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与跆拳道运动在传播层面的对比研究

2011-08-15 00:50陈阳光李晓辉
武术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段位中国武术练习者

陈阳光 王 帅 李晓辉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中华武术与跆拳道运动在传播层面的对比研究

陈阳光1王 帅1李晓辉2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2.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从远古到现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为武术积蓄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的武术文化和其显著的健身、防身功能使武术得以不断地发展。但是武术发展到现代,有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值得我们认真思量,即风靡全国的跆拳道现象。在校园里,不少青少年对跆拳道青睐有加,对武术却敬而远之,表面看这是一桩体育项目的选择事宜,而它的深层意义则是一个民族间的较量。文章从跆拳道和中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史、礼仪、服装、习练周期及其段位晋升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对比试图找出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的不尽完善之处,并提出几点建议,为更好推动武术向前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武术 跆拳道 传播 对比研究

前言

从六七十万年前中国猿人的出现开始,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唐尧、虞舜、夏代,这称之为是原始时期。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亦开始萌芽、发展。从远古到现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为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一——武术积蓄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正是这种从古至今的武术文化和其显著的健身、防身功能使武术得以不断地发展。但是武术发展到现代,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值得我们认真思量,即风靡全国的跆拳道现象。在校园里,不少青少年对跆拳道青睐有加,对武术却敬而远之,表面看这是一桩体育项目的选择事宜,而它的深层则是一个民族间的较量。本文将试着从跆拳道和中国武术散打的礼仪、服装、习练周期及其段位晋升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对比试图找出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的不尽完善之处,从而更好地推动武术向前发展。

1 中国武术与跆拳道的历史对比

1.1 中国武术发展历程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武术形态的雏形已可见。原始时代,人们生活在莽莽荒原中,“人类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考古化石表明,当时猛兽极多,人类为生存竞争就必须同凶猛的野兽进行斗争,武术的技击便开始萌芽。可以说原始社会残酷的生存环境是武术产生的原因。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虽不能与军事相提并论,但它们却是源自一泉,并根而生。在古时勇者思斗的背景下,它与军事结伴,成了权位的有力助手,百姓生息安宁的希望与保证。历史的今天武术把以技击为核心的生命文化保留和传承了下来,并以此为基础,丰富发展,神奇般得演变成了国人强身健体、欣赏娱乐的有效手段。

1.2 跆拳道发展历程

古代的跆拳道同中国武术的原始时期同是在与自然环境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斗技活动的目的除了获得食物、抗击入侵和抵御野兽外,更多的是用于参加祭祀时展示力量的斗技大会,许多古书对这些祭祀斗技都有记载,可见当时斗技相当盛行。到了近代,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建立了殖民政府,一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朝鲜文化,跆拳道自然也在禁令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朝鲜独立,国家的政治、社会面貌日益改观,自卫术也相应再度兴起,之前许多被迫流浪异国他乡的朝鲜人也相继回归故里,同时也将各国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并进一步将这些技艺和跆拳道技法融于一体,去粗存精,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跆拳道运动。

2 武术与跆拳道的发展现状

2.1 中华武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结束,军事作战日益现代化,武术逐渐无助于现代军事战争,不得不退出军事舞台,朝着以健身为主体的道路发展。武术失去了用武之地,缩小了其生长空间,减少了善武者们的表现机会,其功能与价值就自然随之降低,“用进废退”的哲理便十分明显的体现出来。相反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跆拳道却因其技法简单在中国内地发展了起来,种种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2 跆拳道的发展现状

跆拳道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底蕴远没有中华武术那么博大精深,但是跆拳道运动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充实之后,1955年其领导人和组织者把朝鲜的自卫术统称为“跆拳道”。在其政府的支持下跆拳道以迅猛的态势向世界各国传播,现已风行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练习者达7000万人,而且在洲际和世界各级大赛上都可看到跆拳道的影子。

3 从中华武术与跆拳道四个显著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3.1 从两者礼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跆拳道的礼仪是指练习者从内心深处洋溢出的一种精神品质,学习跆拳道首先要学习跆拳道的礼仪知识。谦虚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是跆拳道练习者应当遵循的重要礼仪。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谦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精神。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其5000年的文化给中华武术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礼仪基础。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武术,其礼仪的表现形式却相对简单,一个简单的抱拳礼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我们礼仪之邦的特有精神,与现在风靡一时的跆拳道相比其表现方式确实简单。本应属于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表现形式却被外来文化所充斥,确实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3.2 从服装方面对两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对比

现代社会商业竞争中讲究的是包装。包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价格高低和利润多少。中华武术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项目,只有真正使中华民族的武术成为整个世界的才能让世界人民接受和喜爱中国武术,并让他们逐渐了解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武术文化丰富的内涵需要练习者慢慢体会,要想使人一看就喜欢武术,首先要从服装去改变它。以韩国跆拳道为例,据考证,它最早是由中国的武术发展而来,而它却在四五十年间就迅速风靡世界,拥有众多爱好者,不能不说有其独到之处。就其服装而言,统一的白色道服,象征着儒雅、一尘不染,从侧面折射出跆拳道的精神文化。黑色的道带是跆拳道的标志,练习者穿上道服容易激发兴趣,且跆拳道服装充分体现着本民族的特点和风格,更易使人从视觉上感受美。

中国武术绵绵几千年的历史给了世人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但其外在的包装却略显不足。在服装方面,中国武术自古至今门派众多。各门派之间都有自己的服饰,很难进行统一,在现代这样一个快节奏讲究包装的社会中,中国武术的服装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外在支持和表现,而今中国武术服饰五花八门,很少有人在大街上看到穿武术服装的青少年,而中国武术服装穿的最多的恐怕是晨练的老大爷和老大娘,就算是职业武术运动员也很少在平时训练中穿着武术服装,其原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3.3 从习练年限方面对武术和跆拳道的特点进行对比

