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1-08-15 00:49陈谊
山花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内特柯林斯达西

陈谊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

陈谊

前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描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该书一经问世,就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几对婚姻和几户人家的故事。作品以生动的描写、优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刻画打动着读者。英国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毛姆甚至将《傲慢与偏见》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可见其作品的惊人魅力。奥斯汀本人也最爱这部小说,把它称为“宝贝儿”。

《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刻画视野独特,别出心裁,作者用简单细腻的笔触,刻画描绘着18、19世纪普通的人生和在平凡生活中的各个平庸之人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个性。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活动人,有急于把女儿嫁出去的世俗小女人班内特夫人,有持重少言的班内特先生,有美丽贤淑的简,有死板无趣的柯林斯牧师,还有飞扬跋扈的凯瑟琳夫人以及聪明大方的伊丽莎白。这些人物的描写不是在跌宕起伏的悬念中,也不是在一波三折的人生挫折中产生,而是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讲述故事的形式来表现一个又一个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给他们的形象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赋予她们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这些鲜明的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使小说作品更加生动,更加耐读。而女主公伊丽莎白的聪明大方、勇敢率直、自爱自尊的个性特点和形象更是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尤其是她勇敢大方、诙谐幽默、不卑不亢和对爱情婚姻的独特见解都使之散发出经久不息的魅力。

1.勇敢理性的性格特征

作为整个作品的女主公,伊丽莎白不但聪明大方、美丽活泼,更是勇敢率直,还有其与众不同的“叛逆”。尽管每日受到市侩世俗的母亲的影响,她依然保留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她顶着母亲“永远不见她”的威胁,断然拒绝了无趣少情的柯林斯。这和一般世俗的观念全然相悖。在其他几个姐妹和夏洛特的映衬下,她显得格外出色。

伊丽莎白的勇敢和对陈规旧习的挑战成为她性格中的闪光点。她的勇敢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她能够为亲人勇敢地付出。当得知姐姐生病时,她心急如焚,决心弄不到车也要去看姐姐,因此竟步行几英里去看望她。对一位小姐来说,这种行为在当时社会是很不可思议的行为;甚至连她的妈妈也说:“这样泥泞路滑,你竟想要走路去!你走到那里,你那副样子是不能见人的。”但是伊丽莎白毅然行动,她“快步匆匆地走过一片又一片的田野,心急如焚地越过一道道栅栏,跳过一个个泥水沟。“尽管”走得双足困乏,袜子上溅满泥污,”却“脸上也因走的发热而容光焕发。”达西眼中那双美丽的眼睛“因为走路运动了而更加明亮有神。”使达西对她有了更加与众不同的感觉。

伊丽莎白的勇敢,也表现在她不畏强权、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当凯瑟琳夫人得知达西倾心于伊丽莎白并打算和她订婚,而自己想要让女儿和其结成佳偶的愿望落空时,她突然光顾这个平日看不在眼里的班内特家庭,找到伊丽莎白后,凯瑟琳兴师问罪,威胁她退出。伊丽莎白并没有被对方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气势所吓倒,面对凯瑟琳夫人的挑衅,慷慨陈词:“我与达西先生结婚,并无违反任何这方面的原则。至于说到他家人的怨恨和世人的愤怒,如果他家人的怨恨是因为他娶我而引起的,我丝毫不担忧。再说,世人一般都很有见识,不会都看不起他。”她同时义正词严地声明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态度:“我觉得怎样能给我带来幸福,我就怎么办。”她不卑不亢的态度不但捍卫了自己的婚姻,也捍卫了家人的尊严。

