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病害防治研究

2011-08-15 00:53陈庭贵
绿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针叶杉木病原

陈庭贵

(贵州省水城县玉舍林场,贵州水城553001)

1 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南方省区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具有生长快、易成活、材性好等特点,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随着杉木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和纯林化程度的提高,杉木的病害种类增多,危害日益严重并造成损失,影响了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2 杉木病害危害的现状和特点

由于微生物的滋生繁衍,病原菌种类繁多,寄主为杉木的病原菌就有数10种之多,杉木缩顶病、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等对贵州省杉木造成严重危害,其中杉木缩顶病已列入“九五”目标管理的主要森林病虫害之列。在杉木侵染性病害大面积流行的同时,一些地区由于立地条件和土壤因素,杉木生理性病害也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杉木的正常生长。

(1)苗木和幼林受害严重,成林受害较轻。大多数病害发生在苗期和出圃栽培后的幼林期,7年生以上的杉木林受害较轻。苗木和幼林木质化程度低,生长势弱,主、侧芽和嫩枝梢、针叶易受病原菌的侵染而发病。

(2)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并在局部地区流行成灾。随着杉木人工林面积的增加,树种单一的纯杉木林为病原菌提供了大面积的寄主,加上有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杉木病害大面积流行并逐年增加,其中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等在一些地区严重发生并引起大片杉木枯死。

(3)分布范围广。杉木病害分布不局限于某个地区,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等病害普遍发生,杉木半穿刺线虫病在全省36个县(市)有分布。

(4)发生流行与经营状况有关。抚育管理好、经营水平高、林内卫生状况良好的杉木林,由于能及时清理林内的枯枝落叶和其它带病组织,减少了侵染来源,有效地切断了病原的传播途径,减少了病害的发生。而经营不善、林内通风透气差、郁闭度高、病组织多的圃地、杉木林,病原菌基数大、寄主多,流行侵染的条件适宜,容易发生病害。

3 杉木病害的种类及其危害性

3.1 黄化病

黄化病是一类生理性病害,一般指一年生以上针叶从叶尖开始向叶基部绿色变淡、发黄直至干枯,有时一年生以内针叶亦会发黄。黄化常在秋季开始,多发生在干早、瘦瘩、排水不良或光照过强的环境中。黄化影响生长,常使主干失去优势后又萌发新芽,不能成材。黄化株易发生侵染性病害。

3.2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为害嫩梢针叶,在侧梢约10cm处针叶发黑干枯,严重时可侵染枝梢皮层,引起皮层坏死,枯梢,在较老的下部针叶形成褐斑或尖枯.病针叶保湿培养,2d即可见到炭疽菌子囊孢子,如白天保持在15℃左右培养,半月即开始形成子囊壳。

3.3 细菌性叶斑病

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幼树,引起叶枯。在嫩叶上产生典型的针头大小的褐斑,周围有环晕,严重时多个褐斑相连,造成针叶的一半或全部枯死。大树上亦会有零星一年生针叶发病,但症状不典型,病斑常招致叶尖半截枯死,交界处常有黄斑。

3.4 叶枯病

叶枯病主要为害较老(2年生)针叶,针叶呈灰白色枯死,上有长形黑色小粒点病症。

3.5 赤枯病

赤枯病主要为害较老针叶,产生褐斑,严重时亦会引起叶尖枯。

4 杉木病害防治措施

4.1 杉木黄化病

(1)在尚未造林的地方,应认真贯彻“全面规划,适地适树;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深挖整地,蓄水保土,适时早栽,认真种植;细致抚育,加强管理,合理密植,适时间伐”这6项造林技术措施。徐洲县在营造大面积杉木林的群众运动中,提出全面深垦、适当深栽、深挖抚育的“三深”措施,是能使杉木速生丰产的好经验。但在深挖时,要往意保土;在深栽时,要注意舒根、防止反山,在深抚时,要注意适时。在网纹红壤地区,应采用播槽整地造林。

