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发展

2011-08-15 00:49李琳
山花 2011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影视语境

李琳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发展

李琳

探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发展脉络,我们首先要厘清“消费文化”这个大前提的概念。针对消费文化的范畴,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采取其中的一种观点: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中的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无形中使现代社会普通大众都被相继裹挟进去的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产生于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是相对于生产社会而言的,消费社会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在这里,消费的目的不是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被刺激出来的欲望的满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在消费至上的文化语境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文学也开始走下神圣的殿堂,日渐商品化,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也都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文学创作的多元化

文学如同音乐一般,能够为人类创造美的意境,提供愉悦,为人生经验提供表达语言。文学不只具备内在的美学价值,它同时也富有教化意义,给人以人生的启迪。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当年弃医从文,就是因为他认为文学可以帮助救治整个民族的病疾。但是在当今的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已经不再是“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单纯的精神文化建构,文学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学商品化在文学生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一方面,精英文学或纯文学虽然在文学商品化的趋势下渐渐被边缘化,不再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但是仍有一席之地,仍有着执著的创作者和忠实的读者群;另一方面,在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满足于平安与舒适,注重眼前物质利益的生活价值观深深影响到了文学的创作: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创作呈现向真实生活的回归,向普通人、平民、小人物生存的回归,向写实主义的回归,文学作品的创作内容也呈现出情节都市化,描写欲望化的趋势。这种世俗的大众文学缺失了纯文学所具有的崇高感和理想精神,也无法带给人们鼓舞和美的享受。管宁说:“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不再具有以理性内涵的深邃撼动读者的力量,因而也失去被阐释的可能与必要。作品存在的价值主要在于让人获得一种心理快慰,一种感官刺激,一种休闲娱乐,一种好奇心的满足和新异的体验,如此等等。”

究其原因,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作品不再只是文学创作者单纯地有感而发、真情流露,一些文学创作者的写作动机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主动写作变为被动适应,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了消费文化所带来的新的运行机制和规则。“由于市场运作方式进入到文学生产领域,同时形成了对创作起明显制约作用的读者消费市场,所以相应产生了适应于这种运作方式及消费市场的文学作品,其中主体性或精神性的成分大大受到压抑,因而明显强化了物化的因素,使写作含有较为直接的追逐商业利润的目的。”作者在写作时更多考虑了市场需求和读者的审美取向,即所谓大众回头率,这样,文学生产的消费目的成为文学文本的重要目的,左右着文学生产和文学创作。在这种语境下,如果一部作品卖得好,就会立即再版第二部或第三部的现象成了一种社会常态。

二、文学传播的多样化

在消费时代来临之前,传统的文学属于一种印刷文化,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较为单一:作品被创作出来后,首先经过层层审查,再由专门的出版社、杂志期刊出版印刷发行。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就文艺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而言,消费文化构成了文艺的传播语境,并导致了文艺的身份被重新建构”。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是消费文化时代文化商品的杰出代言,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成为消费文化时代文化传播的主流途径。传统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学传播方式虽然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越来越多的文艺创作开始借助于网络和影视的形式传播,文学传播的形式呈现多样化。

21世纪,网络对人类社会的文明正在悄悄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互联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的论坛,也创造了人类文艺传播的新时代。互联网为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网络文学日渐兴起。在互联网上,为数众多的网络小说瞬间蹿红,拥有无数的读者“粉丝”。相较于以前的传统出版发行方式,网络文学的传播在时间上更频繁、形式上更直接、范围上更广泛,更多的人非常便捷地参与到网络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在网络上,作家和普通大众都可以成为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极大地繁荣了网络文学市场,但是这种现象也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由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写作水平良莠不齐,而网络文学的传播也不需要出版发行之前的层层审查,网络文学的发展呈现出质量参差不齐的发展势态,低俗文学的流行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整体形象,同时给一些分辨能力差的读者造成坏的影响。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影视技术体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纳入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影视文化正日渐成为消费文化时代的主流文化商品,影像消费崛起。文学与影视的结合拓宽了自身的生存渠道,呈现出文学的影像化生存。

