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体验教育的价值审视

2011-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1年7期
关键词:陈列博物馆设计

杨 秋

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 100050

博物馆是收藏记忆的场所,是文化的殿堂 。当代博物馆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深化,被动式、说教式的展示教育方式已被淘汰,以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为特征的体验教育方式日趋成熟,并成为当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体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体验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与以往“外灌”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体验,是指亲身的经历、体认和验证,体验教育就是把体验作为一种教育途径,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获得亲知,激发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素质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以书面抽象符号以及电化教育为主要手段,以知识量的积累见长;而博物馆的教育,可以通过实物标本、影像技术、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竞赛活动、户外考察等多样的方式展开,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并陶冶情操。博物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博物馆环境,即建筑环境、参观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非常直接的说教方式来感染、熏陶、激励、启迪青少年,引发青少年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改变、影响他们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使青少年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切身体验博物馆的环境教育。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当前,有的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仍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展陈设计刻板、单调,文字说明简单、枯燥,大多仅标明文物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百字的简短说明,无其他信息,很难激发孩子们参观的兴趣,多次目睹兴冲冲来到博物馆的孩子们步入高雅的陈列“殿堂”,看上一会就叽叽喳喳穿堂而过的场面,孩子们认为“看不懂、没意思、不好玩”,这就是目前我国一些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面临的尴尬局面。博物馆在设计基本陈列时,充分兼顾青少年观众的求知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增加适合青少年理解的说明文字和展示手段,针对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陈列中应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多引入互动内容,就历史上某项工艺、生产流程、操作方法进行模拟并设计出青少年动手参与的环节,如手制与轮制陶器的制作过程,让他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体验参与的乐趣。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1]。这说明,让青少年参与并实践,接受信息的渠道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博物馆带给观众的这种穿越时空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解读与延伸,是其他文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

2 体验教育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国外已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美国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十分普及。在美国,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设有教育服务部,为学生设立专门教室、实验室;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美国科学技术博物馆更为发达,每个大、中城市都有多处科教场馆,且各具特色,并不雷同,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最生动、直接的场所。这些场馆不仅展览内容丰富,讲解生动,而且鼓励观众动手参与,如旧金山探索馆及拉维莱特科技馆,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特色,以体验为重点,以试验、表演等为手段,强调参与,注重互动性。法国巴黎发现宫是探索奇妙科学的殿堂,其展览活动区有59个,以开放式、参与式及实验性的展示手法呈现,鼓励观众动手操作,每天由年轻科学家举行50场以上的演示活动,还让观众上台共同体验探索科学之乐趣。澳大利亚墨尔本科技馆的多数常设展览均有普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目的在于让观众认识到:只要仔细观察、用于探索,你身边就存在各种各样有趣的科学知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对13岁的儿童和13岁以上的中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墨西哥,每年中学生学习历史和自然科学的课程时,都要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在英国和新西兰,未来的小学教师或者小学校长都要接受博物馆教学的专业指导。韩国是亚洲地区博物馆事业较发达的国家。韩国博物馆是以展厅为阵地,依托陈列展览而设计体验式项目。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立民俗博物馆、三星美术馆都附设了儿童博物馆或儿童文化教育中心,各馆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心理感受特点,设计了供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体验的各类展示项目,通过亲眼观察、亲手触摸和亲身感受,了解历史,增长知识,进而体验到在博物馆轻松学习的乐趣。

我国博物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相对于文物、艺术类、历史等类型的博物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体验教育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如北京、上海等大型科技馆展览设计颇为先进,通过体验、互动等方式来阐释科学信息,以参与性、娱乐性为手段,使科学知识、科学原理更加形象化、利于观众接受和理解。但这些展品、展项的科学信息的蕴含量相对有限,易丧失新鲜度,教育价值大打折扣。而一些中小型科技馆的展示往往缺乏鲜明的特色与个性。复制、模仿现象较为明显,有些互动、演示展品“换汤不换药”,仅仅在外包装、操作方式上进行些许改动,甚至有些展品完全是复制品。北京、天津、浙江等自然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品为依托,长期固定展览虽然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表述宏观的科技信息,在新展品的开发与制作上颇为滞后,常设展览不能及时得到更新,有些展品甚至多年未变。观众通过体验、互动的展品来了解科学知识的又逐渐减少。往往一些新颖的互动展览在展出几年之后,由于场地有限、资金不足而撤展,新开发、研制的展品、展项往往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而未及时填补空缺,造成展品的“断层”,慕名而来的观众只能失望而归。这样严重降低了博物馆参观的文化品位,科技内涵也大打折扣。新时期的博物馆怎样在社会大教育系统中独树一帜,释放出博物馆教育的特殊价值,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3 博物馆体验教育的价值审视