奥斯汀对伊丽莎白的勇敢个性的刻画,除了言辞和行为上的描述,还颇费笔墨地对她的心理进行了描写,当伊丽莎白看到舅妈的来信,知道自己误会了达西,内心“感到非常羞愧,不禁心如刀绞,同时也感动于达西的不计前嫌,仗义相助。”接着是一段自我剖析,批评了自己的偏见和无知,“开始刚刚认识他们两位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就高兴,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造成我的偏见和无知,遇到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我就不能明辨是非。”伊丽莎白的自我批评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她敢于承认错误、自我批评的个性。再次见到达西,也能主动表达歉意,承认自己“只顾发泄自己的感情,图自己心情轻松,不顾怎样厉害地伤害你的感情了。”她这种能够认清是非,敢于承认自身错误的勇敢精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她性格中的闪光点。

2.独立自爱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所反映的社会处于18~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社会是男性主导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婚姻往往根据社会约定俗成的标准和男性的选择而决定。对于这样社会里的女性而言,没有财产意味着以后的生活就会失去保障,很多女性只能借助婚姻作为谋生的条件,用这个基石来撑起以后的生活。因此,金钱在婚姻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爱情甚至不足以成为婚姻的阻隔。婚后的殷实生活是每个女性所向往的,所以夏洛特和柯林斯虽然不爱对方,但依然步入婚姻的殿堂,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夏洛特在接受柯林斯先生的求婚后对好友伊丽莎白说:“考虑到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生活境况,我相信,我和他一起生活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绝不比大多数人夸耀的幸福少。”她提到了婚姻幸福的因素:对方的性格、社会关系和生活境况,而不是爱情。可见,男性的物质条件成为很多人对婚姻的选择。

对伊丽莎白来说,金钱固然能使她衣食无忧,但她决不为钱委曲求全,她理想的婚姻必须是基于爱情之上的,物质的丰富和金钱的诱惑都不能让她牺牲爱情,也绝不可能以牺牲自尊为代价来接受别人“恩赐”的爱情。拒绝家底殷实的牧师柯林斯,就是因为她坚信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柯林斯自己心中并无一个理想爱人的形象,他对伊丽莎白提出求婚完全出于其赞助人凯瑟琳的提议。他认为自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将拥有一大笔钱”。就自认为选中伊丽莎白做他的妻子真是她的福气。殊不知,他毫无爱情的提婚对伊丽莎白来说就像是在读教堂里的布教,空洞无聊,他提出的三个结婚理由以及许诺一笔年息四厘的一千英镑的存款在伊丽莎白看来更是莫名其妙。他刚愎自用、自欺欺人的态度更是让伊丽莎白觉得好笑。作为一个理性的、有自己婚姻观的女子,伊丽莎白并不会“拿自己的幸福冒第二次被人求婚的危险。”因此,她的拒绝既坚决又得体:“承蒙厚爱,向我求婚,我感到不胜荣幸,再次表示感激,但你要我接受你的求婚,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你可不要把我当作企图折磨你的高雅女人,而要把我看作一个掏心窝、讲真话的理性女子。”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对班内特太太来说,就等于伊丽莎白放弃了将来安定舒适的生活,因而她遭到了母亲严厉的斥责,但她无怨无悔,毫不妥协。

对于班内特夫人来说,达西绝对是女儿们美满姻缘的首选,他不但出身高贵,腰缠万贯,而且英俊沉稳。初一见面就被班内特太太遐想为乘龙快婿,也是众多女性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但是伊丽莎白对他在舞会上表现出的傲慢深感厌恶,后又因威克姆的诽谤,从而对达西心生偏见。而此时的达西虽然喜欢伊丽莎白,但是自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放低身段来求婚,势必会得到伊丽莎白的同意。因此,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吐露真情时自认为稳操胜券。但对伊丽莎白来说,金钱比爱情苍白。金钱固然是婚姻生活中的物质基础,但是爱情才是美好婚姻的前提。加之伊丽莎白当时对达西成见极深,说话丝毫不留情面,“自从我开始认识你,几乎可以说从我认识你的最初一刻开始,你的言谈举止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深信不已:你傲慢无礼、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藐视他人的感情,……我认识你还不到一个月,我就感到,任何人都不能说服我嫁给你,你是普天之下我最不愿以身相许的男人。”她声色俱厉,毫不留情,表现出一个敢说敢为、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

