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与温度控制

2011-08-15 00:44李海霞刘国信
中国猪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猪体猪舍气温

李海霞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省 阳城县 048100)

猪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体温始终保持在38.7~39.8℃,并主要通过体内产热和散热来保持恒定。当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猪能借助物理性调节,维持体温正常,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等热区。等热区的上限和下限,分别称为上限临界温度和下限临界温度。

等热区在生猪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等热区内,猪感觉舒适,生命力强,生产力和饲料转化率都较高;反之,如温度的变化超过等热区的上、下限,不仅造成生产力和饲料转化率下降,还易导致猪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养猪的生产效益。

1 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

猪的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必须通过人为控制,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一般情况下,最适合猪生长的气温为10~25℃。仔猪最适宜的舍温为 20~35℃,成年猪为15~23℃,相对湿度以45%~95%为好。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极为复杂,南北气温相差20~30℃,因此气温高低决定养猪栏舍建筑及设计的规格和要求。北方夏季昼夜温差大而干燥,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在猪舍设计上必须以保温防寒为主,并注意夏季通风和冬季换气。南方气温一般较高,雨水较多而潮湿,因此建筑栏舍要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并注意防暑、防潮和通风。总之,猪舍设计要因地制宜,努力为猪只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条件,做到冬暖夏凉。

平时猪舍温度升高的热量主要来源于猪的自体产热、太阳辐射热、空气带入的热、粪便热量和垫草的发酵热以及供暖设备提供的热等;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通风、换气、气温下降、舍内水分蒸发吸热等来实现。

猪因品种、年龄和体型的不同,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一般来说,脂肪型猪比瘦肉型猪抗寒能力强,而瘦肉型猪又比脂肪型猪抗热性能好。体型大的猪,由于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小,有利于保温,较为耐寒;而体重越小,单位体重体表面积相对越大,有利于散热,故抗热性较强。猪的年龄越小,调节体温的机能越不完善,且体格小,抗寒力差。初生仔猪适宜温度为34~35℃, 3~4周龄仔猪为 28~30℃, 2~4月龄仔猪为20~23℃,接近成年的猪只为17~22℃,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因此,在生产中要根据品种、体型、日龄以及季节、气候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散热或防寒措施,以尽量保持舍温的舒适和恒定。

2 温度对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外界温度过高时(超过32℃),由于猪的散热加快,呼吸频率显著增加,甚至使猪的体温升高。这时猪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大大减少,因而影响增重效果。温度过低时(4℃以下),由于导热和气体对流增加,猪体散热较多,这时猪为了维持自身对能量的需要,食量显著增加,增重却减少,浪费了大量的饲料。可见无论高温、低温,都会使猪体维持的营养需要增加,导致生长速率降低和增重减少,特别是严重的温度应激和营养不足对幼猪的生长影响更大,甚至会出现生长停滞。

据研究,猪处于上限临界温度以上时,每增高1℃,增重减少30 g,饲料消耗增加60~70 g;当猪处于下限临界温度以下时,每下降1℃,日增重下降11~12 g, 饲料多消耗 25~35 g。 例如,一头 40~50 kg的育肥猪, 在 10~25℃时,每天采食饲料量平均为2~2.5 kg,平均日增重可达0.6~0.65 kg;如气温降到5℃,平均日增重为0.4 kg;气温降到0℃,平均日增重只有0.2 kg;气温-10℃时会减重0.2 kg。如果气温上升到30℃时,采食量减少,平均日增重0.4 kg;当气温上升到35℃时,日增重只有 0.2 kg;当气温上升到 38℃以上时, 减重 0.2~0.6 kg。

实践证明,猪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饲料利用率高,增重快,每增重1 kg,约需3~3.5 kg饲料;如果气温上升到35℃以上或下降到-5~-10℃,由于饲料利用率降低,增重缓慢,结果每增重1 kg体重,就要消耗饲料7~8 kg,这比适宜气温下多浪费1倍的饲料。假定这种低温或高温维持一个月的时间,每养一头猪就会浪费饲料50~60 kg,如果有100头猪,浪费饲料的总量可达5000~6000 kg,如果有更多的猪,则将造成巨大的饲料浪费。

3 气温对胴体脂肪和瘦肉生长的影响

在适宜的气温下,猪的营养水平较高时,胴体脂肪和瘦肉均生长正常。当高温和低温时,如猪营养水平较高,脂肪的生长受影响较大,生长缓慢,而肌肉生长受影响较小;如猪营养水平很低时,无论脂肪或肌肉的生长都会受到影响,肌肉生长急剧下降,瘦肉率显著降低。因此,在饲养生猪特别是瘦肉型商品猪时,如气温不正常,应加强饲养,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尽量降低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4 温度对猪繁殖力的影响

温度对猪繁殖力的影响:高温影响较大,而低温影响较小。公、母猪处于高温时,各种性激素的分泌减少,致使猪的精子、卵细胞发育受阻,母猪发情不正常,公猪配种能力降低,严重时公猪精液中出现大量的畸形精子和死精子。如果公、母猪遭受长时间高温,其繁殖力就需较长时期才能恢复正常。

在炎热的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妊娠母猪对高温最敏感,当温度超过39℃时,即便时间很短,若管理不善也会引起母猪流产,给生猪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北方地区,虽然气温没有南方地区那么高,但夏季饲料营养水平较低时,也会降低猪的繁殖力。

5 湿度对猪的影响

空气湿度一般总是与气温共同对猪产生影响。在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对猪影响很小。而高湿会加剧高温或低温对猪的影响。高温高湿时,由于湿气导热性强,空气温度升高,显得更加闷热,影响猪体水分蒸发散热;当低温高湿时,猪舍内寒气增加,导致猪体热量散发加快,这些情况都对猪的生长不利。

实践证明,当温度适宜时,相对湿度从45%升到70%或95%时均对猪的采食量和增重速度无影响,但湿度过大时,猪舍中环境卫生较差,会促进细菌的繁衍,易引起饲料、垫草发霉,从而影响猪的健康。在低温高湿情况下,可使母猪日增重减少36%,产仔数减少28%,每千克增重饲料消耗增加10%;在高温高湿下,猪的增重更慢,而且会大大提高猪的死亡率。

6 气流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当气温高时,如舍内空气对流良好,可降低温度;当气温较低时,若过分通风,不仅把猪体的热量带走,还会使猪舍温度下降,对猪不利,特别是当猪舍有漏洞时,贼风对幼猪的生长危害极大。

综上所述,要想养好猪,决不能忽视环境条件对猪生产力的影响。必须时刻注意天气变化,搞好温、湿度控制,尽可能给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猪体猪舍气温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夏季养猪要做好防暑降温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基于单视角点云镜像的猪只体尺测量方法
学会8招夏季养猪增膘等4则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