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发展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00:44刘忠琛赵姗姗
中国猪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胶州市龙头企业畜牧业

刘忠琛 赵姗姗 宋 娥

(山东胶州市畜牧兽医局,山东胶州市 266300)

胶州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全面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区域经济实力的迫切需要。大量事实证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出路就在于发展生猪产业。这不仅因为胶州是里岔黑猪的发源地,当地农民有养猪的传统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因为生猪产业不仅生产周期短,易于形成规模,而且最适合产业化经营,能够不断增大产业容量,延长产业链条,一旦做大、做强,其辐射力和带动力都十分巨大。因此,正视胶州市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做精生猪产业,是该市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当前胶州市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给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是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近年来胶州市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发展很快,目前年出栏生猪已达100多万头。工厂化养殖生产效率高,为满足城乡居民的猪肉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养殖场对环境污染治理乏力,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养猪场和畜产品加工厂排出的污水、废弃物、有害气体等,都会对空气、水、土壤等造成污染,并由此对人畜健康、自然环境及畜牧生产造成危害。

1.2 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不力

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现代科学技术做支撑。胶州市畜牧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不能靠拼资源、拼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但是在科研和推广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技术研究和推广不力, “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养殖技术缺乏和生猪产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分离。此外还存在着基础研究不足,已研究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成果在生猪产业生产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目前从事畜牧业生产劳动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新技术难以顺利推广,阻碍了生猪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生产管理水平低

在农户小规模生产条件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饲养者,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只是参照书本或借鉴周围养殖户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来组织生产,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作保证,极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同时,由于专业素质低,生产中不能科学地选择、鉴别和使用疫苗、药品和卫生防疫用品,出现疫病后不能及时确诊也是造成疫病泛滥的重要原因。有些养殖户在畜禽发生疫情后凭自己的经验采取治疗措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给疫病的恶化和进一步扩散埋下隐患。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由于未按照操作标准和规范使用,常造成畜禽添加剂中毒以及畜产品的兽药、重金属和激素残留超标。

1.4 生产者卫生防疫意识淡薄

1.4.1 缺乏隔离观念

许多地方政府支持连片建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便于形成规模、形成市场,然而这种做法违背卫生防疫原则。由于各场的生产管理水平不同,常常一场发病,众场遭殃,引起大范围的疫情暴发。同时,许多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相互串看畜禽养殖的情况,特别是当有专家为附近某个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时,其他养殖户不管自己有无问题都争相把专家请到自己的畜禽舍进行现场指导,这样做极易导致疫病传播。

1.4.2 生产中重治轻防

生产中重治轻防现象严重,畜禽没病时不闻不问,管理松懈;畜禽发病后虽大量投药,但收效甚微,极大地影响了畜禽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1.4.3 只重视舍内卫生,忽视场内污染

大多数养殖户能够重视畜禽舍内的卫生,发现舍内有死亡的畜禽时,都能及时把它们从群内取出,但往往出舍后就随地放置,特别是家禽,有时会放置多日。有的养殖户宰杀病禽后将其内脏随意丢弃,造成病原的传播,使有关部门的疫病监控困难重重。

1.5 生产者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制订了众多的畜牧业法律法规,但大多数养殖户并未认真执行,一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处罚措施不严或可操作性不强,生产中主要表现如下。

1.5.1 病死畜禽偷着卖,造成疫源扩散

许多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病死畜禽后,不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设法卖出去,这对消费者的健康和总体疫情控制非常不利。

1.5.2 发现疫情不上报,故意隐瞒疫情

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烈性传染病,个别养殖户总是千方百计隐瞒实情,怕上报后畜禽被无害化处理,造成经济损失。

1.5.3 环保意识差

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尿、污水根本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其中的有机污物、有害元素、微生物以及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孳生的蚊蝇也危害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

1.6 畜产品加工、包装、贮存技术落后

由于畜禽生产加工企业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大多数企业加工技术落后,工作人员大多没受过专业培训,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有的加工企业仍为作坊式生产,不注意环境卫生和消毒,甚至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就造成了各种污染。胶州市现有的畜禽产品包装大多以简装为主,包装粗劣,整个包装市场鱼龙混杂,包装物有害物质超标严重,致使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差。我国目前的猪肉产品包装仅占成本的1%~5%,而国外同类产品包装成本占总成本的8%~15%。

