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2011-08-15 00:54许建平
科技视界 2011年2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矿区生物

许建平

(阳泉煤业集团三矿信息中心 山西 阳泉 045008)

0 引言

我国采煤活动大多是在陆地上,且以井工开采为主,在陆地生态系统各种非生物因子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水分、土壤和热量。从生态环境角度讲,采煤主要引起了矿区非生物环境因素中水分和土壤的变化,所以在作评价时应重点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1 矿区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1.1 综合作用

生态环境中各种非生物因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因此在作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要特别注意矿区生态系统中的敏感因子。

1.2 主导因子作用

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变化及相互作用,继而影响生态环境。一般地,在矿区所处的功能区划、地方标准及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定中会有明确要求,所以在选择评价指标时要紧密结合矿区所在区域的功能区划、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等相关规定。

1.3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有些生态因子(如光、温度、水、土壤养分等)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另一些生态因子(如地形因子)则通过影响光、温度、水、土壤等因子间接作用于生物,有时间接影响比直接影响的作用更大。所以在选择评价因子时应考虑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重点考虑对生态环境既造成直接影响又存在潜在影响的生态因子,如地表沉陷。

1.4 阶段性作用

由于生物生长发育在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有的是由生态环境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对矿区土地复垦起着指导性作用。

1.5 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生态环境中各种非生物因子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到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其生病或死亡。所以从总体上说生态因子是不可代替的,但是局部是能补偿的,例如,在某一由多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过程中,某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例如土壤的孔隙度和水分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1.6 限制因子作用

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就不太可能成为限制因子;相反,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那么这种因子就很可能成为限制因子。例如,氧气对陆生动物来说一般不会成为限制因子,但常常成为水生生物的限制因子。

2 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1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目的,对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总体定性和定量评定,这种评价工作通常是在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研究生态环境质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有的是为了综合反映出某些生态环境单元的污染程度,有的是为了了解所评价区域总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由于评价目的不同,以及所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因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若按评价步骤划分,可分为两步法和一步法两种方法,两步法是先进行单要素评价,然后归纳评价结果,得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一步法是根据评价目的,直接选用最能反映环境质量的某些环境要素和某些有代表性的参数,直接求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

两步法作为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法,各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分为三类:①生态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②表征生活环境质量的要素,包括人口、公共设施等。③反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演变的要素,如土壤、水土保持状况、土地破坏状况、野生动物增减情况等。这些评价要素有的易于定量,有的则须根据评价目的,加以归纳和概括,选取合适的数值。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以评价区域内某些生态环境要素评价为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评价又是以单项评价为基础的。在不同的评价区域内,各种生态环境要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者说是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常用权系数表示各要素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在煤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各级权系数的确定是一项重要内容,层次分析法是解决权重问题的有效方法。

2.2 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生态环境功能变化做出评价,影响对象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是决定影响评价工作深度的重要依据,此类影响常需作定量评价,特别不能加剧区域性自然灾害。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应放在非生物因素及植被的变化上,评价内容包括:

(1)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是否使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2)3级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对绿地、等)进行预测;2级项目要对重要评价因子均进行单项预测;1级项目除进行单项预测外,还要对矿区全方位的影响进行预测。

(3)为便于分析和采取对策,要将生态影响划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近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一次影响与累积影响,明显影响与潜在影响,局部影响与区域影响。

(4)根据不同因子受采煤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和累积情况进行预测评估。从时间分布上可以表现为年内(月份)和年际(准备期、施工期、运转期)变化两个方面,从空间分布上可以划分为宏观(开发区域及其周边地区)和微观(影响因子分布)两个部分。

(5)进行煤炭开发生态影响预测经济损益分析。把生态质量作为生产力要素,后者是可以观察和测定的;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住重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关密切的一般影响因素适当加以综合;只考虑那些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最终影响;按有关规定依经济寿命年限折现,使估价具有可比性。

3 结束语

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综合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污染、开采工艺和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对煤炭开发活动所做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现存的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繁杂、多样,缺乏统一性,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与此相对应的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建立一种能普遍适用的统一的煤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1]石海林.矿产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综述[J].金属矿山,2000(9):41-44.

[2]程胜高,李国斌,陈德兴.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保护,1997(12):26-29.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矿区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