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梦

2011-08-15 00:51◆红
含笑花 2011年2期
关键词:百褶裙裙裾挎包

◆红 玫

花 梦

◆红 玫

梦里花裙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的梦想,这些梦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不断变化。我小时候曾有过一个梦想:穿一穿苗族的百褶裙。

那时常随大人赶街,每当看到街上背着背箩,手上一刻不停地绕着麻线的苗族妇女,就会被她们的裙子所吸引。不管是白色的还是蓝色挑花的百褶裙,在走路时,随着脚步起落,裙裾都会左右摇摆,摆得那么有力、那么高,几乎与腰平齐。我困惑,她们的裙裾为什么能甩得那么高?

我也有很多条裙子,也曾模仿苗族妇女摇摆裙裾,可是,不管我怎么学,裙裾也只是随便轻飘飘地摆一点。那百褶裙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同院住的一位老人告诉我:苗族妇女穿的是用家织麻布做的百褶裙,比较厚实,要比其它裙子容易摆起来。麻布的百褶裙就能摆起来吗?于是,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穿上苗族裙子试一试。

终于,有机会了。上中学时,我随州上的几位美术老师,去丘北的茶花寨写生,收集美术资料。茶花寨是一个汉苗杂居的大村子,这里的苗族自称白苗,她们的服装以白色为主,衣袖、领口上有花边装饰,据说花边中蕴藏了苗家迁徙的路线,那花边的绣法可是时下最流行的十字绣哦。苗族姑娘从学会挑花起就开始准备嫁妆,嫁衣上鲜艳夺目各种花边都是自己选花样,自己挑花。我常和姑娘们在一起玩,看她们挑花,并把那些漂亮的花边画下来。几天后,老师们画了不少人像、风景,我则画了许多花边。

要离开茶花寨时,同去的赵老师拿出120相机,说要照几张相留念。姑娘们高兴极了,拿出她们的衣裙给我穿上,把我打扮成一个苗族姑娘和她们一起合影。穿上地道的苗族服装,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要好好体验一下裙子摇摆的感觉。

麻布做的百褶裙是比较重一些,穿在身上沉甸甸的。我在场院上走了几个来回,裙裾虽然向两边摆动着,但并不像我希望的那样高高地甩起来。好奇怪!为什么她们穿着就会摆得那么高,我穿着就摆不高?难道那裙子欺生,欺我不是真正的苗族?看着我摇摇摆摆地在场院上甩裙子,她们笑了。我说出我的困惑,一位苗族大婶告诉我:“裙子可不是故意甩起来的。你走路脚步轻巧,裙子又重,怎么会摆得高。我们走路的脚步很重,特别是背着东西时脚步更重。因此,越是勤劳的妇女,裙裾就会摆得越高。”

哦,原来如此!心里的结终于解开了。

也就是这一次下乡,我喜欢上了民族图案,以后又收集了不少其它民族的挑花图样,直到现在都还珍藏着。

现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苗族的服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之所以要用巨大来形容,是因为现在的苗族服装已经时装化了。不但用各种花边做装饰,还用五彩珠子串出的花边做点缀;面料由家织的粗麻布变为棉布、化纤、绸缎;色彩也从红色为主的暖色调,转变为蓝绿色为主的冷色调;手工挑的花边也变成了机织、印染的花边。服装款式的变化更是层出不穷,单只看领口变化,就可深刻感受到它的时代气息,从普通的圆领发展到立领,甚至还有毛领。种类不但有常服,还有了婚礼服,那红艳艳的衣裙象征着苗族人民的生活也是火红火红的。苗族服装的美艳让人折服。过去,舞台上的苗族服装要比生活中的漂亮,现在,生活中的苗族服装比舞台上的更漂亮。

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也有一丝遗憾:百褶裙不再左右摇摆了。每当我穿行在赶街的人群中时,总希望能看到那高高甩起的展示苗族妇女勤劳的裙摆,不知何时才能重现昔日这道亮丽的风景?

绣花围腰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在文山街上常看到穿着姊妹装,系着阴丹蓝布围腰的汉族农村妇女。那镶金边的扇形绣花围腰牌刚好就在腰间,最是吸引人的目光。我亲眼见过那些围腰牌的绣制过程,因此也就格外关注它们。

儿时住的是大杂院,十家共住一院,邻里关系和谐。同院住的一位本地妇女,大家叫她王妈妈。她没有职业,只靠丈夫的工资生活,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经济比较困难,她就绣围腰花卖,补贴家用。我们同院的几个小伙伴最爱看她绣花,放学回家后做完作业,就围在她的身边看她绣花。她那本夹着各色丝线的书,比教科书更能吸引我们的眼球。那些五颜六色或粗或细的丝线,把一本薄薄的、陈旧的小学课本撑得不能合拢。这些丝线经她的巧手劈分,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四根变八根……然后把丝线穿进细小的绣花针,在水红、粉绿、浅蓝、鹅黄缎子做面子的围腰牌上,只见巧手上下飞舞。不一会围腰牌上就有了色彩斑斓的图案,绣成花朵,花朵临风摇曳;绣出小鸟,小鸟羽翼丰满;绣出蝴蝶,蝴蝶翩翩起舞。扇形的围腰牌,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花鸟世界:凤凰牡丹、菊花蝴蝶、喜鹊登梅……在我眼中,这些绣品一点都不比四大名绣差。特别是在滚上金边后,一个个鲜艳夺目的围腰牌看得我们羡慕不已,恨不得也有这样一个镶着漂亮围腰牌的围腰,街天时戴上去赶街。

