烘托之意。

所有的戏曲都一样,演员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主要是通过唱腔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现人物的心理图像。因此,乐队伴奏,主要是通过唱腔伴奏帮助演员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演员要演情、唱情,乐队伴奏也要伴情、奏情,演员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二者联手同步,相辅相成,共同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在这方面,成功的例证很多。地方戏《雷劈刘一》中老太太在上房挨儿子一顿打,跑到老头坟前“哭坟”那一段戏,乐队伴情、奏情达到了极致,音乐的如泣如诉与老太太的又泣又诉让观众不禁掩面悲泣!再如评剧《血溅乌纱》中,剧中人物严天民的[反调]大段唱腔,乐队伴奏就采用了“唢呐跟腔”的方法,以凄婉的音色,衬托出人物自责、悔恨、内疚的思想感情,乐队伴奏充分发挥出“托腔保调”的作用,使伴奏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段。

戏曲音乐伴奏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营造舞台气氛服务。

音乐是情感艺术,又是时间艺术与听觉艺术。伴奏音乐与舞台美术及演员表演的空间艺术与视野觉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就收到了时空结合与视听结合的最佳审美效果。尤其是营造舞台气氛方面,伴奏音乐更充分发挥出强化环境与情绪的优长。

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打虎上山”一场,“穿林海,跨雪原”那乐队伴出的风声、松涛声令人如临其境,并且久久不能忘怀。又如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中,有抗联女战士河中洗浴的一段戏,伴奏音乐奏出明亮、清脆、欢快的旋律,并使用了“打音”技巧,很好地展现了女战士水中嬉戏与水花四溅的情景。又如该剧中女主人公冷云为抗日大事,忍痛将亲生儿子让炊事员老爹送走的“送子”一段戏,乐队奏出悲伤、凄楚的旋律,很好地表现了冷云的亲情与决心,也充分表现了战争的残酪与悲壮。

戏曲伴奏音乐同其它各艺术环节一起,共同的目的都是为全剧的主题思想服务,烘托舞台气氛。

如评剧《大山里》,主要是反映在抗美援朝时期,东北大山里人喜子放弃个人恩怨,为确保前线军用木材的生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充分表现这一主题,乐队在伴奏中以民间小调为基调,配以伐木工人的劳动号子,奏出高亢、明亮的旋律,并使用“滑音”(“上滑音”、“下滑音”)等技巧,展现了大山里的空旷、广袤,又表现了山里人的粗犷、豪放,充分地表现了全剧的主题。又如大型龙江剧《路》,表现一个本质很好的干部走向腐败的历程,当他回顾刚参加工作时母亲送他过河,弟弟曾经采山里红为他饱腹等等,音乐伴奏不仅抒发了主人公愧悔交加、悔之不及的复杂情感,还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尤其是为主题的深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戏曲音乐是戏曲剧种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在体现剧种特色上,音乐伴奏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

主奏乐器又在其中担负着主要任务,就如同交响乐队中的首席小提琴。戏曲乐队的主奏乐器是板胡,它是梆子、豫剧、吉剧、龙江剧、评剧的主奏乐器。因此,“评板胡”、“龙板胡”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就是剧种特色。

综上所述,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集中表现戏剧内容,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情景氛围为主要标志,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鲜明艺术特点。

猜你喜欢
板胡评剧乐队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花的乐队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关于板胡演奏技术和情感联谊的作用探究
花的乐队
中国民板族乐器胡(之八)板胡
板胡个性之我见
FOLLOW FOLLOW 《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