(2)对于已发生黄化病的林分,采用黄龙公社创造的深挖抚育是成功经脸之一。但因为杉木根系在5~10年生时生长最快,所以,深挖抚育应该在造林后1~5年内进行。必须避免在杉木根系生长兴旺时进行,防止因深挖又引起杉木发黄,并为根系在5~10年生中的快速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对于黄化病严重的林分,应进行改造。间种绿肥压行,增加土壤中的水肥,如间种紫云英和勺简汗等。补栽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是对少数黄化病严重,老干弯曲,萌芽丛生,失去顶芽优势,生长几乎停顿,没有恢复希望的,可砍伐老干,除杂炼山,深翻培芡,促进萌芽,选留健壮萌条,代替主干,培育新林。

4.2 碎倒病

(1)圃地选择。推广山坡育苗,避免与农争地,减少苗木途中运输,提高造林成活率。由于每年采用新垦山地育苗,杉苗非连作,土壤中病菌少,苗木发病少。若无适当山坡,可采用熟地或梯田育苗。但前作以豆科作物为好,若为茄科或姜类等感病植物,不宜作苗圃。地下水位过高和排水不良的地方也不宜育苗。在排水较差的圈地育苗,要开好排水沟,适当做高床,床面要平整,避免积水。

(2)土壤消毒。结合整地,施石灰450~7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对预防葬倒病有一定效果。有人认为用六六六粉防治杉苗碑倒病效果好,但因六六六粉的有效成份是六氯化苯,撒入土里残效期长,在无地下否虫的苗圃里,不宜采用。在有小地老虎(地蚕)、金龟子幼虫(蟒嬉)和非洲缕姑(土狗)为害苗木的圃地里,整地前可撒6%六六六粉,杀灭地下害虫,但用药不可过量。

(3)肥料处理。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肥方式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垃圾肥和堆肥应堆沤发酵腐熟后方可使用。采用火烧土做基肥,600~750kg/hm2,肥效好。追施氮肥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和用量,防止发生“肥害”。

5 结语

杉木病害中,真菌病害是最主要的。真菌侵害杉木的根、茎、枝、顶梢、针叶及球果、种子,侵入途径或是杉木的自然孔口,或是杉木的伤口,或是穿透角质层直接侵入。杉木在充满微生物的环境中生长发育,由于共同进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真菌——杉木的关系,但病原真菌的致病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不适地适树、大面积营建杉木纯林、缺乏管理等)病害大面积发生,此时杉木与病原真菌的关系呈亲和性互作,导致杉木病害成灾。早在1988年俞新妥指出,杉木病害的研究报导虽多,但着重于生活史及防治技术及地点上的重复,从营林措施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病害发生的相互关系,虽有涉及,但不够深入;1988年至今,杉木病害有发展趋势,其研究报道文献也较前期增加,其中以炭疽病、溃疡病和缩顶病的研究较为深入。纵观杉木病害的研究报道,多局限于描述性的观察,或进行防治工作的技术总结。限于研究手段,涉及基础的研究报道极为少见,而从当今生物学发展趋势上看,即使是应用学科,要深刻地研究林业上的森林病害问题,必须籍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帮助。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的森林病理学研究思路,“从里到外”进行研究,以研究杉木和病原真菌的基因为主要对象,阐明杉木——病原真菌互作的有关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及其产物功能;以分子克隆的方法鉴定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然后根据该基因产物及对生化表型的影响确定基因的类型及其作用。参考传统的杉木病害的研究资料,以有关生化因子为依据克隆相关基因,再证明这些基因在致病中的作用;通过对杉木在DNA水平上的互补分析和缺失研究,从杉木个体到群体来分析有关基因的作用和功能表现的调节。

[1]袁嗣令.中国乔、灌木病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沈伯葵.杉木缩顶病病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6(4):30~34.

[3]黄天章.杉木顶枯病的防治试验[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7,7(2):9~ 13.

[4]黄天章.杉木溃疡病病原生物学及其防治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9(3):272~281.

[5]陈汉章.杉木枝萎病病害流行及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J].闽西科技,1986(1):13~ 24.

[6]沈伯葵.杉木缺硼症的诊断和发生规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8(4):39~ 45.

[7]欧兆胜.三明地区杉木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的调查[J].森林病虫通讯,1996(3):36~37.

猜你喜欢
针叶杉木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不同林龄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不同混交方式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影响研究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雪景
风雨海棠
瑞典林主协会提高工业木材和针叶锯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