无论是何种运动项目我们在注重其外在包装和艺术性时往往也会注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实效性。跆拳道在技击方面可以被称为是“踢的艺术”。跆拳道传播者为了使其本国技艺更易向外推广简化技术,主要腿法只有七种。相比较来说,容易练习,在较短时间内其实效表现功能很容易表现出来,在当代高品质和快节奏的文化背景下,非专业的跆拳道练习者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进行基础训练,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跆拳道基本动作。这种运动项目恐怕是所有练习者都希望达到的。

从文化角度来反思中华武术。不难发现,中国人无论在何等的场合,宣扬自己的武术时,都要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两个词语。武术在无意间告诉所有习练者一个“难”字,中华武术有其深厚的文化理论基础,所以其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恰恰因为其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形式使武术的训练较其他项目表现动作繁多,不易学练,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感到迷茫,甚至是有些“曲高和寡”,从而间接地影响了武术的推广。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也确实难倒不少人,“十年太极不出门”就能将许多人拒之门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那个倾毕生精力练习武术并成为一代宗师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因而中华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哪个更受欢迎,更容易与时代接轨,青年人的选择就是最好的结论,对于这种现象作为武术人的我们是否应该做点什么呢?

3.4 从段位制进行对比分析

跆拳道是利用段位来表示练习者的学识造诣和技术水平和功力高下的。跆拳道根据练习者的水平分为十级九段,初学者从十级开始逐渐升至一级,然后再入段。段位越高表明水平越高,最高段达九段。从十级到一级是初学者的等级标准;其中十级至七级是初学者,系白色腰带,六级至四级系蓝色腰带,三级至一级系红色腰带。进段后都以黑腰带表示,一段至三段被认为是黑段新手段位,四段至六段属于高水平的段位,七段至九段是授予那些有很高学识造诣的杰出人物或对跆拳道运动有杰出贡献的人士的段位。正是这种等级分明的考核制度保证了整个阶段的教学质量,并且给跆拳道习练者一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这样练习者知道自己所达到的水平,因而跆拳道运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985年,武术也实施了武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和武童级别的武术运动员等级制度。1997年实施了同跆拳道一样分为九段的武术段位制,可以说是武术向外推广的一次质的飞跃。但是对于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核,笔者认为普及程度还不是太大,甚至有些人不知道武术也有段位,这着实令人吃惊。然而这也明确了中华武术所应努力的方向。如何让我们的武术段位大众化、平民化、明确化是每一个武术人所应努力达到的目标。

4 结论与建议

很多似乎天然合理的事情,其实细想起来未必是“天经地义”,只是在一段时间中逐渐获得了大多人的认同罢了,追根究底的话,它并不是在坚不可摧的基础上。跆拳道与武术本来无法相提并论,充其量只是冰块与冰山的关系。但问题的关键是跆拳道把小事物做到了极致,而中华武术却在博大精深的笼罩下,精品意识不足,缺乏创造性的精雕细刻。一提武术,国人皆道武术文化的历史悠长,育人的功能作用明显,可时至今日,我们却很少有人设计它的礼仪规范。虽说现在的“抱拳礼”是一个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武术动作,但毕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形不成系统,不具备完整、统一的礼仪教程体系。因此,梳理武术精神、创新武术礼仪、包装武术形象、宣传武术功能、不断开展武术活动等措施都是提升武术亲和力的必要元素。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级主管部门加强对于该项目的重视程度,解放思想。

(2)适当精炼化技术水准,使其技术层次在优美、艺术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易于掌握。

(3)加强对于武术的宣传包装(服装等),进行产业化的推广。

(4)规范武术礼仪问题,使其礼仪更具民族代表性,更具表现性和感染性。

(5)大力培养武术的后备人才力量,扩大教练员和武术教师队伍,多开放技法,多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艺技法。

(6)走与社会接轨的道路满足社会大众需求,规范管理,内外合一打造精品。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1-3.

[2]栗胜夫,李富刚,刘海科.中华武术发展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6-60.

[3]王 成.奥运会热门项目竞赛与欣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75-183.

[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4.

[5]刘建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5).

[6]孙晓冬.跆拳道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革新,2007(7).

[7]张胜峰.武术与跆拳道对比引发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01(3)156-157.

[8]于子游.浅谈武术散打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

[9]潘晓波,黄 强.从跆拳道得普及看中国武术的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2007(2).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and Taekwondo

Chen Yangguang1Wang Shuai1Li Xiaohui2
(1.P.E.School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Henan 475001;2.Luohe Sport School,Luohe Henan 462000)

Chinese civilization from the Acient Age to the modern times lays aside the rich culture deposits for Wushu,one of our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It is the Wushu culture and its obvious function of building our bodies that develops Wushu continuously.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the fact that the wind of taekwondo is sweeping all corners of our country deserves our deep thinking.On campus,numerous adults and teenagers love taekwondo,but they stay a respectful distance from Wushu.Superficially,it is a choice about sports themes.Actually,it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s.This paper makes comparations on the history,etiquette,clothes,period of training and duan grading between Wushu and taekwondo.The paper try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Wushu during its development,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better.

Wushu taekwondo communi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G85

A

1004—5643(2011)10—0023—03

1.陈阳光(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研究。

作者简介:2.王 帅(1989~),女,学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作者简介:3.李晓辉(1978~),男,教练。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段位中国武术练习者
联觉段位:中国新诗的有机性叙事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复兴号”美食“新段位”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