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起波澜

2011-08-15 00:42
湖南文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平地波澜小说家

平地起波澜

她的小说,不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也不是随意自然的茅屋草舍,是回环缠绕精致巧妙的中国传统塔式建筑。塔身的设计坚实稳固,飞檐的细节同样致密,内里的幽深,光线的投射,皆自有其用意。这种艺术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叙事方式和叙事视角上。梦境和想象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似真似幻,既真且幻,真实与梦境,整体比例均衡适当,读之如登塔,逐级攀援,直至顶端,塔外有风景,塔内有谜团,每层檐下风铃叮咚,充满动感,而阳光漏进幽暗的窗棂,满眼世俗生活的尘烟飘忽却又触手可及。

——张艳梅

我认为王秀梅的小说足以呈示女性自我意识深处付诸生活各个方面的幽暗意识。通观王秀梅小说,不难发现,这种幽暗意识,无处不在,或隐或现地时常爆发,且意味深长。女性的幽暗意识,是王秀梅小说叙述层下的一大原动力,也是其叙事修辞的主要结构对象和指喻意旨。那么它们如何由属下身份(Subaltern)而获得了主体(Subject)的声音表达呢?在我看来,王秀梅女性幽暗意识的声音出口有两种,第一,女性主述体,即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叙述人或以女性视角为主导的叙述体;第二,女性形象主体中包含的来自孩子或他者视角中的声音表达。

——肖 涛

王秀梅喜欢平地起波澜,围绕一个小细节和小意象,完成一刀致命的催化效果。《躺椅》即通过一个U盘,拉开事件的帷幕,直接凸露人心中的那个鬼影。极端的情节想象,审视世道人心的那份理性,身份置换的变脸技法,因果相扣的逻辑推展,皆决定了王秀梅小说具有某种池塘生春草、死灰能复燃的想象力。

——张丽军

读王秀梅的小说是令人愉悦的一件事情,不仅因为它好读,而且还在于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王秀梅的小说,我总会不时地想到博尔赫斯的影子。像一种智力的测试,作者更像是在挑战读者的阅读能力,她想要知道的是你的智力是否足够参与到这场测试中来。在小说中,作者强调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之外的寓意与叙述的技巧。应该说,单凭这一点,她就与众多的小说家有着迥然之别。在这样一个小说家已经被贬低为毫无意义的故事复述者的年代里,王秀梅的小说有着标志性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它重新点燃了小说本应该得到的尊重与尊严,而这个尊严是在先锋小说之后一度消没的。

——傅 翔

猜你喜欢
平地波澜小说家
波澜
沃尔特·司各特诞辰250周年:他绝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小说家
吟梨花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边走边看
遇到一条蛇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诗人小说家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