王妈妈不但会绣花,还会讲故事。她时常一边绣花,一边给我们讲文山的奇闻趣事或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七仙女、壮锦、蓑衣扬、买花线等等,就是那时常听的故事。当然,关于妇女为什么要带围腰的故事是少不了要讲的,我们也听了不止一个版本。但不管故事的主人公是用智慧挫败了官家刁难,还是以聪明解决了人们出的难题,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这些聪明的妇女,被那些怕妇女太聪明了不好管的男人送给的围腰蒙住了心,聪明不再。还好像连带了以后的女人们,也都没有太多的智慧,变得平凡无奇了。

听完故事,我很不服气,女人就应该比男人笨吗,女子无才便是德吗?这时,那些漂亮的围腰牌就不能勾引我想拥有它了。我不要被蒙住心,我要智慧、要聪明。不但要学习成绩好,最好还能绣一手好花,当然不是绣围腰牌来把心蒙住,是把看到、想到美好景象绣出来,像《一幅壮锦》故事中织出的壮锦一样,绣出一片美丽河山。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壮锦中的企盼美丽风光变成了现实,汉族妇女的围腰则成为逝去的风景。围腰牌上那精致的花样,细腻的绣法,特色鲜明的装饰,却不可再见,令人追忆。然而,没有围腰蒙心的妇女们,确实一代比一代更聪明了。

挑花挎包

去普者黑游玩,除了山水令人留恋,那里彝族妇女编织的流苏挎包和挑花也别具特色,让我心动不已。

那年因参与会议服务,陪同各地作家去普者黑采风。我们在参观了普者黑仙人洞村、划船游湖之后,又观看了当地彝族村民的民族服装展示表演。各种式样的彝族服装让人眼花缭乱,让我铭记在心的只有两样:妇女们背的缀有长长流苏的纯白色挎包和么公头上包的挑花头帕。表演结束后我请同事照了一张头帕特写,又跟着村长去村民家看彝族妇女织挎包。

织挎包用的是白色腈纶线,工具是一枚勾针,与我们常用的勾针大同小异,而勾法则完全不同。我们不论勾什么花样都是活套,需要拆时只要拉着线头,就可以一拆到底。她们只有一种针法:死结,每一针勾过来便结成一个疙瘩,若是认为勾得不好想拆除那可是门都没有。她们说这样勾的好处是:包若被老鼠咬了,或是弄破了,洞不会扩大,修补一下就行了。由于整个包用的都是死结针法,所以彝族少女是不能勾包的,只有结过婚的妇女才能勾织。挎包勾好后沿着包口拴上一绺绺腈纶线做成的流苏,一个美观实用的彝族挎包就大功告成了。为了实用她们的挎包都很大,其容量可与小背箩相媲美,赶街天把要用或要卖的东西一古脑儿装进去,就可以出发了。回来时,挎包里装满了采购到的东西,可谓满载而归。

活动结束回来后,我觉得这样的挎包很有特色,曾想仿照其式样自制一个,终因勾惯活套的针法,觉得结疙瘩太费劲而作罢。看着头帕的照片时却给我了一个灵感,头帕上的花样也是十字挑花绣法,但不同于常见的民族挑花图案,它不是连续纹样或几何图案,而是一个对称的蝴蝶图案。拍照时就是由于它的与众不同,才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何不仿照这个图案做一个包呢?

说干就干,设计好包的式样,买来了材料,再把照片上的图案画到米厘纸上,便开始制作。几天后挎包做成,自我欣赏一番后,挎上它出门了。由于这包的图案是独一份,在街上回头率颇高。

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别人对这包的评价:好像是红河彝族的。

晕。彝族的没错,怎么成了红河的?

现在的普者黑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同全国的旅游景区一样,这里也有不少旅游纪念品在出售。然而,这些小商品都是从外面批发来的,不是本地区本民族的。正如游客们评论的那样:千篇一律,没有地方特色。缺乏了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自然没有了纪念意义,也不能叫做旅游纪念品了。真正能让人感受当地民族风格的针织挎包、挑花用品什么时候才能够摆上柜台,让各地游客买到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旅游纪念品?

猜你喜欢
百褶裙裙裾挎包
写给荷
春天百褶裙的3种穿搭,时髦又仙气
万变不离“百褶裙”
大象小挎包
贝壳百褶裙
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昆嵛·湖
中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