3.1 陈列设计是体验教育之最初理念

陈列是博物馆的灵魂,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依赖于陈列这一特殊的知识传播方式来完成。人们去博物馆参观、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要求学到瞬息万变的新知识。在博物馆陈列中,过多强调让文物自己说话,文字的东西太少、辅助的材料缺乏,观众很难看得懂。藏品只是供少数文人学者孤芳自赏,很少关心普通大众的要求,不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陈列设计往往成为设计者个人对陈列内容不完全理解而做出的程式化的设计,形式和内容脱节严重、手段落后、形式单一,使广大观众无法对博物馆产生兴趣。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者通过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将文物内在的信息揭示出来,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采用新的形式和手段改进陈列,创新陈列展示手段,提高科技含量,为提高公民素质服务,实现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的需要。

办好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为社会、为观众服务的中心环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指出,在中国大陆,仍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展览陈旧落后、定位不准,与大众欣赏品位严重脱节;社会服务项目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2]。事实上,内容单一、展示形式呆板而又囿于传统观念的博物馆,没有经常变换的展示与吸引观众的教育手段,难免在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知识更新的竞争中被公众冷落。博物馆办展前缺乏观众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缺乏对于不同人群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思想情感需求的了解,办展后也缺少反馈。而观众对于博物馆在做什么、需要它做什么也缺少交流渠道。办馆者缺乏与时俱进的博物馆学新理念,文物与自然标本来源渠道缺失,新的陈列不引起观众兴趣,又缺乏让观众参与的其他教育手段,开展后门可罗雀。在展示设计中不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总喜欢把专业上的名词术语僵硬地塞给观众,用说教的方式教育群众,在展示手段上没有观众的参与,很难激发观众参观兴趣。博物馆陈列设计应重点关注观众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基于体验理念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应当成为新时期设计发展的主流。“设计的目的已不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展示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3]为适应观众越来越高的体验期待,博物馆既要成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同时又要成为文化体验场所,将陈列信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这就要求博物馆陈列设计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其发挥社会作用的拓展空间更大。

3.2 特色展示是体验教育之最大诠释

博物馆展示是博物馆要素与教育要素以及学科要素交互融合的过程与体现。博物馆展示是沟通观众与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博物馆是否有人问津,主要取决于展示能否为观众喜闻乐见。一个展示的立意、市场调查、内容与艺术设计、展示前后的评估等工作,本身就是最具体的科学研究,应由有关专业的科学家、博物馆学家、教育学家、高科技专家及美术家共同完成。博物馆三大职能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在完成终身教育的使命中,展示如何与观众互动,展示的思维如何与高科技结合,在展示中如何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候我们进行研究。

博物馆展品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蕴涵的信息往往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代表,具有典型性。因此,它所带给观众的体验也是一种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体验。展示设计中要注重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典型调整,使展品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特征的表达准确到位,使观众在获得展品信息的同时,获得一种文化的体验和精神的满足。博物馆展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展示给观众,以达到让观众了解和认知的目的。展示体验的核心是崇尚实践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种无法遗忘的感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观众可通过亲手点击触摸屏,查阅信息,聆听音乐,欣赏影片;模拟技术和蓝幕合成的使用可使观众在参与中了解展示的内容,妙趣横生,寓教于乐;声、光、电技术和超宽大屏幕的运用则大大增强了展览的震撼力,强化了展示效果。高科技营造的亮点牢牢地吸引了观众。观众在互动和参与中,获取了知识,得到了高品位的文化享受。不断改变博物馆的展示手段正是继承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光荣传统。[4]博物馆教育更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关注受益面、本地观众、未成年人、劳工阶层、弱势群体观众的比例,更关注深入人心的口碑传播率。要设计一些允许观众参与的用手触摸、参加实验的手脑并用的展项,以便呈办出彰显本馆个性的基本陈列和各类展览。要为观众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学习环境,在展出后还要有充满人文关怀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全方位的服务。各类博物馆当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贮藏所和守护人。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独具魅力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与科学,是推动文化全球化的机构。作为反映不同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在设计每各馆的使命与定位时,一定要突出本国、本地域、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要把全球化的议题纳入博物馆的各项活动中,特别是在展示与其他的教育活动中,以显示博物馆的工作是与时俱进,反映世界的主流价值。

