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2011-08-15 00:54李凤燕
科技视界 2011年25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物流

李凤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1 图书馆物流管理概述

20世纪后期,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物流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物流管理发展时间比较短,但发展势头强劲,目前物流管理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之中,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就引入大量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管理技术。从外部来看图书馆物流就是指各类文献资源从供货商到图书馆再到读者的物质流动过程。

2 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实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以图书馆内部业务管理为核心的图书管理阶段;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阶段;以网络为基础的文献信息服务阶段;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服务阶段。随着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日益显著,对图书馆管理的效能也有了新的要求:图书馆要处理和提供的信息更多、更新、更广泛、更复杂。图书馆有必要增强对信息的搜集能力以及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对“虚拟馆藏”和“共享资源”的开发,通过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来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未来图书馆的评价标准不再是文献资源的藏有量,而是文献服务的能力。

将物流管理技术引入图书馆管理当中,可以为图书馆发展拓展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从馆藏资源到读者之间的文献运输和流动信息的分配,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营资本,同时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公开化程度。引进物流管理技术能更好地提高和改善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效益,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3 物流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

3.1 物流技术在图书馆采购部门中的应用

物流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购方法。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全球的出版信息,扩大图书选购的范围品种。

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院)为例,该校实行图书采购招标制,该校每年成立无锡商院图书馆采购招标领导小组,所有有关图书采购招标事宜皆由该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年初由图书馆制定出全年图书采购计划,包括所购图书的数量、品种、经费的分配使用等。采购2万元以上图书实行招标,对图书质量、到馆率和到馆速度以及数据提供服务质量等作出具体的要求。新华书店、图书供应商投标,通过竞标确定图书采购单位。对某些专业图书实行议标定点采购。电子文献,如软件、电子读物、信息服务等则从电子仓库中将文献直接传递到客户端,达到传统采购无法达到的效果,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缩短了交货周期。

3.2 物流技术在图书馆流通部门中的应用

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满足读者多样性的文献信息需求,这就需要大力提倡资源共享。而传统的图书馆的馆际互借,需要读者亲自到馆借还,很不方便。无锡商院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扩大图书馆的虚拟馆藏,而且还扩大了图书馆的读者群,缩短图书馆与用户间的时空距离。如图书续借,读者可在所借图书到期前30天内,通过校园网进入图书馆网页进行续借,也可以到图书馆办理续借手续,可续借2次,每次续借时间为30天(从续借之日起计算)。为方便读者,该馆对教职工还实行图书预约服务,教职工可直接到图书馆或在图书馆网站上预约已借出图书。该预约图书回馆后,图书馆为预约者保留5天,5天期满后,系统会自动取消预约。真正地实现了图书馆“大图书馆”、“大信息观”、“大读者观”的服务理念。

3.3 物流技术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门中的应用

无锡商院为了节省教研人员查询、检索所需文献信息的时间,便于随时跟踪本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参考咨询向学校重点课题和重大科研项目推出定题咨询服务,为课题组提供从课题立项、研究中期、直到成果验收的全程式信息保障,根据课题研究各个阶段的不同信息需求,一次性或定期/不定期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检索结果。无锡商院依托网络资源和数据库为校内读者提供代查代检及论文查证服务。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检索命题及准确的检索词,代为检索题录、文摘或全文资料,将检索结果以索引、摘要或全文等形式通过拷盘复制、E-mail发送或打印输出等手段输出并交付给委托人,如果该馆没有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还可以代为与其他文献中心或其它单位联系,代查代检所需的文献资料。

4 高校图书馆在物流管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目前许多高效图书馆还不能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整合,导致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时,查找不全所需的信息资源,在组织“资源链接”时易出现“死链接”现象。

4.2 信息用户方面

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应该强调服务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服务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一定范围的“确定性”,实质上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深层次的服务。但目前大多数读者只使用外借服务与阅览服务、检索服务,很少有人享受过跟踪服务与定题服务,更谈不上推送服务,这就造成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没有给读者的科研、学习等带来真正的便利。

4.3 服务与管理方面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图书信息以光学条码形式粘贴在书本上,作为每本图书的识别码,同时还需在每本图书内加贴磁条,通过磁性电子安全检测器检测,防止图书未经许可被带出馆外。读者借/还书的过程是管理员须先用光扫描器读取借书卡信息,然后读取图书上的条码信息,最后将书消磁或上磁;管理员整架时,全凭肉眼来辨别图书是否错架、乱架,整架速度慢而且效率低。

5 高校图书馆在物流管理应用方面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5.1 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深度整合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建立完善的联合目录体系。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图书馆联合馆藏书目数据库,各成员馆有权使用书目库的数据和上传新的目录数据,使书目库更加完善,成为图书馆馆际互借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将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在网上进行便捷快速地查询与传递。

5.2 信息用户方面

为解决信息用户方面的不足,图书馆可以利用 RSS发布随时更新的信息,供不同的用户订制使用,使读者第一时间获得所需信息。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提供其他列表RSS聚合服务,如新书通报、预约到书提醒、即将到期图书提醒、系统推荐列表等,使用一个窗口,便可浏览和跟踪网站中不同页面上的内容。

5.3 服务与管理方面

对于借还书方面,可以运用RFID技术管理图书,读者借书时,只须将自己的借阅证、图书或音像制品放在借阅设备下方,RFID借阅系统就会自动扫描读取读者卡个人信息和图书标签信息,计算机自动完成借书过程并打印出借书凭证;还书时,读者将图书送到回收设备,安装了RFID读写器的设备自动对书籍标签进行扫描记录、处理和分捡;管理员整架时,只须持手持式阅读器,在书架中间走过,阅读器可以将错架、乱架的图书从成排的书架中挑选出来;在RFID环境下还可以实现电子防盗与记录借阅信息流程的统一。RFID技术既节省了磁性防盗系统磁条与磁性检测装置的投入,又极大地缩短了读者借、还图书的花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将管理员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提高了工作的价值。

[1]李冬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与物流管理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6(8):123-124.

[2]宋晓艳.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06(24):21-22.

[3]李冬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与物流管理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6(3):34-35.

[4]钱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22-23.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物流
馆藏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