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术传统观念的反思

2011-08-15 00:50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武林传统武术徒弟

马 剑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对武术传统观念的反思

马 剑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饱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精髓,但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思想观念。如何以科学的思维判断武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客观现象,如何以一种人文情怀考量武林人的非理性是决定武术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从科学与理想信仰的角度思考武术传统观念中的非理性,将有助于对武术文化的理解认识,更有利于推动武术的发展。

武术 文化 传统 反思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武林人在习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民族传统价值思维范式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种价值观念或者理想追求。诚然,这些传统武术观念的主体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运动文化的魅力,带动了武术历史发展的进程,值得我们珍视和流传,但其中不乏也有一些逆时代进步的思想,而值得我们深思。时至今日,武术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发展问题的关键则是观念和意识,它潜存在武林人的内心之中而根深蒂固。为了武术的昌盛,同时也为了武术精神的发扬光大,本文特在传统武术观念一隅之中尝试做了一些反思。这种反思不针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它是站在武术前途与命运的高度,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尺度来衡量。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1 反思“徒弟胜不过师傅”

“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和优势。国人自古至今一直遵从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观念,这是“德”的一种体现。当晚辈面对长辈,晚辈不能说“不”的现象依然扎根于现代中国人的脊梁之中。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受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影响十分深重。在武术领域中,武林人仍然承袭了这种观念,将师徒看作父子。正是如此,在技术方面,尤其是在攻防格斗方面,武林人似乎默认了一种观念——徒弟永远胜不过师傅。对于师傅而言,如果徒弟胜过了师傅,师傅也就没有脸面去教授徒弟,同时也没有脸面去面对周围的朋友与众人。在这种强大的“面子”观念笼罩下,“徒弟胜不过师傅”似乎也就有了存在的土壤。武技是以技艺为主体,西方人注重的是技艺的高下,徒弟胜不过师傅是理所应当的,只有师傅胜过了徒弟,徒弟才肯向师傅学习,否则,徒弟将另觅他人。我们经常听说这样的故事,西方人在向中国人学习功夫之前,总要向师傅挑战,师傅干净利落的身手使西方徒弟心悦诚服。当然,洋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也是比较讲求方式的。他们有时并非直接挑战,而是较为礼貌的表达一种“不服气”。张文广先生在他的《武术生涯》一书里也曾提到过类似的事情。“在学员们练习时,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大个子走上前来对我说:“你来教我吧!”我马上感觉到,他这是要试试我的功夫……‘你父亲真行,他的技术动作反应真快,借劲使劲,摔得那个外国人口服心服。’”[1]

如此看来,在中国以及在西方,师傅胜过徒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师傅胜过徒弟以后的事情就很少有人思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生理角度来看,师傅逐渐衰老,而徒弟逐渐进入壮年。从技术而言,尽管师傅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生理的因素,其技艺将大打折扣;徒弟却在师傅丰富经验的教导下,其技艺逐渐成熟起来。这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为徒弟胜过师傅铺垫了基础。但由于“德”对国人深重的影响,使国人养成了知恩图报的习惯,由此武术界形成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技艺高,莫忘师傅劳”观念。这是武术界的优良传统,值得赞美,同时也值得流传。但在这些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中,徒弟们本已萌发的锐气削弱了。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徒弟永远不应向师傅挑战,如果徒弟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它就是千古的罪人,“大逆不道”的叛徒。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谁还能有“徒弟胜过师傅”的想法呢!“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运动生命是有限的,或长或短,巅峰期一般都在青壮年时终止。”[2]“徒弟胜过师傅”的观念并不在于对搏中真正的战胜师傅,其目的在于它能够激励徒弟们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意识,进而推动自身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同时它也激励师傅们有一种敢于让自己徒弟超越的意识和气魄,真正的做到荀子所言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这种观念和气魄,武术将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当然,让徒弟和师傅进行比武较量并不符合实际,同时也不符合我国的道德传统,但武林人在观念上应该有这样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就此连带的一个问题就是“天下第一”。武林人的一个梦想就是“武功盖世”、“天下第一”。当然这个“天下”是在什么样的范围暂且不考虑。但武术人却要追求这个天下第一,不仅仅是第一,而且还要永远的第一。这种“永远”的思想甚至是比武生涯从来不应有失败。如果失败一次,似乎“天下第一”就会永远不复存在。这种“天下第一”的理想追求反映了武术人一种心态,追求完美,并且是一生的完美。但人世间并没有“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有“天下第一”,它也仅仅是一种暂时的。就西方拳击擂台赛,“拳王”是永远的,每年可能会产生,但拳王的头衔挂在哪一位拳手身上则是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看到了拳王阿里,我们又看到了拳王泰森,我们还看到了拳王霍利菲尔德。因此,“天下第一”只能是武林人心中的理想,但拥有理想的同时必须敢于面对现实。早在明代,著名的军事将领戚继光就总结出这样的至理名言“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3]