3.3 动手做是体验教育之最佳方式

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是启人心智的终身教育的场所。博物馆教育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多学科的交叉,是博物馆文化中最眩目的明珠。让观众积极主动地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强化体验、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外在的知识转变为其内在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博物馆是培养人们综合素质的终身教育的大课堂。各类博物馆充分发挥馆藏特色开展教育体验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是专门开辟的DIY(Do It Yourself)活动室,吸收国外一些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建立的青少年活动场所,以科学体验、主动探索为宗旨。活动项目不断翻新,三叶虫化石模型、恐龙化石模型、彩陶宝贝、多彩T恤、香皂作坊、彩绘小恐龙、鲁班小木匠等动手制作项目。如彩陶宝贝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精心构思巧妙加工做成可爱的小动物,如机器猫、喜羊羊、灰太郎等;或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又是如何变硬,永远保持我们做好的模样。让孩子们在快乐动手中掌握知识、发现及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中国科技馆新馆科学乐园,精心开辟一处“DIY手工制作”,并附加手工作坊展示柜,以科技创新为理念,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呈现独具魅力的小朋友手制工艺品,如孔雀开屏、乡野小屋、智慧之树、火箭发射、梦幻城堡、新式挂瓶;颇有创意彩绘“梅花傲雪”图案的折扇;纸杯上悬挂着刻有几种生肖图案的太阳伞;以猫头鹰为头部、青蛙抵腹部、绿色荷塘为两翼、跳跃的螳螂为两足而巧思绘制的风筝;在软泥做成的托盘上,独有心裁地绘有机动车驾驶的信号标志;不禁感叹小朋友的思维力、想象力是多么丰富。

故宫博物院以皇宫特有珍稀文物为样本,开展串朝珠、画龙袍、画青花瓷等活动,“朝珠DIY”是近年来面向社会公众推出的第一项课堂互动式动手教育活动。朝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被分解成为小学生比较容易识记的知识点,由讲师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及介绍,如通过识别颜色辨认佩戴场合及通过识别不同种类的珠子数量了解构件含义等,是学生学习效率及动手效率最高的活动之一,深受广大观众青睐。“霓裳彩绘”是2008年故宫宣教部为配合“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特别开发的公众动手教育活动,以清代宫廷服饰元素彩绘帆布包的环节,选择中国红配以中国传统吉祥文饰的题材进行创作,颇有创意并获得好评。首都博物馆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画脸谱、拓印年画、软陶制作”等教育活动。儿童在发现物品的结构特点时,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是读者在观赏和享乐美时产生的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特殊的内心感受,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热烈欢乐的情感。”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来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动手做是一种具有吸引力和新奇力的观赏学习体验。此活动历来获得儿童及青少年的青睐和赞同。

4 结论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博物馆必须适应社会和公众各种层次的文化需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自己的展览优势及其人文特色,根据观众的需求及社会热点,设计有吸引力的叫座的展览,打造特色教育,开展各类富有创意的互动体验式活动,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理想教育模式,以自身文化优势树立良好形象。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突出参观者与展览的高度互动性是各大博物馆的共同特色,观众从做中学,体会到博物馆特有的文化氛围的教育和熏陶。博物馆自身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才是独善其身的硬道理。

[1]董建冬.把孩子们吸引到博物馆中来[N].中国文物报,2005-09-2316.

[2]童明康.深入落实“三贴近”要求开创博物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部分省市博物馆“三贴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中国文物报,2004-08-18.

[3]许亮主编.展示设计[M].湖南出版社.2004:1.

[4]甄朔南.甄朔南博物馆学文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201.

猜你喜欢
陈列博物馆设计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