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光与僧稠

2011-08-15 00:47本刊编辑部
少林与太极 2011年2期
关键词:孝文帝门徒佛经

慧光与僧稠

少林寺由魏孝文帝建造于公元495年,孝文帝是一位新宗教信仰的支持者。他下令建造少林寺,目的是让印度僧人沙门跋陀在中国传教。跋陀是一名早期的传教士,他自印度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备受孝文帝的青睐。少林寺位于登封县西北,建造在沿着嵩山山脉的少室山脚下。据说,因它与山东北部接壤而命名,寺庙称少林,意思是“少室山的森林”。

跋陀是第一位寺院的大住持,直至终生。他翻译了婆罗门经典中的箴言(佛教所写的书),而且在寺庙中传授佛经。据说跋陀热衷于中国武术,吸收了有武功绝技的人为门徒。

跋陀有几位杰出的门徒,其中有一位名叫慧光。跋陀是在旅行到洛阳附近时遇到慧光的。他走过时,注意到一个男孩正在踢毽子。当时踢毽子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很寻常的,孩子们通常是在身体前方踢,而这个孩子却在自己的身后踢,这是较难的技巧。跋陀注意到这位男孩踢毽子500次没有落地。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个男孩正在做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作:站在高高的石院墙上向下俯瞰。此时如果失去平衡,男孩就会掉下去。跋陀被这个男孩的专注和胆量感动,他设法接近这男孩。男孩也完全被他吸引住了,后来经父母同意跟随跋陀来到寺庙。跋陀给男孩取法名叫慧光。

慧光成为僧人之前就身怀绝技,他被认为是将武术引进少林寺课程的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与跋陀一起修炼,并翻译和编写了许多佛经中有关释迦牟尼原话(婆罗门经典中的箴言)的注释,被认为是佛经学派的创始人。

僧稠是受跋陀赏识的另一位弟子。僧稠生长在河南省安阳县,28岁时发誓成为一名佛教僧侣。跋陀收他为弟子不久,他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记忆力就为世人所知,哪怕最枯燥的经文他只要读一遍就能理解和背诵。

僧稠体魄非常强壮,精通武术,喜欢摔跤,常在节假日期间为参观寺庙的人表演,据说没有一人能打败他。为了娱乐,他爬上房间至少离地面3.6米的主梁上,然后从这条梁跳到另一条上,两根梁之间的距离至少3米。他也喜欢以神奇的速度敏捷地在高墙上行走。

传说在一次旅行途中,僧稠跃过王屋山,独自一人在山中修炼。一天,忽然一声雷鸣般的吼叫和巨大的震岩声发自附近的山林里,僧稠忙出来查看,原来是两只老虎正在搏斗。不等这两只凶猛的野兽互相伤害,僧稠忙冲上前去,抡起沉重的大铁杖将两只野兽分开,大吼着威慑这两只凶悍的动物,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僧稠在佛教中的成就也为世人所瞩目。在公元552年,文宣帝为他建造了一座寺庙,坐落在龙山南坡上,也就是安阳的西北部,在这里僧稠编辑了两部佛经。

猜你喜欢
孝文帝门徒佛经
美丽的佛经故事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现存西夏文佛经函号整理研究
两双鞋子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你看见的瞬间都将成为历史
孝文帝的宽容
北魏后宫最疯狂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