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中医护理

2011-08-15 00:48王志琴
科学之友 2011年7期
关键词:结肠炎脾胃服用

王志琴

(山西省太原市卫生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久泻又称慢性腹泻,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吸收功能障碍疾病。腹泻,中医学又称泄泻,在古典医籍中名目繁多。《内经》多以泄泻症状和大便性质分类而有飧泻、洞泻、溏泻、水泻、濡泻等名称。《难经》则以脏腑立论,又有胃泻、大肠泻、小肠泻等名。

腹泻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禀赋不足及久病体虚等有关。感受外邪,以寒湿暑热所致泄泻为常见,其中尤以湿邪最为多见。饮食所伤,多为饮食不节,如饮食过量,或过食肥甘辛辣,或恣食生冷;或饮食不洁,如食馊腐食物,或误食不洁有毒之物。

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下的护理工作,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中医注重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中医护理学的系统论述,包括精神修养、环境卫生、饮食护理和禁忌、服药治疗护理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护理慢性腹泻显示出了其特色与优势。

1 慢性腹泻的特点

慢性腹泻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顽固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造成较长的病症。

2 慢性腹泻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注重整体护理,对慢性腹泻患者的护理应因人而异,辨证施护。

2.1 情志护理

张景岳曾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古人尤其重视精神护理,《内经》中记载“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

因忧思伤脾,怒气伤肝,均可致泄,而如果效果欠佳,或病情反复,或各种检查的痛苦,常使患者产生烦躁情绪,护士可主动与患者沟通,从而了解患者的想法、顾虑及情感需要,及时解答疑问,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如发现患者有不良的认知,及时给予纠正、安慰、鼓励和帮助,帮助患者应对处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社会问题,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康复。

2.2 饮食护理

张景岳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饮食失调,如膏粱厚味,恣食肥甘,生冷不洁等伤及脾胃,使脾运失健,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泻致虚,因虚易泻,互为因果,故缠绵难愈,所以此型腹泻临床常见。

饮食护理对慢性腹泻患者尤为重要。根据患者泄泻症型的不同,饮食护理不同:①寒湿泄泻,宜散寒化湿,服用生姜草果红糖汤。②湿热泄泻,宜清热化湿,服用马齿苋粥。③食滞肠胃,宜消食导滞,服用山楂等。④脾胃虚弱,宜健脾利湿,服用山药、莲子、扁豆、芡实等。⑤肾阳虚衰,宜补肾止泻,服用羊肉、狗肉等温阳之物。⑥肝郁乘脾,在进食时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2.3 生活起居护理

(1)腹部注意保暖。

(2)排便次数多时,便后应用温水清洗,涂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若有肛门下坠的情况,可嘱其卧床休息。

(3)疼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4 用药护理

(1)脾胃虚弱所致的久泻,多用参苓白术散。

(2)腹痛腹胀者,给山楂、鸡内金粉各2 g,水调服。

(3)慢性泄泻。董建仁用运脾胃、温肾阳,收敛为主,兼顾阴液[1],运脾胃常用炒白术10~15 g,苍术10~15 g,山药15~30 g,扁豆10~12 g,焦山楂10 g,陈皮10 g;温肾阳可用小茴香10 g,干姜6 g,毕澄茄10 g,筚拨10 g;收敛可用罂粟壳10 g,诃子10 g,石榴皮10~15 g,莲子 10~20 g,益智仁 30 g,赤石脂 10~15 g。

(4)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祝冬灿采用益黄散加味,⑶方由青盐炒陈皮10 g,炒青皮5 g,公丁香3 g,炮诃子6 g,西羌活6 g,制大黄3 g,炒车前子6 g,藿香6 g,清炙甘草5 g,1剂/d,常规煎服。<3岁取汁100 mL,≥3岁取汁200 mL,分期2~3次口服。

[1]《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慢性腹泻专辑》中董建仁的《运脾温肾,敛涩为主,兼顾阴液,慎用刚燥》.

[2]徐桂华《中医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祝冬灿.益黄散加味治疗小儿慢性腹泻64例.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5月34卷5期.

猜你喜欢
结肠炎脾胃服用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服用二甲双胍 谨防维生素B12 缺乏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空腹生吃鱼腥草治结肠炎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良书每月一副,按编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