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推动广西与泛北部湾地区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考*

2011-08-15 00:45余小军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北部湾旅游业广西

余小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 南宁 530001)

泛北部湾(以下简称“泛北”)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新兴次区域合作,它包括中国(主要为广西、广东、海南等北部湾省区)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泰国等东盟国家。“泛北”经济合作提出于2006年7月,旨在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一轴两翼”大格局。在“泛北”经济合作日益深化的形势下,作为合作重要领域之一的旅游业,正日益显现出合作的强劲势头和美好前景。

一、“泛北”旅游合作的意义

在旅游业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及中国-东盟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双向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下,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可以促进“泛北”区域的全面合作

旅游开发带来的大量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促进交通、口岸、通关便利化等方面的建设,改善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对“泛北”区域内其他领域如商贸、实业、科技的合作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促进“泛北”区域的全面合作。

(二)能够推进“泛北”各国实现国际文化认同

“泛北”文化具有多彩多元性,文化认同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顺利发展和保证这种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合作的深入发展可增进泛北地区人们相互的友谊和了解,推进泛北各国实现国际文化认同。

(三)有助于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的区域环境

泛北部湾内中国与东盟各国陆海相连,相互间的交流、交往、合作具有良好的历史传统。“泛北”旅游合作是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的延伸,是我国“睦邻、富邻、安邻”周边外交策略的具体实践。加强“泛北”旅游合作,推动“泛北”区域合作,有助于各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对于营造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有利于加快各国旅游业的发展

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都将旅游业定位为本国和本地区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甚至主导产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大、品位高,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将加速各国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提出后,泛北各国和各地区政府对于推动“泛北”区域旅游合作高度重视,并已达成广泛共识。旅游业在“泛北”经济合作中的表现和前景使其正在成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行、先导产业和重点领域。

二、“泛北”旅游合作的条件

开展“泛北”旅游合作具有四大有利条件: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优势、密切的地缘关系(亲缘、人缘和文缘等)、各国对旅游业的重视,这些构成了“泛北”区域旅游合作坚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泛北部湾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粤港澳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亚洲三大经济圈的重要交汇区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区位条件优越,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尤其环北部湾又是地理经济学所说的“一日区”,这就为促成彼此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地缘优势,同时也为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泛北部湾沿海国家旅游资源丰富,亚热带和热带滨海旅游特色浓郁,十分适宜开展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旅游。广西的桂林山水、北海银滩、德天跨国瀑布、钦州三娘湾、防城港金滩和以刘三姐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等众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海南的天涯海角、博鳌论坛及“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广东的美食购物、岭南文化和“粤港澳的旅游一体化”等等,均对东盟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样,越南下龙湾的海上桂林,新加坡的现代城市旅游,印尼巴厘岛、马来西亚云顶圣景、泰国的宗教朝圣和菲律宾、文莱的滨海旅游等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也令中国尤其是广西、广东、海南及周边省区的游客心驰神往。彼此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差异性、互补性,为共同构筑泛北部湾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与拓展客源市场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泛北”国家间密切的多缘关系,构成了相互间极强的吸引力

一是中国壮侗语民族与东南亚的相关民族具有同源异流的亲缘关系;二是中国的海外华侨有80%即约2 000万人分布在东南亚,其中祖籍广西的就有近百万;三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民族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四是“泛北”国家中许多民众认同中国儒道文化。“泛北”国家的民众和侨胞都有到中国、到广西观光、探亲访友、寻根问祖以及商贸、投资等多种愿望和要求。

(三)“泛北”各国都将旅游产业作为本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予以扶持

旅游业是“泛北”区域大部分国家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被放到重要位置上予以发展,并都各自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30多年的发展,“泛北”地区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亮点”,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输出地。

就中国来说,“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2.34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其中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5 739万人次。中国已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次。

(四)“泛北”各国积极开展旅游合作,已逐步成为相互间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国

2011年1月第十次东盟与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通过了《2011年至2015年东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中国、日本和韩国承诺将为东盟实现这一战略计划提供帮助。中日韩是东盟重要的旅游市场,各方持续不懈地加强旅游合作,已使“泛北”区域互为市场、互为旅游目的地,从而促进了旅游业发展,也推动了“泛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三、“泛北”旅游合作已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泛北”各国依托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旅游合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果显著:东南亚地区以其区位和资源的优势,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其中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已位居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前十位。近几年,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文莱等接待中国游客的年增长率都在15%以上。马来西亚旅游部部长黄燕燕近日表示,近几年到马来西亚旅游的中国游客逐年增加,而且其消费也高,人均消费额约7 700令吉,2010年已超过110万人次,在马来西亚平均逗留8.5天,是该国旅游业的第五大客源国。泰国预计今年中国赴泰旅游人数有望超过140万人次,可为泰国带来380亿泰铢的旅游收入(约合12亿美元左右)。2011年中国春节长假期间,到泰旅游的中国游客出现了大幅增加趋势,长假7天,仅赴泰国普吉岛的中国航班超过了100个。而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家也成为了中国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国。