正是她不贪图金钱地位和要求平等的婚姻态度赢得了达西先生的赏识和尊敬,后来向伊丽莎白坦言自己是个从小被宠坏的独子。他对伊丽莎白发自肺腑的表白更是让读者动容:“要不是多亏你,最亲爱的、最可爱的伊丽莎白,我可能仍然还是这样的一个人!你教训了我一顿,开头的确觉得太狠了点,难以接受,但过后感到,大有裨益。你把我大大羞辱了一番。我当时去向你求婚,满以为你毫无疑问会答应。你的态度向我表明,我所有那些想取悦一个值得取悦的女人的自命不凡的举动,是多么不合适”。伊丽莎白后来因和达西的误会消除,倾慕于他的见识练达、博学多闻,也了解到他天性善良、诚实坦率、为人宽厚,而且对家人和朋友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对达西更为了解之后心生爱慕,领悟到“达西先生无论在性情还是才能方面,都正是那种最适合她的男人”。[3]她被他的帮助和真诚打动,毅然放下自己的偏见,接受了达西的求婚,也为自己的美好婚姻做主,在真诚相爱的基础上终成眷属。至此,两人的种种误会和不快烟消云散,迎来了美好的婚姻。

伊丽莎白把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不因对方的财富和门第而嫁给他,也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没有沦为婚姻的依附者和陪衬,而成为婚姻的主导者和主角。

3.机智诙谐的人物个性

诙谐幽默的个性为伊丽莎白的美丽和魅力增添了不少色彩。在不同的场合,伊丽莎白总是以睿智的思想和幽默的语言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绝对主角。伊丽莎白的幽默不是荒诞的戏言,而是婉转含蓄、充满机智的。例如,她对自己的好友卢卡斯小姐让她当众弹奏钢琴的要求婉拒时说:“作为朋友,你真是个怪人!——总是要我当着任何人的面,当着每个人的面,不是弹琴就是唱歌!如果我在音乐方面有虚荣的话,你真是个无价之宝。实际上,我真的很不情愿在那些听惯了一流演奏家表演的人面前献丑。”而在卢卡斯小姐的再三请求下,她又说:“那好吧,既然非要我献丑不可,那我就得献了。有一条极好的古老格言,在座的各位应当都很熟悉——‘省点说话力气,留着喝凉麦片粥。’——好了,我就省着点气,留着来唱歌吧。”

伊丽莎白的诙谐往往透着睿智。她在回答凯瑟琳夫人咄咄逼人追问她年纪的问题时,回答颇为幽默:“我有三个长大成人的妹妹,您老人家就别指望我会老实说出自己的年龄。”而这种诙谐,在她反击凯瑟琳夫人对她说达西已经和自己的女儿订婚时更显得机智:“要是他订了婚,你就没有理由认为他会向我求婚”。伊丽莎白这种泛着睿智的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也使整个作品不时闪现出喜剧的味道,不时为故事的发展增添着活力。

结束语

奥斯汀塑造的伊丽莎白,是一个勇敢、自爱的女子,一个用自己的个性魅力为自己赢得幸福的女子。作品无论从语言上还是行动上都把这个人物刻画得鲜活生动,使勇敢独立、诙谐幽默的伊丽莎白在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为光彩照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形象。

[1]陈棠.理性的光芒——《傲慢与偏见》与奥斯汀的婚姻道德观.琼州大学学报,2000:(4).

[2]钱青.英国19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26.

[3]奥斯汀.雷立美译.傲慢与偏见[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陈谊(1973—),女,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语言文学等。

猜你喜欢
内特柯林斯达西
从玛丽·安托瓦内特到乔乔·西瓦,蝴蝶结发饰意义惊人的历史
良心手术
傲慢与偏见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将延长服役至2030年
堤坝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场特性分析
靖边气田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
NEW WORDS
盘旋于绝境之上的不屈精神
特内特: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