2 反思“武功速成”

武术经常被国人称为“武功”或者“功夫”,既然是功夫,它必须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意志的磨练。但我们经常会听到武功速成的宣传。一则曰他的功夫好,二则曰一个月就可以获得正果等等。如果学生是这方面的天才,这种讲法也就罢了。但凭一般人的身体能力和智力水平,能否达到这种速成的水平是受到质疑的。功夫的获得是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虽然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会有跳跃式的发展,但从量变到质变之间还是具有一段距离。没有量的积累,质变的产生就会受到阻碍。从武术套路的演练角度,它需要体悟套路中的技法、招法以及运行节奏和精神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复杂信息全部接受过来,并将其处理得十分完美,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武术对抗而言,对抗讲求攻防的速度、力量和时机。一般而言,速度和力量受先天影响较大,在较短时间,其水平不可能获得跳跃式的提高。此外,对于含金量极高时机把握而言,没有长时间的磨练同样也是不能够掌握这种绝妙的真谛。正是由此,我们才看到了中国散打王擂台争霸赛中拳手之间“杂乱无章”的对搏,即便他们经过了三年、五年的训练,对于变幻莫测的招法来说,把握良好时机仍然非常困难,这也是短时间训练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禀赋尚佳的选手而言,在武术散手方面集中训练一至两年,就有可能在比赛场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在竞技场中,对抗双方本能具有的能力是关系对搏胜败的关键因素,如果一方在动作的速度、力量以及身体反应三方面占有优势,那么他也就占有了胜利的先机。因此,“禀赋尚佳”与“一般”并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么“尚佳”选手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一般”选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同一段时间内,禀赋尚佳的选手能延长训练的绝对时间,即相对延长单元训练时间、增加训练次数,这需要他们付出比一般选手更高的代价。如此以来,我们并不否认加速武功成熟的可能,但它需要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代价,它需要在别人休息的时间、娱乐时间进行超常的训练,只有这样武功才能获得进步。武术的深奥与博大已是众所周知,深奥与博大的背后是长期探索和磨砺的考验,短期之内,必然不能获得至纯的“武功”。总而言之,武功没有捷径可言。

3 反思“武林神功”

“以一当十”是武林中啧啧称道的神功,无论在影视剧作之中,还是在武林人流传的故事里,它都是最精彩的一幕。如果仅仅是为了艺术表现,也就不值一谈,但恰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却不时地期待着“以一当十”。“以一当十”真的能够发生吗?从竞技比赛中,我们便能了解一二。一对一的对抗性比赛经常会出现难解难分的局面,不分胜负的情景比比皆是,不用说以一对十,就是以一对二都将难以想象。如果说“以一当十”能够成为可能,那么这种可能就是对“十”的极度弱化,“十”之中的任何之“一”都与前者的“一”相差悬殊。程大力也曾用“再厉害的职业篮球明星也不可能在场上单独对付五个一般的篮球爱好者”[2]来例证这种由来已久的观念,这与本文殊途同归。

我们也曾听说过这样一种“神功”,将麻雀置于掌中,麻雀却飞离不走,其原因在于,手掌通过“听劲”,将麻雀飞离瞬间两足下蹬之力化解掉了。姑且不谈化劲,对这种神功的解释就很难令人信服。从力学的角度,麻雀是否能够飞离手掌的主要作用力是麻雀拍打翅膀产生的上升力量,而不是麻雀的两足对手掌的蹬力,没有翅膀的麻雀永远不会飞离手掌。另外,我们再考察松化足蹬之力。达到化解足蹬之力,需要极其灵敏的感觉和反应速度,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随时产生反应来控制足蹬力量的强弱。这是多么精微的一种运动,我们在颠簸的汽车上控制一杯盛满的水,都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控制麻雀足蹬谈何容易?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恐怕找不到这样的神功。

