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育“热”的文化生态批评

2011-08-15 00:47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大众文艺 2011年14期
关键词:舞蹈生态专业

郑 萌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6)

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这一伴随着教育大众化进程成长的“显性”的教育形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高考学子的追捧,舞蹈“高考热”持续升温。然而,这种热闹非凡、繁荣极盛的外表下,却潜伏着发展危机,对“舞蹈热”现象必须作“冷思考”。由于舞蹈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形态和文化现象,对其进行常规的、单纯的教育研究似乎流入俗套且不痛不痒。笔者倡导一种文化生态批评,即将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纳入到大众文化总格局中去考察,以谋求其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整体性和谐发展。[1]

一、大众文化: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育“热”的形成背景

21世纪,我国高校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轨。大众高等教育增强了吸纳受教育者的能力,满足了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愿望,激活了高等教育所固有的追求卓越的本性。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热”形成的理论背景

当代审美文化全面转型,“唯艺术而艺术”的审美时代已成为历史,艺术,逐渐成为平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导致舞蹈教育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1.“多元”培养模式拓宽舞蹈教育领域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尚属“珍稀物种”。传统培养模式是“以培养职业的高、精、尖的舞蹈演员为主要任务”[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对舞蹈文化的多元化需求,据艺术人才市场调查得知:

高雅文化需要舞蹈表演艺术家;群众文化需要舞蹈专业管理干部;企业文化需要舞蹈职业辅导员;健身休闲文化需要职业舞蹈教练;旅游娱乐通俗文化需要舞蹈演员;商业文化需要舞蹈促销员;艺术产业文化需要职业舞蹈经纪人。

以上证明了社会对舞蹈的需求是旺盛的,也是多层次的。舞蹈实用范围的扩大,也就是对舞蹈教育领域的拓宽。于是,以“舞蹈作为目的的舞蹈教育”和以“舞蹈作为手段的舞蹈教育”同时并存,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普通高等院校抓住发展机遇,一方面“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开拓新的学科和专业”,另一方面“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拓展新的专业方向”。[3]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大量的、边缘的舞蹈及舞蹈关联领域的复合性人才。

2.“多元”舞蹈生源促进招生规模

舞蹈人才市场的空前旺盛和明星梦的强烈诱惑,使大量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走上艺术高考的“阳光大道”,与来自艺术中专的毕业生“平分秋色”,形成舞蹈生源的多元性,普通高中毕业生已经逐渐成为普通高教舞蹈专业的主流生源。这一支强大的高考生力军,直接刺激普通高校扩大专业舞蹈办学规模的热情,在“多方向”“多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渠道”——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独资私营创办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热潮与日俱增。

(二)“功利性追求”是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热”形成的现实背景

“功利性追求”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教育上,首先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期待”的功利追求。随着人类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素质教育的加强,热爱艺术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期待发挥天赋,学好艺术,拓展人生的艺术发展空间;其次是“明星梦”的功利追求;第三是“曲线”进高校的功利追求。第四是学科整合、资源共享的功利追求;第五是以热门专业创经济效益的功利追求。前三者是社会对功利性的追求,后二者是学校对功利性的追求。种种“追求”对高校拓展渠道办舞蹈专业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见,大众教育是普通高教“舞蹈热”的形成的背景和土壤,大众文化也理当成为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热”的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

二、畸形繁荣: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育“热”的生态发展危机

置于大众文化生态中的普通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目前究竟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从生态角度看,西方“发展”的概念原本包含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而畸形“发展”的现代意义,却过分强调其经济技术的成分,仅用数量界定,忽视质量存在,如生态环境中存在空间和时间的质量,社会协助的质量,人文环境的质量及生命个体的质量等等[4]。 发展过速、过热、过滥,出现了畸形的繁荣态势,带来种种危机

(一)道德危机

大众文化始终处于“文化追求”和“功利追求”的冲突之中。而“功利”元素过量,抑止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引发道德危机。“功利性”表现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层面:其一,教育决策群体追求教育“政绩”而牺牲办学质量:中学领导因追求高考升学率,怂恿教师“大跃进”式的生产速成舞蹈特长生;高校领导因追求所谓教育的大规模、大手笔、大综合而盲目扩大招生计划(西南某高校2005年仅投向北方某一个省的舞蹈招生计划就是50人)。其二,教育实施群体追求个人利欲而降低选拔标准。其三,教育接受群体追求“读书改变命运的期待”,不惜重金,以人格、金钱作为代价,实现自己的艺术高考梦。

(二)质量危机

尽管扩招后普通高等舞蹈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但目前教育质量危机仍另人堪忧。它不仅表现在舞蹈教育生源质量下降,更重要的是缺乏舞蹈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长远眼光。

其一,部分高校仍未完全摆脱中专舞蹈教学模式,其整体教育体制仍是中专舞蹈学校的演变和延续。专业教育没有形成“层次性”和“连续性”。[5]

其二,办学方向不明确,课程的设置、研发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千篇一律的模式使学生学习盲目。人才培养雷同,如舞蹈、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史论之间,缺乏相对清晰的界限和特色,舞蹈教育课程体现不出新的创造,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学科的发展。[6]

