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011-08-15 00:53张淑玲
绿色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盘锦丹顶鹤芦苇

张淑玲

(辽宁省盘锦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1 引言

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稻田以及滩涂等常年性或季节性积水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沿海地区,与陆地、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3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重要的国土和自然资源,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0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每hm2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相同面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目前,全世界约有湿地5.14亿hm2,中国湿地面积约3 848万hm2,居世界第4位、亚洲第1位。

盘锦地区湿地总面积16万hm2,属滨海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分为芦苇沼泽、滩涂、浅海区域和河流、水库、水稻田6种湿地生态类型。盘锦湿地植物区属华北植物区,主要由盐沼和耐盐植物组成,有维管束植物126种,其中芦苇为优势种类。有各种鸟类、昆虫、水生动物共计960种,构成天然物种多样性的生态链,是天然物种的基因库。它的湿地效应不仅对盘锦的生态体系,乃至东北的生态平衡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影响到盘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由于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用地不断扩张,修路、项目建设造成生态系统的切割,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该区域物种及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冲击,使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红海滩”退化、许多物种数量锐减、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强化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

2 盘锦湿地生态环境功能与价值

2.1 净化水质,减轻环境污染

芦苇是净水植物,对水域的金属和非金属有较强的吸收和吸附能力,因而可以净化污水。芦苇对含油、酚、氰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能在酸性化水里生长;芦苇能大量吸收锰、铁、铜,对这些元素有富集能力,它还具有庞大的须根系,在土壤中能形成一个天然的过滤器,可以富集多种有毒物质。实验监测结果表明:经芦苇湿地净化后的污水,总氮、总磷可削减 90%以上,COD由5 800mg/L下降到200mg/L以下。又因芦苇主要用于造纸,不直接参加食物链,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特殊意义。辽河三角洲百万亩芦苇湿地,多年来对各类污水的净化作用,对减轻渤海水质污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2 高潜能的生物资源

盘锦大面积的芦苇沼泽湿地,分布有丰富的纤维植物、饲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尤其是芦苇资源,是亚洲第一大芦苇生产基地,每年可生产芦苇50万t,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每吨芦苇生产的纸浆相当于2m3木材的纸浆产量,年产50万t芦苇就相当于100万m3的木材,用木材需20年成材,而芦苇每年可收割一次,可见其生产能力之高。因此,对于湿地保护,不仅可维护极高的生物生产力,又能节约木材,保护森林。其次湿地沼泽内盛产鱼类,为人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副食品,也为大量鸟类提供了丰富食物。

2.3 开发利用价值可观

在盘锦沿海滩涂上生长的翅碱蓬单一群落,生长季节一片赤红,犹如一幅巨大的红地毯横铺在平坦的海滩上,被称为“红海滩”,成为我国沿海少有的自然景观;在海岸线以上陆缘带生长有灰绿碱蓬、柽柳为主的盐生植被,并伴有翅碱蓬混生,红绿相间,景色怡人;陆上沼泽环境是以芦苇居绝对优势的耐盐植物群落,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这种红绿分明的带状植物分布规律在我国沿海很少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经科学考证,翅碱蓬植物具有较高营养性和药用性,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亚麻酸含量达6.08%以上,其营养成分远远高于一般植物油。鲜嫩茎叶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0%,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钙、磷、铁与核黄素含量都高于菠菜、番茄及萝卜等蔬菜。维生素C含量远远高于螺旋藻,含硒量也较一般食物高出十到几十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有降糖降压、扩张血管、防治心脏病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药用效能,其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2.4 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盘锦湿地丰富的植物资源、特有的植被类型与生态环境养育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与特有的动物群落,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尤其是多种珍稀鸟类理想栖息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在全区分布的405种脊椎动物中,仅鸟类就有264种,是野生丹顶鹤繁殖分布的最南限,也是世界上黑嘴鸥种群最大面积的繁殖地,每年迁徙经过该区的丹顶鹤有800余只,繁殖的黑嘴鸥有3 200余只,而广阔的退海滩涂也为西伯利亚——东南亚迁飞的涉禽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和取食场所,在湿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居于重要地位。

3 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3.1 湿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随着盘锦市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加,造成湿地面积减小,部分湿地已经开始退化。湿地周边开发,使湿地成为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造成湿地水质下降,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控制湿地开发规模,寻求一条发展与保护相互协调的途径,以弥补湿地资源萎缩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3.2 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的影响

丹顶鹤自然卵巢区的范围是以2~3km2无人烟的芦苇沼泽地,由于保护区内工农业活动频繁,使丹顶鹤的栖息地形成分割不连片的岛屿。目前,在保护区内修建公路35条、沟渠31条、井台72个、居民点30个,保护区已被分割成 90块,其中大于1km2的有 30块,大于0.5小于 1km2的有 24块,小于0.5km2的36块。由于岛屿化的形成,芦苇生境的切割,切断了水生动物的洄游路线,加上人们过度的捕捉鱼虾,使水生动物遭到毁灭性打击,进而断绝水禽的饲料。从目前调查结果看,丹顶鹤的巢位已经较1985年向南迁移了5.5~9.5km。照此下去,再有20~30年将不会有丹顶鹤的立足之地。盘锦湿地是世界上丹顶鹤栖息的最南限,全世界都非常重视这群丹顶鹤迁移路线及繁殖地的变化情况。为了保护丹顶鹤的栖息地,控制环境的岛屿化进程,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3.3 湿地水资源缺乏,造成湿地环境质量下降

