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2011-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1年26期
关键词:原译西方人蝙蝠

邱 敏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 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翻译中遇到的真正困难不在于语法或者句子结构,而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语言沟通的不畅,如信仰不同引起的翻译不对称,社会习俗不同引起的翻译不对称。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相关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差异,翻译作为两种文化交流的纽带,不仅要跨过语言的障碍,更要逾越文化的鸿沟。

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 社会风俗习惯的差异

首先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驻用“你去哪儿?”“干什么去?”这几句话并无多深的含意,只不过是礼节性的打招呼的一种方式。然而西方人对这几句话却很敏感和认真。“你到哪儿?”“干什么去?”在他们看到纯属自己的私事,别人不能随便打听,否则不是被看作没有礼貌,就是被当成一种邀请。像这样的见面问候语,应视具体情况作相应的文化转换,改为英语的招呼 “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又如得到别人赞赏和恭维时,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谦虚一阵,客气一番。这让西方人感到不可理解,因为他们会说“Thank you”以示接受对方真诚的恭维。而这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不谦虚,没有礼貌。

其次对婚姻的态度。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谨慎对待,认真选择,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喜新厌旧,或是第三者插足都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

1.2 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文化中的人们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为常从不同的审视角度看问题,所以会有不同的叙述。例如,西方人对bat(蝙蝠)无好感,通常联想到坏特征。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瞎得跟蝙蝠一样,眼力不行,有眼无珠),crazy as a bat(疯得象蝙蝠),he’s a bit batty(他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有时还有更坏的比喻。提到蝙蝠,人们就会想到丑陋、凶恶、吸血动物的形象。这也许因为吸血蝠的缘故。所以,西方人对蝙蝠的感情很象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感情,又怕它,又讨厌它 。对中国人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这些联想很可能来自蝙蝠的名称——“蝠”与“福”同音。有些图案把蝙蝠和鹿画在一起,颇受欢迎,因为“蝠鹿”读起来同“福禄”一样,象征吉祥、幸福、有钱、有势。

再如: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这句话若将其译为:“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英语中,双重否定结构体现为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所以,正确的译文应当是:“今天,无论你怎样出洋相,都不算过分。”再如,It is impossible to overestimate the vale of the invention.这也是一个体现逆向思维的双重否定结构。如果将其译为:“过高估计这项发明的价值是不可能的”,就与原文的意义大相径庭。正确的译文应为:“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

1.3 价值观念的差异

“传统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每一个社会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Value System),这套体系直接影响人们思维的方式、交往的规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指令性作用。对于隶属于某一文化的人来说,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在语言上也打下了价值观的烙印。文化的不同,自然价值观也存在着不同。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在西方十分受到推崇。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至高无上,广泛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以及任何其他外在因素以任何方式干涉和阻挠个人发展。美国作为个人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甚至认为,它有益于人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类精神。而中国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强调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个人的价值则在奉献体现出来的。因而在西方国家带有褒义的色彩的个人主义在中国就绝对是贬义的;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是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一个词语和句子背后总是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翻译实践中面对一个语句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生搬硬套地仅从字面含义对译。在翻译实践中,若根据本国的文化传统去理解外国的语句,赋予该语句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势必会闹出笑话,产生误解,导致人们常说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现象。以下从英汉和汉英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2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2.1 对中译英翻译的影响

2.1.1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原译: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提起诸葛亮,中国人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手拿蒲扇,身穿长袍,极富智慧的形象。而西方文化中没有诸葛亮这个“智多星”,读过原译之后,西方人会疑惑“诸葛亮究竟是谁”?因此必须对此加以说明,我们将原译稍作修改成文“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the wise man”,西方人就明白其意思了。

2.1.2 望子 成龙。 原译:Longi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西方人读此译句,定会大吃一惊:谁会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dragon”一样的怪物呢?原来,我们号称为“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名族的图腾,它代表着我们中华名族精神。从古到今,龙在中国人的头脑中都被看成是具有巨大能力的能为人们造福的吉祥物。而“dragon”在西方人的头脑中所引起的联想恰好相反,它是一种可怕的怪物。如在英国古老的文学作品《贝尔武甫》中,主人公就是与一个代表邪恶的火龙搏斗而牺牲的。该句最好译为 “longi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successful”.

2.1.3 赔了夫人又折兵。 若按字面直译:give one’s enemy a wife and lose one’s soldiers as well.当应美读者看到这句话时,感到十分费解。其实,原文是个三国典故,其涵义指那些本想获胜的人却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故此句可意译为“suffer a double loss instead of making a gain.”

2.2 对英译中翻译的影响

2.2.1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原译:他宴请的狮子包括两个作家和一名音乐家。“lion”一词在英美文化中有社会名媛的意思。若像原译那样直接将其翻译成“狮子”,恐怕会把中国读者吓一跳。正确的译文应该是 “她宴请的社会名流包括两位作家和一名音乐家”。

2.2.2 Every family has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该句直译为“每家人衣柜里都藏着一具骷髅”,但这是不恰当的翻译,该谚语出自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善良温和的老太太先后杀死了自己的几个丈夫并把骷髅藏在衣柜里,后人用这句话比喻再和谐完美的家庭都有不可告人之事。所以该句应译为“衣柜藏骷髅,丑事家家有”。

2.2.3 He gets a cold when it snows,but he did not this time.Touch wood.在翻译这个英语句子时,若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译者就该到茫然。“Touch wood”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意思?原来,它是英国文化中的一种迷信的行为。人们在夸口之后以手触木头作的东西,认为这样可以使复仇之神息怒,后来又引申到幸好没碰到某种不幸的事时,人们往往一边触碰木头一边再加上一句“Touch wood”,表示“但愿千万别碰上这种事”。因此可译为“天一下雪他就感冒。真是幸运,他这次没有感冒。”

3 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为了成功地进行文化交流,我们必须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但绝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文字到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转换过程”。王佐良教授曾经说过:“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译者必须加强对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和研究,要大量阅读有关本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书籍,以便更深刻地了解该国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思维方式等因素。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龚小平.浅析文化背景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成都师专学报,2002(3).

[4]裘乐英.英汉文化差异和习语翻译[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3).

猜你喜欢
原译西方人蝙蝠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论翻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
年度人物
如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