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政治阶层的形成

2011-08-15 00:51文/林
当代贵州 2011年14期
关键词:学社宪政阶层

文/林 芊

贵州新政治阶层的形成

文/林 芊

贵州新政治阶层群体的出现,主要是清末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一代知识分子觉醒的结果。由于贵州近代知识分子具有知识与政治品格一肩二任的特点,知识分子变革贵州的使命促使他们走上了政治道路。

新兴政治阶层的出现是清末贵州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结果。所谓新的政治阶层,是指构成政治阶层的成员,在观念上与封建思想决裂、代表资产阶级政治利益,组织上又积极参与到清末新政各项活动中的政治群体。

宪政预备会与自治学社是在贵州新政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政治群体组织,它之所以能成为贵州最强大的政治群体,就是建立在其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改良政治思想或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基础之上。

新政治阶层皆依附于各种形式的政治团体结集与活动。最早出现在贵州带有现代政治色彩的政治团体是1898年在贞丰建立的“仁学会”,据不完全统计,其成员有20余人。仁学会解散后,其部分成员分别加入了后来贵州出现的一些政治团体,大多数成员则加入了自治学社。仁学会成员是贵州最早出现的新政治群体重要代表。

新政推行后,贵阳又出现了一些社团,如算学馆、科学会、同志会、务本会等,他们并非是严格的政治团体,但其活动与时代相呼应,大都关涉政治, 而且其中许多成员本身就有政治色彩,推行和策动贵州“新政”和“辛亥革命”两次变革的准政党组织——自治学社和宪政预备会的基本成员, 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上述社团,清末民初贵州政坛的中心人物基本上也是上述社团的创始者。因此,以自治学社和宪政预备会为中心组织,以他们的成员为骨干,以及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各种人员,构成了清末出现在贵州社会的新型政治阶层基本力量。

自治学社从成立到辛亥革命时全省会员总数超过3万人,张鸿藻、张百麟、周培艺、钟昌祚等是该社的领袖;1909年宪政预备会成立时有注册会员200余人, 中心人物有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等;贵州先后参加同盟会的主要会员有平刚、张铭、杨荩城、王文华、张彭年等。辛亥革命前夕, 贵州不少人也参加了当时全国成立的许多立宪党派,杨昌铭、黄涛、蒋正铣等人参加了宪友会,陈元栋、涂宝煌加入了宪政实进会, 雷述、吴作素加入了政学崇实会。贵州辛亥革命时,从日本返回的钟昌祚在上海参加了社会党,并在贵州组建社会党分会,其成员有安健、刘荣勋等。尽管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政党中找到不同的理想或主张,但政治思想的进步性是其主要共同点,他们构成了活跃在清末民初贵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阶层代表。

贵州新政治阶层群体的出现,主要是清末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一代知识分子觉醒的结果。由于贵州近代知识分子具有知识与政治品格一肩二任的特点,知识分子变革贵州的使命促使他们走上了政治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贵州掀起了资产阶级立宪热潮;另一些人则宣扬资产阶级共和思想,使共和革命成为回荡在贵州政治舞台上的幽灵。这些人在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同时,也把现代政治思想引入贵州,形成了贵州的现代政治的思潮。因此,这一群体核心人物都有知识分子背景。宪政派组织主要成员任可澄、唐尔镛等都是举人出身;在自治学社第一次社员登记册上,33名成员中学生和教员就占23人。但由于他们在信仰选择上的差异,导致了贵州的党争,激烈的党争又源源不断地从知识分子中衍化出政治活动家,群体的壮大演变出一个成熟的新社会阶层。

这一群体的又一特征是由办新式学堂发展到政党组织。就组织层面上看,这个阶层是由办现代教育而走上政治社团道路的。宪政预备会以通省公立中学和优级师范成员为中心,其党魁任可澄、唐尔镛、徐天叙、黄干夫、凌秋鹗等人的政治阅历就是从教育界进入政治界,这些人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彼此间政治观念相同,关系日益密切,为后来组建宪政预备会政治团体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自治学社的组建同样是走这条路子,其领袖人物平刚、彭述文、肖协臣是贵州第一批新堂学的开创者。那时,较成熟的社会活动也都是从办新式教育着手,最后又组织公立法政学堂等。教育活动为各政治团体训练了大批的干部和人才。他们成为近代贵州两大政治变革中的“新政”和“辛亥革命”的干部资源,其中领袖人物张百麟、任可澄、平刚直接策划和领导了贵州辛亥革命。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实习编辑/杨青青)

猜你喜欢
学社宪政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最是情浓毕业时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以“精龙学社”为载体,党员团员为骨干,推动医院文化建设
宪政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