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店员》中弗兰克的道德新生

2011-08-15 00:54庄严刘颖
科技视界 2011年26期
关键词:犹太教莫里斯弗兰克

庄严刘颖

(沈阳医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中,犹太文学独树一帜,成就卓著。伯纳德·马拉默德则是这一派公认的佼佼者。马拉默德的小说关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的精神危机,关注人的生存及价值,关注心灵的挣扎与求索。他坚持以犹太人物的经历为描写对象,以其“受难”为主题,通过对屡遭挫折、历经磨难的小人物——通常是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犹太人——的描述,揭示整个人类的命运,开掘人类在苦难中追求美好道德的大主题。《店员》(又译《伙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小说因其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荣获1958年美国全国文学艺术科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从而为作家奠定了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店员》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弗兰克在与命运的抗争中逐步解放自己灵魂的过程。在小说中,马拉默德把犹太人为人类赎罪而受苦这一宗教传统观念看成是人与人之间责任感的真实体现,犹太人不再是上帝的特选子民,而是被赋予更为广泛的意义,成为了人类道德的化身。弗兰克的道德新生是小说的基本主题。他的新生不仅表明个人的道德新生,更是体现了马拉默德创作的根本:不仅要以忍受痛苦来赎救自己,还需要去赎救非犹太人。本文主要研究弗兰克道德新生的动力、道德新生的过程和道德新生的表现。

马拉默德的作品形象地展示了他的犹太道德观。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犹太人应该行善、诚实、具有责任心;在人生的沉浮中,敢于追求新的生活;把个人的命运与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他在阐述这些道德观时,始终将它们置于犹太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自觉地将它们与整个犹太民族的发展命运相联系。弗兰克·阿尔品是出生在意大利的非犹太异族青年。他8岁离开养父母家后便四处游荡,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未有文化的归属感。在莫里斯犹太精神的感召下,在文化的碰撞中他最终选择了犹太文化这一归宿,深刻地宣扬了马拉默德的名言“人人都是犹太人”。而且在弗兰克身上还具体体现了马拉默德似乎总是在他的作品中重复着的这样一个信念:人生的过程就是“受苦”的过程,但只要正确认识“受苦”人们就都能从自己过去的错误中赎救自己。

首先,弗兰克道德新生需要三个动力。首先,莫里斯的父爱是弗兰克道德新生的引线。正是莫里斯用其践行的犹太思想引导他发现了新的生活。莫里斯死后,弗兰克皈依了犹太教,他转变成了一个新人,身为强盗的他已经死了,他获得了新生,变成了莫里斯的精神之子。其次,弗兰克和海伦的爱情是弗兰克获得新生的追寻。小说中所有的儿子——耐特、路易斯、沃德,弗兰克都向海伦求过爱,而海伦却把爱情和幸福看得很高。在小说的结尾,弗兰克对海伦的感情由最初的肉体上的欲望转化为了追求精神的共鸣,尽管他们还存在一些冲突,但一定会最终走在一起。最后,“美国梦”是弗兰克道德新生的动机。传统的美国梦中人们试图通过物质利益获得成功,这与犹太教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弗兰克最后皈依犹太教是他作为人类的责任的成功,显示了对“美国梦”的反抗。

其次,弗兰克道德新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马拉默德笔下的人物多是些遭受苦难的下层小人物,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受难、救赎、逃离过去、寻求新生活的主题。作为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莫里斯小店中的店员,弗兰克对人生和自我充满了疑问。开始他天真地试图通过反抗跳出现实的圈子,以为可以以此过上想要的生活,但总是却事与愿违。他的观念和行为中充满了矛盾。他一面走向新生的彼岸,一面又连连犯下新的罪过。在与莫里斯的朝夕相处中,弗兰克慢慢体悟到了他的那种犹太精神,经过严厉的自省、自责,经历了一系列道德分裂和痛苦挣扎的过程,弗兰克终于在追悔和赎罪的复杂心情之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净化,通过了他必须面对的道德考验,正视了自己的过去,意识到了自己所受痛苦的意义和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而达到了道德的新生。

再次,弗兰克道德新生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典型意象生动地体现了弗兰克的道德新生。本章分析了小鸟和花朵意象、季节意象和圣方济意象是如何表现弗兰克的道德新生的。小说中的小鸟意象和花朵意象与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密切相关,它们交织在一起象征着弗兰克的新生;在小说中,冬天和春天是两个重要的季节。冬天象征着爱的消亡,而春天却代表着新生。逾越节过后,弗兰克割去包皮皈依了犹太教,完成了他的新生,这也是大自然万物更新的季节;圣方济代表了弗兰克一直追寻的纯粹的善良和爱。另一方面,弗兰克的道德再生是一种从“我—它”关系到“我—你”关系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个体意义上的道德再生,而且是全人类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再生。

弗兰克·阿尔品是马拉默德笔下一个具有“转换本质”的典型人物,他能够在一个奇特的环境中通过道德的净化而与一个不愉快甚至不光彩的过去告别,成为新人。弗兰克的转变证明了作者一贯的观点,即任何事物都会依一定的条件而变化,这个条件即是相信犹太教的法规。诚然,在与莫里斯的交往中,在对海伦的爱恋中,弗兰克不断地遭遇犹太文化的冲撞。在文化的碰撞中,他从对犹太文化的排斥和完全不了解开始慢慢地接受犹太文化,慢慢地接受犹太人的种种品德。他行为上越来越受到约束,他不再四处游荡,而是留在小杂货店。他真正地接受了本不属于他的种种磨难,并从中学会了犹太人的忍耐精神。在受苦受难中,他的心灵得到了拯救,他的罪过得到了赎救;他不仅在精神上接受了犹太文化,而且在形式上也皈依了犹太教,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真真正正的犹太人。

综上所述,矛盾的弗兰克在其精神之父莫里斯的感召下,经过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挣扎,实现了他的道德新生。马拉默德借助作品,将犹太人的身份问题与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危机结合起来,表现了这个时代的人在艰难、不公正的生存窘况中追求精神自由、道德升华以及做人的尊严的不屈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弗兰克的新生不仅仅是犹太人身份的一种回归,更是普遍意义上整个人类的精神胜利。马拉默德通过弗兰克道德新生这样一个主题表明了他对人类及其道德向善的乐观态度:即从未对人类失去信心,并始终坚守人性是美好的这一永恒的信念。

[1]Astro,Richard and Jackson Benson.The Fiction of Bernard Malamud[M].Corvallis: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7.

[2]Avery,Evelyn Gross.Rebels and Victims:The Fiction of Richard Wright and Bernard Malamud[M].Kennikat Press:National University Publications,1979.

[3]Baumbach,Jonathan.The Landscape of Nightmare[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65.

[4]Bernard,Malamud.The Assistant[M].Dell Publishing Co.Inc,New York,1966.

[5]Robert,Alter.Bernard Malamud[M].New York: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Inc.,1980.

猜你喜欢
犹太教莫里斯弗兰克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神奇飞书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我的风筝
枕枪而眠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美国犹太教史》中宗教意味微探
犹太教在当代北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