1.7 缺乏市场信息及调控机制

传统的小规模农户饲养仍然是胶州市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且大多数为自发性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生产中往往跟着感觉走,不注重收集市场信息;同时,由于畜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滞后,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场(户),难以获得准确的养殖信息,掌握市场脉搏,往往一旦找到自认为较好的技术和品种,就求富心切,一哄而上,重复投产,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 创新思路,全力发展特色猪业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工作没有创新,就丧失活力、停滞不前。胶州市生猪产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与现代意义上的生猪产业相比,无论经营管理水平、产业链条延伸,还是综合效益都有巨大差距,为此,必须树立大市场的观念,创新生猪产业发展思路,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进程。

2.1 以绿色为根本抓畜牧

“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胶州市畜牧产品出口的瓶颈,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必须先实现绿色生产。青岛新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胶州市的龙头企业发展开了一个好头。青岛里岔黑猪繁育基地创新经营模式,生产原生态的高端肉品,受到市场的追捧,但数量太少,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自2008年至2011年,胶州市相继引进了三甲牧业、青岛瑞丰源、和慧牧业等3个投资超过1 000万元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以青岛鑫盛联食品有限公司、金乐州火腿为龙头的猪肉制品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拉动了胶州市猪业经济的发展。生产中胶州市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生猪产业,实施 “产、加、销”基地链条式发展,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胶州市还以年屠宰加工生猪60万头的鑫盛联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带动全市50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拉长了生猪产业链条,鑫盛联年屠宰加工猪肉达1.7万吨。

但这距离做大、做强生猪产业还远远不够。作为政府要强化绿色理念,以绿色为根本,积极推进绿色生产进程。一方面,要抓住目前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尽快选择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畜产品加工项目,抓紧调研和论证,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要坚持能引进则引进,能联合则联合,能借龙出海就借龙出海,能借鸡生蛋就借鸡生蛋,千方百计把国内外一些知名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来,把一些大企业、大财团的资金引进来,利用现成的绿色生产企业占领国际市场。同时,在资金、土地、产品宣传及服务环境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尽可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地提升畜产品内在素质,大力开展绿色饲养、绿色生产。

2.2 以基地化为方向抓养猪

基地养殖是畜牧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绿色畜产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泰国正大集团在即墨市、莱阳市的肉鸡养殖基地一批出栏量就达几百万只,而且全部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防疫,大大提高了畜牧业整体素质,增强了畜牧产业的竞争力。这些基地化发展的成功例子为我们进行基地化建设提供了最好佐证。近几年,胶州市在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为此,要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各行各业参与商品基地建设,鼓励具有资本实力的各类工商企业、财团和合作经济组织,兴建大规模、高水平、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和生产园区。要鼓励各类专业户通过滚动发展,扩大经营规模,进而通过集中形成专业生产小区,逐步形成梯次合理、布局科学、保障有力的规模经营格局。

2.3 顺应产业化规律抓养猪

产业化规律的实质是产业各链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基地的龙头企业是无米之炊,没有龙头企业的基地是舞不起来的龙身。青岛雀巢、九联、万福等龙头企业在基地发展遇到不利情况时,能够主动让利、承担风险,帮助基地养殖户度过难关,才有了今天的快速发展。这种意识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养殖户都至关重要。因此,在生猪产业发展重新定位上,必须辩证地认识龙头企业和基地的相互依存关系,尊重产业化规律。莱西市的奶牛业正是在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的条件下,才适时引进了雀巢公司;雀巢公司成功的市场运营,又进一步使莱西市畜牧业的产业规模得以扩张,产业链条日益壮大。因此,胶州市在生猪产业发展方面,也可以借鉴莱西奶牛发展的经验,先搞好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筑巢引凤,再适时引进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胶州市生猪产业的发展。

2.4 立足服务体系建设抓畜牧

2.4.1 检验、检测服务

尽快在全市建成比较完备的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对饲养、加工、运销各环节的质量监管。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从全面采用科学的标准做起,严格控制饲养、加工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规程和加工工艺,建立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和质检体系。

2.4.2 人才服务

小额程序的设计及运作追求简易、迅速、低廉、非形式性和非技术性。首先,索赔表格作为诉状格式,不采取正规的诉答程序;诉讼费低廉;诉状的送达允许采取相对简易的方式;不要求被告必须答辩;禁止或限制反诉;从诉状送达到开庭时间很短。其次,许多州规定可在周末或夜间开庭。庭审原则上不适用证据规则,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以一次开庭审理完毕并结案为原则,大多数庭审在三四十分钟即告终结。在英国,小额程序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进行书面审理,以提高效率和节约听审成本。[3]最后,庭审结束时法官可当场作出判决。判决书的格式力图简化,一般只有判决主文而不附理由。