那么,武术界真的就没有了“武林神功”?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竞技场中,打败一名对手不足为奇,但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打败所有对手或者是绝大多数的对手,这就是一种“神奇”。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精彩的攻防动作以及身法运用,能够让在场的“观众”瞠目结舌,势收而景尤存,这同样是一种“神奇”。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功夫称为武林“神功”。这样的“神功”并不是神话,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习武者无数个日日夜夜勤学苦练的成果,同时也是习武者的顽强意志战胜苦痛的结果。这些“神功”的背后可能是辛酸苦辣的磨难,可能是伤痕累累,可能是无形的巨大压力与精神折磨。他们战胜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苦痛,他们用平凡的技艺创造了人间的不平凡。这就是武林中,武林人真正能够找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得“武林神功”。

4 反思“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武术界经常运用“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二个词语,并且多数人将二者对举而用,以区分二类事物。武术以“传统”之特性彰显其个体魅力,有些武术人将“传统”视为“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动不得!”也有些武术人认为“传统”应该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其中更为值得思考的是对“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的理解。将二者对举而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传统武术”不是现代的武术,或者让人理解为过去的武术。理解“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其关键是如何理解“传统”二字。张世英认为“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单纯现在的东西还不能叫作传统,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相对地说,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初发言行(所谓初发,当然也只有相对的意义,实际上,初发也有其先行的形成过程)……”传统之所以形成和发展,或者换句话说,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传统并继续成为传统,就因为传统又从新的参照系中吸取营养、壮大自身,亦即对传统自身作新的解释的功能。这样看来,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论题,但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二者均属于现代的范畴,即“传统武术”包含于“现代武术”的范畴之中,但并非是“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对立而区别。传统武术遵循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形式与内容的渐进演变,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果传统不属于现代,它必然被社会遗忘,甚至被社会遗弃。张世英也认为如此:对传统的解释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要紧的是第三层含义,即对传统意义和价值的评判。所以对传统的新解释,其关键在于新的、现在的参照系,也可以说,对传统意义和价值的解释就是指传统在新的现在的参照系之下的意义和价值的评说,即使是我们平常谈论的原本在其发生的当时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也离不开新的现在的参照系的角度,那种追求绝对原本的意识是不切实际的。武术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武术在现代社会生存繁衍,是因为武术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弦”于时代变化主韵律,在现代社会中彰显出传统中的人文本性。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奇葩,它象征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传统文化,它属于体育,但又不同体育,它是一项运动,但又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武术较之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一种民族风格,更具有一种文化气息。“武术区别于其他民族类似项目的民族特色,乃是其本身已经寓含的人文追求”。为此,武术应当从人文精神的考察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武术必须与时俱进、牢牢抓住能够在现代社会体现价值与意义的三个核心内容:健身、艺术审美以及攻防技击。

由此看来,现代武术只是从时间角度审视武术的概念,以此对现代武术进行区分,则以“近代武术”、“古代武术”等时间角度概念武术为宜。从概念的本质而言,“传统武术”既属于“近代武术”、“古代武术”同时也属于“现代武术”,它是时间概念武术的交集。

5 结语

行文将止,反思依存,一种忧虑袭入心间。对武术传统观念的部分虽然具有不合理的因素,虽然有些已经被“神化”,但它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不能轻易地将其抛弃。这些不合理的甚至是“神化”的思想,可能是无数个武林人心中的完美、甚至是一种“信仰”、理想或者追求,抹煞它如同抹煞了武林人的希望,但武林人应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什么是完美与理想,什么是现实。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并没有影响两者的并肩行走。在科学发达的“西方”,人们信仰着宗教,但却从事着科学。武林人为什么要放弃对武术完美的虔诚与追求呢?但武林人必须用理智的自信和力量撑开武术现实的一片天地,从而让世界尽享武术带来快乐!

[1]张文广.我的武术生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46-147.

[2]程大力.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145-147.

[3][明]戚继光.马明达点校.纪效新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307-330.

[4]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1.

[5]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2.

[6]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6.

[7]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6-327.

[8]乔凤杰.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3):70.

G85

A

1004—5643(2011)08—0001—03

河北师范大学科研课题,编号:W2007Q47。

马 剑(1973~),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武林传统武术徒弟
传统武术怎么了?
收了一个小徒弟
Mark Twain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