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愿

2011-08-15 00:51栾兴霖
含笑花 2011年2期
关键词:牡丹花干事洛阳

◆栾兴霖

牡丹愿

◆栾兴霖

清晨,电视新闻中,端庄漂亮的播音员以饱含激情抑扬别致的声音说:“洛阳第十一届牡丹节开幕了,并且要发行牡丹邮票。”1840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至今各个国家不知发行多少种邮票,今天以牡丹花为标志发行邮票,的确欣慰。提到牡丹就勾起了我埋在心底深处、至今一闪念间也会感到震颤、无耐、酸楚,然而略带朦胧希望的一段心路历程——对牡丹的情结。

我家是背井离乡,辗转迁徙才在现在的地点定居下来,但是,不管到哪里,条件再艰苦,生活再拮据,我的祖父都忘不了种上几株牡丹花,精心培养牡丹花成了他的癖性。他用竹篱围了一个一平方来米的园子,种了几株,小心呵护着,虽然没有白居易《卖花》诗中描绘的那样“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倒也管得精心。可是在那偏激的大跃进年代,爱花成了一种奢侈,是封建思想的残渣余孽,种粮种瓜全属于集体,吃饭都是全村一个大食堂,私人家不准有任何东西。一天早上,一群所谓村干部大声嚷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真有那“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架式,吼叫着:听说上面这家除了洋瓜外还有什么花?说时迟,那时快,不料他们已冲到了我家门前,不由分说,也不问青红皂白;他们踹开篱门,踏进园中,抡起木棒,一阵乱打,嫩洋瓜滚落一地,毁完瓜后,一人气势汹汹地用鹰眼环巡四周,发现了牡丹花,他扯掉围篱,跳踩娇艳花丛,再跺上几脚、掀除残花,拔去余根,抛向天空,随之扬长而去了,这时祖父忙去捡那残根,却被那鹰眼看到了,他转身狠狠地推搡祖父,祖父站立不稳,打个趔趄、跌跌撞撞、摔入旱沟里,真是义愤填膺,祖父强压怒火,斜眼怒视这些咆哮者,但已无力爬起来,天呀!据传武则天一怒之下,还只把牡丹逐出京城,而眼前这些跳梁小丑,却想牡丹灭绝,君子之举与小人所为确实泾渭分明。祖父像小牛拜四方似的挣扎了半晌也没支撑起来,母亲赶忙过去,用尽全身力气慢慢地把祖父挪回家,祖父从此卧床不起。在那经济匮乏,缺医少药的年代,只有边祈祷神灵保佑,边找些草药医治,但终究没有挽回祖父的生命,临终前,祖父枯干的眼眶,显出睚眦的神色,抬起骨瘦如柴的左手颤栗着指了指那被毁掉牡丹园子的方向,抖动着皲裂带黛的嘴唇,上气不接下气,用微弱的声音说:“爱牡丹是我的嗜好,我走后,希望每年能画幅牡丹画烧给我,如果以后有条件,最好在我的坟前栽上几株好牡丹,这是我最后的奢望……”我们的眼泪簌簌而下。祖父已经咽气了,他的眼睛虽无光泽,但仍是直瞪瞪的。我母亲用手从祖父前额往下轻轻拂过眼睛,还是没合上;母亲鼓起勇气,稍用些力,用手抹过,那眼仍然没合好;母亲吸了一口气再鼓起勇气,用手连抹带按,嘴里还念着:“公公放心去吧,我们会尽量照您的遗言去做。”说也奇怪,不知是祖父的灵魂感应到了,还是其它原因,那枯陷的眼终于渐渐地,渐渐地闭上了,一家人草率地了结了丧事。

每年临近清明,最令我惴惴不安的就是画那幅要被焚烧的以满足祖父临终时遗言的牡丹画;但又必须得完成。每当找来画笔(其实就是一般毛笔),再找来一锭墨和一个自制砚台与纸,研好墨,一握起笔总是战战兢兢的,真是极像丘吉尔在《我与绘画的缘分》中所描述的那样“那支蘸色的画笔重如千斤,性命攸关,悬在空中无从落下。”然而任务总得完成,于是只有硬着头皮画。说临摹吧,没有画图参照;说写真没有实花摆着,只凭被那蛮横、狂野、怒气冲冲的那伙人拔了,踩了扔向园外的残花断枝牡丹的形状印在脑海中的丁点印象画了出来了却此事。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七九年,由于边防战事,我们家乡驻扎了许多解放军,我家住着一个连部,有一位姓龙的宣传干事,很有文化底蕴,他不仅书法写得龙飞风舞,画也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个晴朗的早晨,是部队的休息日,母亲热情地把龙干事请到门前桂花树旁坐下,我倒了茶水递给龙干事和母亲,母亲把为何每年清明都要画牡丹画焚烧的原因向龙干事详细地说了,并恳请他给画幅牡丹画,他欣然允诺,他还津津乐道地讲起了洛阳牡丹的故事:传说武则天要百花一夜开放,为她上朝增加气氛,以显皇帝威严,翌日,其它花卉都相竞开了,惟有牡丹却不动声色,不畏皇权偏不绽放,武皇一怒之下,把牡丹逐出长安,发配洛阳,从此在洛阳越生长越旺。改革开放很短的时间,洛阳等地区,凭精心培育牡丹花出售,已产生了好多万元户,“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真正价值正初显出来。龙干事画好了两幅牡丹画,送给我们;他说:“一幅今年清明烧给大爷,算我表示的心意:一幅让我们留作纪念。”母亲接过画,表示真诚的感谢!龙干事还作了一首诗,书写好送给我,其诗曰:牡丹不为武皇开,御怒逐到洛阳来;绽放甘愿供民享,芳菲永作花中魁。龙干事还许下愿,他说他是河南人,家离洛阳不远,战事结束能回到家乡,一定给我们寄牡丹种来。不久,部队向前进入战区,从那以后,和龙干事的信息中断了,他赠给的那幅画至今珍藏着,书法也珍藏着。每到清明就照着那幅画,临摹一幅,带到祖父坟前焚烧以还遗愿。至今我们仍然期盼龙干事承诺带给我们的牡丹花。只要有音信,我还准备把一首诗同赠给他。标题《牡丹》,其诗:国色正天香,花开压众芳;泱泱华夏地,处处绽姚黄。

经过千余载聪明才智的发挥,以及精湛技艺园艺师的努力,已让牡丹中的姹紫姚黄艳丽芬芳;也许通过搭载我国宇宙飞船的种子将会生长出牡丹之冠。那时,我定要弄几株精心栽种在祖父坟前,谨慎呵护它。我坚信会有更多的画坛圣手画出牡丹与齐白石的牡丹画媲美;会有许多诗界泰斗推敲出佳句向唐文宗皇帝赞赏的“国色朝酣洒,天香液染衣”的李正封的名句挑战;会有不计其数的散文人家撰写出构思新颖,结构巧妙,遣词精当、寓意深邃的美文赞誉牡丹;会有层出不穷的词曲家创作谱成慷慨激昂、旋律优美的颂扬牡丹的歌曲,让像古代韩娥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顶尖明星唱得响遏行云,唱响中外;再发行的牡丹邮票,定然超越目前国际拍卖会上拍卖的一枚英国第一次发行的邮票拍卖出的二百三十万美元的天价。那时的洛阳牡丹节,必定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愿牡丹在百花园中最壮观!

猜你喜欢
牡丹花干事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干事创业敢担当”评论之一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洛阳自古繁华
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牡丹花的启示
“诗约春天”之“牡丹花开”朗诵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