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再起航

2011-08-15 00:43本刊编辑部
浙江人大 2011年1期
关键词:浙江经济建设

浙江,再起航

忆往昔,百折向东竞风流;看今朝,万丈雄心从头越。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这5年,浙江砥砺奋进、从容不迫。

过去五年,是浙江经济发展环境变化最大、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浙江人民众志成城,从容应对,不仅走出了“V”型的漂亮路线,同时书写了“调结构、促转型”的华彩篇章。全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发展全面加快,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建的深化、民主的推进、法治的完善,彰显着全省政治文明;生态省建设、环境的改善描绘了一幅“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绿色画卷;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成为浙江的一道亮丽风景。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一五”留给浙江的,不仅仅是一派从危机的泥潭中脱身而出,踏上转型升级康庄大道的经济繁荣景象,还积载了理念、智慧、经验和信心组成的无形财富。

金融危机在冲击浙江经济的同时,也在“检修”浙江发展模式的“故障”,映照出了长期累积的“自身危机”。低小散、粗放型,高能耗、高污染,外向依存度高、缺乏核心技术,在产业链的低端……浙江经济中不可持续的“因子”牵动着决策者的心弦;水之忧、用电荒、贫富差距、城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和矛盾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上学难、看病贵、就业难、住房贵等更是成为了许多人心头“无法承受之痛”。

痛定思痛。浙江上下,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自古华山一条道,就是科学发展,别无他途。5年来,“八八战略”的实施,“两创”战略的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落地,“法治浙江”的扎根,“山海协作”的深入,“三个千亿”工程的支撑,“991”环保风暴的劲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浙江在经历了“转型阵痛”之后开始走上和谐、可持续、“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发展新大道。“十一五”的成就和经验,必将为“浙江号”的经济巨轮乘风破浪、平稳前行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续的动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制约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各种矛盾依然存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增大,民生建设困难重重……“十二五”期间,面对机遇与挑战激烈变奏的形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借助变革推开机遇的大门,利用创业创新来破解发展的难题。

抓住机遇,要求我们巩固好先发优势。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专业市场等方面是我省的先发优势。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举措,让先发优势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抓住机遇,要求我们培育竞争新优势。“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发展空间将瞄准海洋经济,在“海上浙江”、“山上浙江”、“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上重点突围,加大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国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机遇,要求我们继续推进民生建设,倾力补足社会建设的“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公平地惠及所有浙江居民,真正体现包容性增长。

抓住机遇,还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效能,为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

钱江潮头,西子湖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大潮下,浙江儿女定能秉承“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百舸争流,奋力前行,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浙江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