中国十分重视同东盟国家加强旅游合作。2010年,中国与东盟在旅游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双方在旅游人力培训、市场营销、旅游部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近日,国家旅游局率领中国旅游宣传推广团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三国开展了“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旨在进一步开拓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扩大中国旅游在东南亚的知名度。中国旅游宣传推广团举行了一系列文化旅游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引起了东南亚旅游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广西和“泛北”国家开展全面旅游对接,成效显著,成立了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整合了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中越海上跨国之旅、环北部湾跨国自驾车游等多条跨国旅游线路,形成了新的旅游热点和特色线路,扩展了旅游合作空间。在合作中,广西旅游交通的环境进一步完善,开辟了通往胡志明、新加坡、曼谷、雅加达等城市的国际航线;开通了桂林、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岘港旅游专列,各项合作的指标不断攀升。与东盟各国在包括互送客源、宣传促销、维护游客的利益、旅游线路开通、旅游交通开辟、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加深。目前,广西已与东盟国家签订了包括旅游、航空、媒体、旅游协会合作伙伴关系等数十个合作备忘录。东盟到广西的游客每年大幅增长,特别是越南、马来西亚,已成为广西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国际游客客源国,“泛北”七国入境旅游人数已超过广西全部入境旅游人数40%。

四、“泛北”旅游合作未来前景

旅游业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最容易起步的领域,东盟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巨大潜力。泛北部湾周边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圈”,共同将泛北部湾地区打造成为独特的、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提升泛北部湾地区在世界旅游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

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符合亚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亚太地区旅游业取得了强势增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亚太地区未来十多年的增长率仍要高过世界平均水平。亚太地区的东盟国家,尤其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是亚太地区中重要的旅游国家,为了未来更快发展,都在为旅游业发展寻找新的平台、新的机遇,中国也在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探索。在此背景下,“泛北”区域旅游合作的构建,就成为“泛北”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和愿望。

从未来大市场看,“泛北”旅游合作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旅游带的开发;泛北部湾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合作;泛北部湾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编制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泛北部湾双边、多边旅游合作机制建设;在旅游宾馆服务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区景点、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产品展销、旅游人才培训等具体领域的合作等。

中国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见》等文件都提出,要加快北部湾地区旅游业发展和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目前,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在借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之力,加快推进“泛北”旅游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指导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加快推进《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力支持广西与泛北国家的旅游教育和人才培训的合作,积极推动和整合泛北旅游营销,着力打造“泛北”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前景无限广阔。

五、不断深化广西与“泛北”地区旅游合作的战略设想

一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实施大空间整合、大品牌打造、大区域联动战略,积极推进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北部湾区域旅游开放开发,大力推动泛北部湾旅游合作和交流,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促进中心。

二是推进构建海陆空立体便捷的泛北部湾旅游大通道,重点加快建设广西(南宁)-新加坡陆路旅游大通道;深化环北部湾区域沿海城市和港口合作,加快建设海上旅游大通道;加快建设泛北部湾区域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空中旅游航线网络。

三是推动构建泛北部湾区域特色旅游线路。继续联合泛北各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和推出环北部湾海上国际旅游线、中越边关探秘游、滨海跨国休闲度假游、北部湾民族风情游、北部湾商务会展游等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吸引力强的国际旅游线路,积极推动开通中越跨国自驾车游线路,开展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活动。

四是深度拓展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大市场。全面推进泛北地区与国际性旅游组织和企业的联动与合作,努力开拓新的国际客源地,共同塑造泛北部湾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积极开展旅游部门、行业组织、旅游城市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务实合作,完善多领域交流、多层次往来的旅游联合营销机制和体系,全面构建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对接、联动发展的泛北部湾国际旅游发展新格局。

五是努力推动泛北部湾无障碍旅游区建设。以资源、客源、市场和利益共享为目标,积极推动泛北部湾各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相互开放,共同建立良好的旅游便利化机制,努力推动更多旅游城市实现落地签证,扩大中越边境通行证适用范围,逐步消除游客往来的过境障碍。联合维护和管理旅游市场,共同打击不正当竞争,提高区域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六是加快搭建旅游信息化共享平台。努力与各方共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和规范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和有序发布。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强化目的地信息系统化;通过信息技术对接,促使目的地营销网络化;借助信息网络平台,推进目的地旅游信息化。

七是完善泛北部湾区域城市旅游联盟运行机制。积极促进联盟城市政府组织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联合推介泛北部湾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联合建立和完善边境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机制、旅游市场联合营销机制、旅游环境秩序共同维护管理机制、旅游诚信建设机制、旅游突发应急事件联合处理机制以及旅游人才交流合作培训机制。同时,以资本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区域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联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组合包装特色旅游线路,共同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猜你喜欢
北部湾旅游业广西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广西贵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广西戏曲》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广西诗歌五人谈
近观北部湾“南北钦防”的圆桌式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