盘锦湿地大面积苇田为人工灌溉水,水源主要来自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近年来,大凌河几乎成为季节河,双台子河在春季也无水供给下游,因此,造成苇田在春季难以及时灌溉或灌溉水量严重不足。芦苇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和盐度,而河水和海水的彼此消长决定着河口湿地的水分盐度,如果河道来水减少则会引起海水倒灌,使得湿地水分盐度升高,造成靠近河口的芦苇湿地退化。随着湿地面积的萎缩,芦苇的产量大大减少,相应的伴生生物和以芦苇作为栖息场所的生物量也随之减少,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3.4 水盐失衡导致红海滩退化

近几年来,由于干旱少雨、人工拦海造田、浅海石油开发、滩涂养殖等人为干扰,特别是典型的沿海河口水域由于河流泥砂充填和潮流夹沙落淤及水文条件不断发生时空上的动态变化,造成了翅碱蓬群落的严重退化和死亡。盘锦海岸带“红海滩”自形成以来以1998年至1999年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群落总面积达2 000hm2,一般高度为15~40cm,最高可达50~60cm,盖度70%~80%。自2000年开始显著退化,群落面积逐渐缩小。尤其是双台子河口东岸接官厅至二界沟26.3km拦海大堤外退化尤为严重,群落盖度已从70%~80%减少至20%~30%,大部分仅是零星分布,很难连接成片,有的已成为裸露的滩涂,高度也降到15~30cm。为保护“红海滩”湿地景观的永续利用,经过几年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已查明导致碱蓬死亡原因是由于盐害致死,其最适合生长的水分盐度是15‰左右,低于或高于该浓度,翅碱蓬都会出现退化。

4 加强湿地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4.1 合理规划,科学利用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大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增强民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湿地资源保护的统筹规划管理,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程建立协调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生境的恢复速度,在保护与利用矛盾时,要运用湿地的总量平衡、动态管理、生态恢复、功能补偿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兼顾,持续发展。

4.2 加强湿地管理,坚决控制污染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辽河三角洲资源利用的统一管理,做到依法保护和管理湿地。湿地周边及区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加重了湿地的承泻能力,如果不加强对有毒有害污水的净化和管理,一旦排入湿地将会导致湿地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湿地的原有生物群落结构,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要对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两岸及苇区周边的工矿企业排污实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污水直接进入河流注入辽东湾,加大对辽河污染治理力度,对苇厂灌溉水质进行监测,严禁污水灌溉苇田,以改善湿地水质环境。

4.3 坚决有效地防止湿地退化

近些年,由于淡水资源缺乏,造成土壤含盐、含碱量高,依靠自然降雨已经不能满足芦苇、翅碱蓬等生物生长的需要,逐年退化的现实已经显露出来。因此,各个部门要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加大管理和调控力度,在淡水资源供应方面应列入发展计划,真正付诸实施。各苇区要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和各种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以保护滩涂生物,提高芦苇产量,让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

4.4 完善野生动物生境保护

首先,必须保证有足够面积的湿地环境。在保护区周围划界立标,核心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生产和开发(如采油、养殖业、修路、挖渠、截堵水流等)。目前保护区内遗留下来的生产和农业开发的道路、井台、水渠等造成湿地环境岛屿化,应尽早恢复原貌,退耕还湿,确保保护区整体性,使能流、物流相互畅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次,要提供丰富食物、水源和安全的隐蔽场所及繁殖巢地。在保护区要严禁狩猎、捡卵、捉雏、毁巢、捕鱼捉蟹,已形成道路的采取修桥建涵洞方式使水流畅通。通过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把多种生物的生态链连接起来,为野生动物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并在核心区保留一定面积植被不收割,为丹顶鹤等飞禽提供安全的隐蔽场所和筑巢繁殖地。

4.5 科学发展湿地生态旅游观光

翅碱蓬、芦苇荡、丹顶鹤、黑嘴鸥等鸟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湿地景观,是极好的旅游资源。科学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必须以资源可持续性利用为前提,既要大规模保护,也不排斥适度利用。积极探索一种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科学模式,确立“积极保护”的思路,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对以湿地为开发对象的各类旅游项目和开发活动,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照有关法律实行严格管理,开发利用要以不破坏其再生机制为前提,维持湿地生态过程,遏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开展生态环境承受力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体现环境优先,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实现最小干预,使旅游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加强对游客、从业人员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制定行之有效的开发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旅游人数,实现旅游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协调统一。

[1]赵忠宝,李克国,耿世刚.盘锦温地保护、恢复与永续利用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17~18.

[2]肖笃宁,胡远满,李秀珍,等.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刘红玉,吕宪国,刘振乾,等.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00(6):61~ 62.

[4]王宪礼,肖笃宁,布仁仓,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分析[J].生态学报,1997(17):37~38.

[5]董厚德,全奎国,邵 成,等.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生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5(6):127~128.

猜你喜欢
盘锦丹顶鹤芦苇
三只丹顶鹤
石磨豆腐
做强“盘锦大米”品牌 促进盘锦大米产业增值
芦苇
空中俯瞰辽宁盘锦血色海滩 多彩画卷美得惊艳
芦苇
看啊,芦苇
下一站,盘锦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