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妙悟”说的内涵

2011-08-15 00:43商真真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14122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妙悟沧浪诗话

商真真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122

严羽“妙悟”说的内涵

商真真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122

严羽的“妙悟”说是我国古代诗论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其内涵极为丰富深刻。“妙悟”说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妙悟”二字本身所蕴含的意义;第二是创作时所需的“妙悟”;第三是鉴赏时所需的“妙悟”;第四是应如何“妙悟”。

严羽; 妙悟; 内涵

严羽的《沧浪诗话》为我国古代诗话史添上了重要的一笔,其中以“妙悟”论诗是其诗论的核心。“妙悟”说的内涵,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已有些阐发,妙悟”说的内涵极为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我认为对“妙悟”说的内涵的把握应该从“妙悟”二字含义,创作需要的“妙悟”、鉴赏需要的“妙悟”及如何达到“妙悟”这四个方面入手。

1.“妙悟”二字的本身蕴涵

“妙,从女从少。”“本意为美,好。”后作为哲学概念“就是支配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精微奥秘、莫可名状、无从究诘的规律。”“悟”的本意是“觉”,又通“寤”,《说文解字》:“悟,觉也。从心吾声。”“觉,寤也。”“寤,寐觉而又信曰寤。”“悟”后来被引入哲学并进一步被引用到文学评论中,“悟,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性质属于非逻辑思维。以悟的方式把握对象,既不需要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也不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过程。悟是思维主体在一瞬间达到了对事物的感性形式和本质、本体的完整把握”

“妙悟”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晋僧肇的《涅槃无名论•妙存》中“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则有无奇观,奇观则彼之无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里的“妙悟”可以解释为敏慧善悟,是殊妙之觉悟的意思。严羽《沧浪诗话》中的以“妙悟”论诗,其所追求的审美境界与东晋僧肇在《涅槃无名论》中表现出的绝对自由的禅悟和精神境界极为的相似的。

2.创作需要的“妙悟”

创作时需要的“妙悟”即是作家通过对自然或他物的观察、体会,来把握这些外界事物的“神韵”,是外界的事物与作者心灵内某种情感的契合,它要求作者在冥想与观物中体会真谛,通过情感契合达到物我合一,无欲无求的境界。这种契合触动作者创作的灵感,从而使作者能够进行自然创作。这正如刘若愚评价司空图那样“诗人借助艺术本能对自然之道的直觉领悟并与之融为一体的境界就是诗歌创作的最上乘境界。”严羽在其《沧浪诗话•诗辩》中说道“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误者,皆非第一义也。”可见严羽对谢灵运是很赞赏的,而谢灵运的诗大多极力描写自然景物且受禅宗影响,他诗中所表现的人与外界的完美契合,超生死,超时空的洒脱飘逸的审美境界正是严羽“妙悟”说中所向往的。

严羽《沧浪诗话》中还提到“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创作需要的妙悟不仅是要达到精神上的自由,物“神”与我“神”的契合,而且要求表达这种“妙悟”时,要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3.鉴赏需要的“妙悟”

鉴赏时要达到的“妙悟”要求读者能够静心来体悟诗中的情、意、韵。而读者所体会到的诗的这些方面又可分为两个层面,无论读者悟出哪种层面,都应属于达到了“妙悟”的境界。其中的一个层面是读者虽然悟出其中的妙处,但这种“妙悟”不一定是作者创作时所体会到的“妙悟”境界。读者所达到的“妙悟”只是基于自己的理解上的,与读者自身的情况相吻合,这正如常州派论词时的“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另一个层面是读者确实悟出了作者作诗时的“妙悟”境界。这种“妙悟”是高层次的,要达到这个层面对读者的要求是相当高的,需要读者在欣赏诗文时了解作者的生平身世、作者的思想、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及作者创作时的境遇等等,即使了解了这些也不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那种“妙悟”。

4.如何“妙悟”

达到“妙悟”的方法,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多有提及,《诗辨》中讲到:“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可见严羽是重视“识”的,读诗时要求读者有所选择,要读好诗。在选出好诗后,严羽还提出要熟参、熟读、进行实践的创作。“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及至。”“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由此可见,挑选好的作品的同时还要反复的学习,学会融会贯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还指出“学诗有三节:其出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这是严羽强调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才能达到“透彻之悟”。

严羽“妙悟”说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补充,这对我国当今诗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2]成复旺等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P235 P220.

[3]见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 [M],上海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六年印行P4.

[4]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 [M]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 P43.

[5][6][7][8][9][10]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 [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P10 P24 P1 P23 P1 P121.

猜你喜欢
妙悟沧浪诗话
诗道亦在妙悟
生辰感怀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岁末感怀
“兴趣说”、 “妙悟说”探析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
新诗话
只见沧浪不闻君
论唐宋时期中国文论元范畴“象”的发展演进与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