要制定和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向市外要人才。要与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利用它们的优势,培养一批畜牧人才、引进一批畜牧专家。要发挥职业高中、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等机构的作用,抓紧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要对专业协会、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大力扶持,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2.4.3 科技服务

要抓住科技进步这一生猪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引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和科学的饲养技术,提高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要通过科技服务实现畜禽良种化、饲养管理科学化、加工储运现代化,建立起高标准的科学技术服务体系。

3 狠抓落实,推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3.1 进一步提高组织、领导的科学水平

实践证明,科学地组织、谋划、指导一个产业的发展,则业兴民富,反之则业亡民伤。因此,是否能有效发挥好各级政府的组织功能,不仅是一个工作方式方法问题,更是关系到生猪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3.1.1 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科学是不容弄虚作假的,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搞生猪产业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3.1.2 用科学的发展观念作指导

3.1.3 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是生产的主体,自负盈亏的风险承担者。各级政府在组织、指导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喧宾夺主,违背群众意愿,搞行政命令一刀切。要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真正交给群众,集中精力把政府该做的引导和服务等工作做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犹豫和顾虑消除掉,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

3.2 营造良好的生猪产业发展环境

抓好重点、难点,搞好规划,为生猪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实现生猪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用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保障。

3.2.1 营造强大的舆论支持氛围

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生猪产业大发展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调动各种宣传媒体,根据全市生猪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及时跟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规划、目标、政策及典型经验,激发全市人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上下同心、共谋生猪产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3.2.2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一些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凡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能促进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都要勇于实践,大胆尝试。计划、土地、电力、电信、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方便。物价、财政、监察部门要加大对以畜牧业发展为主要对象的行政收费监管,杜绝向企业和养殖户收取各种无明文规定的费用,特别对招商引资企业,严格落实 “一站式”服务,高效快捷地办理各种手续。

3.2.2.1 解决好生猪产业发展中融资、土地等难题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抓难点,解决融资、土地等难题。要发展现代生猪产业,首先必须保持足够的投资强度,建立健全高效的投融资机制。其次,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生猪产业,构建高效灵活的产业融资机制。鼓励农民成立服务于畜牧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鼓励大中型农牧企业设立为畜牧业服务的担保公司,为养猪场解决流动资金问题。鼓励城镇零售企业集团公司与养殖户 (小区)进行订单畜产品供应合作,既可以解决养殖户一部分流动资金问题,也为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稳定销路。

为解决土地问题,建议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允许在养殖户自愿、集体认可、基层政府备案登记、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规范流转,为城镇非农民组织和个人投资生猪产业或原有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提供产权保障,同时应允许养殖户进行抵押、质押和担保融资。

3.2.2.2 抓重点,扶植和引进龙头企业

构建现代生猪产业体系,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将现有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力争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规范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户、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使之成为畜牧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鼓励支持农民合作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成为畜牧龙头企业。

可利用胶州市现有资源,引进1~2个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全市生猪产业的发展。

3.2.3 重规划,狠抓 “退户入区”基地建设

生猪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而围绕着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统一规划,推进标准化生产取得显著进展,必须注重 “退户入区”基地建设,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更应重视产业规划,要因地制宜,确定生猪发展产业带,做大、做精生猪养殖小区,使其成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并能长期稳定市场供给量,最大限度保持市场占有率。

3.3 多渠道加大投入

一是要把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同发展猪业经济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把猪业发展项目启动起来。

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用于良种繁育、防疫灭病、技术推广、科技教育等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基金,形成投入逐年增长机制。

三是要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畜牧基地和 “龙头”企业发展。财政部门要发挥贷款资金担保的作用,逐步解决生猪产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还要利用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

3.4 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进一步细化各项目标和责任,抓紧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猪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重点考核生猪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等指标,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3.5 壮大畜牧业专业合作社

构建现代猪业产业体系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生猪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畜牧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介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担负起生猪产业化经营的重任。

猜你喜欢
胶州市龙头企业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成就、问题和建议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胶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多措并举,整县推进,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胶州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