其三,不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知识更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已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进入大学,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对艺术综合素质的开拓与培养。只是精通舞蹈表演技术已经不能适应舞蹈应用化、舞蹈科技化等社会需求,舞蹈教育改革新思路的导入迫在眉睫。

(三)个性危机

1. 盲目贪大求全,导致个性贫乏。普通高等院校为了使“学科门类齐全”,不管是否具备舞蹈专业教育的办学条件,盲目上马,疲于忙碌奔命,受困于教学硬件、软件不足的牵制,根本无暇顾及个性与创新研究。

2. 复制、模仿,失去创造和个性。在普通高等普通舞蹈专业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生态复制”现象,即“舞蹈非职业教育”复制“舞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等,这将是普通高等舞蹈教育走向死胡同的一个可怕的信号。笔者曾多次到有关高校的舞蹈系去观摩毕业生的舞蹈作品展示晚会,遗憾的发现,学生作品惊人的相似,呈现的是如同一个模子复制出的“身体接触”“碰撞”等技法,惟独不见灵性的、具地域特色的、表达生命活力和火热生活的作品。舞蹈教学应在课程设置、教学的理念、训练价值的认识等方面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

(四)市场危机

从生态角度反观文化,文化作为一个丰富多样、动态循环、有机互动的生态系统,需要互相供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的空间。舞蹈艺术,同样需要消费市场的“供养”。面对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一体及人才市场的需求,作冷静的分析,舞蹈人才市场存在很到的危机。第一,供大于求。全国艺术教育持续升温,各种各类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输入市场,社会需求饱和,求业无门,“北飘”“南飘”的舞蹈生越来越多;第二,人才不“才”。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使学生学与用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导致人才不“才”而被拒之于市场门外;第三,市场配置失衡。舞蹈艺术人才就业无门,而人才市场情况如何呢?仅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师的缺编率就达73%和71%。如果教师配置份额合理,舞蹈人才流失情况就会得到一定缓解。

三、绿色通道:普通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教育“热”的生态重构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大众化艺术教育——普通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实现跨越式进展的绿色通道,人们应该用教育生态理论干预舞蹈艺术教育前进的历程。因此,生态重构就成为一种可能。但前提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生态发展的“绿化原理”。树立生态理念,重构“绿色通道”,将是对“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乃至“大众教育”的一次积极而有意义的干预。笔者所言“绿色通道”有四种:

1.重构“自然通道”,维护生态承载力

“自然”,既包括舞蹈的自然客观环境,也包括自然的舞蹈教育形态以及人的自然的精神状态。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因发展过速、过快、过热甚至过滥,出现了畸形繁荣的现象,这就违背了“自然”的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学的核心理念,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建构尊重自然的生态道德规范。 大众文化始终处于文化追求和商业赢利的冲突之中,因而需要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调整加快,造成从局部到整体、从区域到全国的拯救。发展大众高等教育纯粹“量”的增长具有“短时性”,真正的前景是“由其质的转变来承载量的扩大”。

2.重构“平衡”通道,满足教育生态养分需求

“平衡”,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最简洁的表述莫过于《老子》第七十七章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界总有一只“上帝之手”,当有一种生态因子数量过量,会由它使其减少,若相反,则会使其增多。教育生态也需要一只“手”或“一种力量”使其平衡。

(1)平衡“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失衡的现象。笔者呼吁扭转舞蹈教育简单化、表层化、外观化,在确定技术指标的同时,注重增强人性内容和精神气质成分。

(2)平衡“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严重失衡的现象。

(3)平衡“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严重失衡的现象。

(4)平衡“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失衡的现象。

3.重构“和谐”通道,开拓生态发展空间

“和谐”,是千古不变的美的定律。对于“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而言,笔者强调:

其一,“普通”和“专业”这两个关键词形成一对矛盾,“普通”,一词确证了自己的“舞蹈教育”身份,承担的是以舞蹈为手段,服务突飞猛进的社会经济建设、大众化教育。而“专业”是指具有舞蹈艺术特质的教育方向,这二者的和谐决定了教育空间的无限。

其二,是“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与其文化背景的生态和谐问题。舞蹈决定了该种教育的生存背景、表现形态、美学特征、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品质。而“普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化元素,准确的说,“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不是职业舞蹈教育,对于“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把“普通”作为重要的文化元素来考虑,必须处理好“大众”元素与文化的关系。

4.重构“连环通道”,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高等舞蹈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工程,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连环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国家高层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宏观决策的制定,到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具体措施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估,到社会舞蹈艺术人才市场调配和疏导,这个通道必须环环相扣,才能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保证“大众化”的普通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健康发展。

[1]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4.06.

[2]别敦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A].黄福涛.1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趋势.日[C]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ReviewsinHigherEducation.No.81.2005(3).25)27.

[3]李炜、任芳.对高等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艺术教育.

[4]李爱顺.21世纪中国舞蹈教育与发展对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5]王国宾.专业舞蹈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J].舞蹈. 2002.01.

[6]于硕.“发展”概念与跨文化生态[J].中国教师.2004.

猜你喜欢
舞蹈生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舞蹈课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