文学影像化的主要表现方式有三种:(1)畅销小说的翻拍,获得小说电影的双丰收。杰出的例子有J.K.罗琳的《哈利·波特》和美国正在热播的电影《暮光之城》系列。两者都拥有无数的读者“粉丝”,在小说翻拍成电影后,这批读者“粉丝”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它们最忠实的影迷。《暮光之城》的第二部《暮光之城:新月》创造了1.407亿的首周末票房收入,这个首周末票房打破了《变形金刚2》在暑期档创下的1.08亿的纪录,成为2009年首周末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2)文学经典的翻拍。批评与赞扬并存。在中国,四大文学名著都先后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第一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和《西游记》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做到了雅俗共赏。直到20多年后的今天,电视剧《西游记》仍然是暑假孩子们的最爱。但是,在资金、利益等许多非艺术因素的影响下,新版的《红楼梦》与《西游记》差强人意,批评声四起。(3)文学定制模式:为影视作品量身定制。“为了借助影视传媒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越来越高的受众覆盖率,更为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报偿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相当一部分作家开始越来越主动地为影视量身定制,写作以改编影视剧本为主旨的‘小说’,在动笔之初就把适宜影视改编定位为写作的核心目标,所谓‘作家围着导演转,笔尖跟着摄像机走’。”

三、文学阅读审美的缺失

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由物质消费必然扩大到文化领域。在消费文化语境下,消费大众通过市场表达着自己的文化选择,并挤压着传统的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文学在生产和流通的上游环节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文学创作世俗化和大众化,文学传播网络化和影视化。这些因素也影响到了文学的消费环节,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在文学阅读上,呈现出功利化、快餐式的阅读,文学阅读审美严重缺失。

首先,在消费文化语境中,读者的阅读更多是为了消遣,远离了崇高的精神追求。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倡导了个人至上的享乐主义,“培养了人们肤浅、感官、惰性的审美心理”。人们的阅读审美也开始从精神层面的崇高需求沦落为生理性的快感满足。文化市场上大量的世俗化作品以及网络提供的便捷阅读方式都为这种消遣式的阅读提供了阅读环境。以青年学生为例,现代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内容不再是经典名著,而是时尚杂志,或者通俗小说。

其次,读者文学阅读呈现功利化。在消费社会,人们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出来的欲望的满足,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文化培养出来的这种功利心同样出现在文学阅读中。虞建华教授曾谈到“学以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境界,但是现代大多数人都满足于学以致用。相应地,多数读者只选择对他们的学习或者工作有帮助的书籍进行阅读,舍弃了认识人生、丰富经验、开启心智的文学经典。读者功利化的这种阅读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官场小说和商战小说的繁荣。

最后,影视欣赏渐渐取代了对文学作品的细细品读。英国学者约翰·伯杰在《视觉艺术鉴赏》一书中写道:“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曾经出现过这么集中的影像、这么密集的视觉信息。”文学的阅读时代已经发展到了电视时代,原来的文字读者成为电视观众和电影观众。读者不再挑灯夜读,去推敲文章的词句,品味文章的意境。笔者教授外国文学课程,发现推荐给学生的经典名著,学生不愿意“浪费”时间去阅读,而去找相应的影片来“欣赏”——“方便”、“快捷”。影视有它独特的视觉魅力,但是人们单纯地欣赏影视是无法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和结构美的,在一定程度上,影视欣赏也助长了人们的阅读惰性。

总的来说,消费文化对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成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化,文学传播的网络化和影视化,消费文化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文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在学生中倡导“学以致知”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正确地对待消费时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文学美感形态的“物化”倾向[J].人文杂志,2004,(6)

[3]彭文忠.消费时代文学的生存策略之一:影像化叙事.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8)

[4]王红,李志艳.辉煌与缺陷:论消费文化对当代文艺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9,(4)

[5]周成璐,景一.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公共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审美意识的嬗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KL-2010-657。

李琳(1978—),女,河南安阳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影视语境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影视风起
影视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